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牛、马腱鞘炎的诊断和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牛、马腱鞘炎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1发病原因

马、牛长期休养后突然使重役,致腱牵张过度而发生牵张性腱鞘炎。冲撞、打击、跌倒、踢伤,腱及腱鞘受挫伤,均发生外伤性腱鞘炎。有些疾病也会诱发该病,如腺疫、流感、鼻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牛、马周围患组织炎症、化脓,也能继发该病。网状盘尾丝虫寄生于屈腱时,因能使屈腱发炎,继而使腱鞘发炎。

2.临床症状

腕桡侧伸肌腱鞘炎:①急性浆液炎、浆液纤维性炎:肿胀,椭圆形,灼热、疼痛,运动时轻度悬跛。②慢性浆液炎、浆液纤维性炎:肿胀逐渐增大,全腱鞘肿胀。患肢负重时患部明显紧张;弛缓时有波动,运动无跛行。③牛慢性浆液性腱鞘炎:高度肿胀,内渗出液多达6~8L。④化脓性炎:呈弥漫性肿胀,灼热疼痛,腕部肿大,针刺流脓,有时并发腱鞘旁蜂巢织炎。病畜体温升高,站立时患肢不能负重。

腕斜伸肌腱鞘炎:病畜沿腕关节前面斜向内小掌骨头出现小的肿胀,灼热疼痛。慢性时症状不明显,站立无变化,慢步运动有轻度跛行,快步跛行加重。因腕部运动失灵,速度慢,易疲劳,化脓性时症状更重。

腕部指屈肌腱鞘炎:当腱鞘内充满渗出液时,在外侧副腕骨稍上方有一个椭圆形较大肿胀,第二个在腕内侧正中沟内桡骨与腕内屈肌之间,第三个在掌骨上1/3处的内侧,均有波动,按压其中一个,渗出液因相互流窜,其他两个即变大。站立时患肢屈曲,避免负重。运动时急性混合跛行,慢性无跛行,易疲劳,每次使役后即躺卧不起,常并发桡腕关节囊的臌胀。化脓性炎时,全腱鞘肿胀,并发生蜂巢织炎,有剧痛。破溃后由溃口或瘘管流脓液,运动时流量多。如拖延治疗或治疗不当,易成为败血症。牛常于腕部腱鞘发生结核性浆液性腱鞘炎,腕部弥漫性肿胀,支跛,全身消瘦。

趾长伸肌腱鞘炎:肿胀在跗关节前面,长椭圆形,长达18cm,外面被三条横韧带压成节段,肿胀波动,温热疼痛,站立时即关节屈曲,运动时混合跛行。慢性时肿胀无痛,无跛行。急性化脓性炎时,肿胀疼痛,跛行严重,并有全身症状,有时并发腱坏死。

趾外侧伸肌腱鞘炎:肿胀呈椭圆形,紧靠趾长伸肌腱鞘。该症状发病较少。

趾浅屈肌和跟旋的腱鞘炎:①急性浆液性炎:腱鞘腔充满渗出液,出现两个肿胀,一个在跟结节上,一个在其下方,长达10~15 cm,温热疼痛。站立时伸展跗关节,运动时跛行并向外展。②化脓性炎:症状剧烈,有全身症状,家畜消瘦,肌肉萎缩,长卧不起。

指(趾)部腱鞘炎:①急性浆液性炎:球节上方两侧、系韧带与指浅屈肌腱之间,呈长椭圆形。充满大量渗m液时,肿胀可波及系骨两侧及系凹,柔软波动,温热疼痛,支跛。慢性时,肿胀虽有波动,已无热痛,不显跛行。②急性浆液性纤维素性炎:肿胀较小,疼痛剧烈,上部有轻微波动,下方则触诊有捻发音,支跛。慢性过程,肿胀增大,已无热痛和跛行。③纤维素炎:肿胀温热,有剧痛,有捻发音,重度支跛。慢性过程时腱鞘肥厚,指关节活动受限制,长期支跛并随运动而加重。④化脓性炎:呈弥漫性蜂巢织炎性肿胀,从溃口或瘘管流脓,体温升高,跛行严重,患肢不能负重,精神萎靡,长期卧倒,缺乏食欲,消瘦,易生褥疮以致败血病死亡。

3诊断要点

腕、跗及以下伸、屈肌腱鞘发生急性浆液性炎,局部有椭圆形肿胀,有波动和热痛,跛行,纤维性炎时,除肿胀有波动热痛外,下部按压有捻发音,跛行。化脓性炎时,除局部症状和跛行更严重外,体温升高,沉郁,减食。慢性经过时,热痛和跛行均减轻或不明显,纤维性炎和化脓性炎可使腱鞘肥厚、黏连发生运动障碍,甚至长卧不起而发生褥疮和败血症。

4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削蹄、装蹄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并根据不同蹄态有针对性的修蹄,避免影响肢的姿势,长久休养的家畜,需使役时应先轻后重,使其逐渐适应重役,在上坡、泥泞、崎岖路上不能用力过度,以免造成肌腱剧伸。病初1~2天内,用2%醋酸铅溶液或20%硫酸镁(或硫酸钠)溶液加20%氯化铵,以棉花浸后冷敷局部,绷带包扎,每天4~5次,并令家畜休息。急性炎缓和后(病已3~4天)改用温敷,用95%酒精或白酒加温至50℃,以棉花浸泡后敷于局部再包扎,每天2次。或涂鱼石脂软膏。如腱鞘积液多,用针穿刺放出,而后注入碘仿醚1~2mL,隔天1次。如已有纤维素块,可切成小块取出,注入碘仿醚。如为慢性,用石蜡疗法。如已化脓,经穿刺证实后切开排脓,冲洗后注入碘仿醚。并在其上方用青霉素、普鲁卡因作环形封闭,隔天1次,同时用青霉素、链霉素各200万IU肌注,12小时1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