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大庆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流行病学调查和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大庆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流行病学调查和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奶牛养殖规模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当地饲养管理水平较低,使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制约奶牛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发病隐蔽且不易察觉,因此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实验通过对大庆地区4个规模牧场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体细胞计数法、CMT、乳房炎检测试纸法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统计分析呼伦贝尔各个地区发病率与季度、胎次、泌乳阶段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其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为研究今后防控治疗奠定基础;采集四个地区隐性乳房炎的乳样进行细菌培养,并分离鉴定主要病原菌且进行相关药物敏感的试验。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

奶牛乳腺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乳房组织及乳头发炎的一种疾病。奶牛乳腺炎是困扰奶牛业发展的四大疾病之首,是最常见、治疗花费最高的疾病之一,尤其是隐形乳腺炎给奶牛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具有发病隐蔽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现通过调查大庆地区规模牧场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情况,分离主要致病菌,旨在为隐性乳腺炎的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对象

大庆地区4个规模牧场653头泌乳期,未发生临床性乳腺炎的荷斯坦奶牛。

1.2试验材料

丹麦福斯系列奶牛体细胞检测仪(FOSSMATIC5000),平板,培养基,生化鉴定管和药敏片等其他常规试剂。1.3  DHI检测

对653头奶牛进行逐头采样,并检查奶样是否出现异常和奶牛乳房状态。样品送往大庆市家畜良种繁育中心进行奶牛体细胞数量检测,超过25-50万个/mL即患有奶牛隐性乳腺炎。

1.4 分离纯化

将患有隐性乳腺炎奶样摇匀,分别接种到血琼脂平板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恒温培养,观察记录菌落形态、大小及溶血情况,接种到肉汤培养基中增菌培养。

1.5 生化鉴定用

触酶试验、兔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实验等葡萄菌属生化鉴定管进行鉴定。用CAMP试验、七叶苷水解试验、马尿酸纳水解试验和肉汤生长试验做链球菌鉴定。三糖铁斜面琼脂画线并穿刺培养后,用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发酵试验等进行大肠埃希菌鉴定。

1.6 药敏试验

将分离鉴定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接种到肉汤培养基培养,周围粘贴药敏片,培养24h,观察抑菌的直径。

2. 结果分析

2.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对653头奶牛进行奶牛隐性乳腺炎检测,发现有362头患有隐性乳腺炎,占总数的55. 43%,

2..2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在患有隐性乳腺炎的362份奶样中,分离到致病菌14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1株,占分离菌株的61. 48%;无乳链球菌18株,占分离菌株的12. 16%;停乳链球菌21株,占分离菌株的14. 18%;大肠埃希菌12株,占分离菌株的8. 10%;其他菌6株占4.05%。

2..3 药敏实验结果

比较抑菌圈直径大小,判定结果。金黄色葡萄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头孢啶的敏感性高,对四环素、红霉素不同程度耐药。无乳链球菌对头孢他啶、克林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停乳链球菌对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其他抗生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其他有一定程度的耐药。四种细菌均对青霉素耐药。

3 讨论

目前已知奶牛乳腺炎的致病性微生物已超过150种,其中包括球菌、杆菌、支原体、真菌、酵母菌等,大部分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3]。本实验在对大庆地区4个规模牧场653头进行隐性乳腺炎调查发现,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率为55. 43%,这与翁春玲等[4]报道的大庆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率为47. 45%,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是调查牧场饲养方式、水平不同,调查季节、胎次和泌乳时间不同产生。在患有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奶样中分离得到了四种主要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这与李静杰等[5]报道的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相类似,主要致病菌随着乳腺炎防控措施强化、挤奶和环境卫生的改善而发生变化。抗生素作为治疗药物在乳腺炎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了耐药细菌的生成[6]。本实验发现的四种致病菌均对青霉素耐药,说明已经产生耐药菌株,在治疗奶牛乳腺炎时要尽量交叉用药,少用或禁用抗生素,开辟中草药、乳植菌等新的治疗途径,降低抗生素产生的危害,避免耐药菌株的出现。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