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牛皮蝇蛆病的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牛皮蝇蛆病的防治方法

牛皮蝇蛆病是由皮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在我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5~6月份,且水牛较黄牛多发。

1.病原发育史

牛皮蝇和纹皮蝇的成虫外观似蜜蜂,呈棕褐色,长13~15毫米,体表有密绒毛;虫卵呈黄白色。成虫仅存活1周左右,夏末秋初雌蝇在牛被毛上产完卵后死亡。虫卵经4~7天孵化出第一期幼虫,幼虫沿毛孔钻入牛体皮下组织。进入牛体后,牛皮蝇幼虫主要沿外周神经的外膜组织移行,移行约2.5个月后到达椎管硬膜外脂肪组织中停留并在此寄居5个月左右(致富经: www.613935.com/),逐渐蜕皮变成第二期幼虫,然后从椎间孔爬出,移行到背部皮下组织寄生2~3个月,并逐渐蜕皮变成长约28毫米、棕褐色的第三期幼虫;而纹皮蝇幼虫则沿疏松结缔组织向胸、腹腔移行,移行约2.5个月后到达咽部、食道和瘤胃周围结缔组织中并在此寄居约5个月,逐渐完成第二期幼虫蜕变,后又从食道壁集中移行到背部皮下组织寄生约2个月,并逐渐蜕皮变成长约26毫米、棕褐色的第三期幼虫。最后,幼虫成熟由皮肤破裂孔钻出落地成蛹,蛹经1~2个月羽化为成虫皮蝇,继续危害牛群。

2.症状与危害

雌蝇追逐产卵会引起牛恐惧、不安,表现踢踏、奔跑等,影响休息、采食和抓膘,甚至引起摔伤、流产等严重后果。第一期幼虫沿毛孔钻入牛体内,引起疼痛、发痒等;第二期幼虫移行时造成组织损伤,在食道壁停留易引起食道炎;第三期幼虫易引起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和皮下蜂窝组织炎,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化脓,有浆液和脓汁流出,形成瘘管。因感染幼虫数量和发育期不同,若不进行治疗则在一定时间内接连发病,不但影响牛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也影响牛皮品质。

3.诊断

根据当地皮蝇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流行季节和病牛来源等,结合牛背部皮下触诊有长圆形硬结的瘤状肿;瘤状肿中间皮肤有小孔,流出浆液、脓汁,小孔周围有脓痂,用手挤压有虫体落出即可确诊。

4.防治措施

防治牛皮蝇蛆病的主要措施是消灭牛体内的幼虫,防止幼虫落地化蛹。常用方法:

①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灭蝇工作。夏季定期对牛舍、运动场等用拟除虫菊酯喷雾灭蝇。

②适时预防,避免不良后果。有可疑病牛时,每年11月份前用伊维菌素按0.2毫克/千克体重给药,一次皮下注射。因12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幼虫在食道壁和脊椎神经外膜下寄生,若虫体死亡会引起相应的局部严重反应,故此期间不宜用药。

③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在发病季节发现牛体背部皮下有瘤状肿时,可用倍硫磷7~10毫克/千克体重,臀部肌内注射;也可用伊维菌素0.2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如瘤状肿有新鲜破裂孔,可用手从结节内挤出幼虫并杀灭,然后用亚胺硫磷乳油洗擦患部,再涂消炎软膏;也可用2%敌百虫酒精溶液擦患部,每周1次,连用3~5次。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岑巩县大有乡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557802)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