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牛气肿疽的发生、诊断与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牛气肿疽的发生、诊断与防治

靳运生1,贾 野2

(1.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铁岭112512;2.辽宁省昌图县三江口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铁岭112519)

中图分类号;S858, 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6-0131-01

作者简介:靳运生(1970 -),男,辽宁昌图人,大专,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方面工作。

气肿疽在实际的临床生产中也称为黑腿病或鸣疽,属于反刍动物的败血性并且具有急性型的传染病。肉牛也是气肿疽的易感群体,一旦发生,会给饲养者造成经济损失。

1 流行情况

气肿疽的病原是气肿疽梭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周身有具有运动功能的鞭毛,在体外形成专性厌氧的芽孢,自然环境中芽孢可以存活超过3年,如果是在腐败的肌肉组织中,芽孢则能够存活约6个月。气肿疽的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另外的感染途径也可能通过深部创伤。该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流行的季节性也同样比较突出,一般在炎热干旱的夏季容易感染气肿疽,主要是因为此季节蚊蝇的活动比较频繁,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与流行。

患牛是气肿疽的主要传染源,而土壤是该病的传播媒介。一旦肉牛采食被气肿疽梭菌污染的饲料或者是饮水,就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到血液而导致全身感染。如果是气肿疽的常发区域,一般是6月龄至3岁的牛为易感群体,平时也可见幼龄犊牛以及其他年龄段牛发病的情况,相比较体型肥壮的牛比瘦弱牛具有更强的易感性,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中应该加以注意。

2 临床症状

通常气肿疽的潜伏期为3~5天,稍微短的在1~2天,而如果潜伏期长的大概7~9天。通常都是毫无预兆而突然发病,体温会升高到41~42℃。

感染气肿疽的早期,可见患牛跛行,但是不严重,食欲和反刍逐渐消失,接连不断的可见许多肌肉部位有肿胀的症状,最初有热和痛感,随后肿胀的中央变凉且痛感消失。患病部皮肤呈现暗红色且皮肤干硬,有的还会有坏疽出现,触诊有捻发音,叩诊有明显鼓音。切开患部皮肤,从切口流出污红色带泡沫酸臭液体,这种肿胀发生在腿上部、臀部、腰荐部、颈部及胸部。此外局部淋巴结肿大。食欲反刍停止,呼吸困难,脉搏快而弱,最后体温下降或再稍回升。一般病程为1~3天,也有延长到10天左右的,然后发生死亡。若病灶发生在口腔,可见患牛的腮部肿胀并且具有捻发音。如果病变部位在舌部,则患牛的舌肿大而且伸出在口外。老龄牛如果发生气肿疽,仅有比较轻微的症状,中等发热,肿胀也较轻,有时有疝痛臌气,有康复的可能性。

3诊断

临床诊断:可以根据病牛的具体情况人手,结合疾病的调查及流行情况,即可诊断为气肿疽。

实验室诊断:有条件的可以进一步采取实验室的诊断方式。采取患牛病变部位的肌肉、水肿液或者是病死牛的肝脏,在这些病料的表面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如果在显微镜下发现单个或者是两个连在一起、无荚膜但是有芽孢的梭菌,即可确诊。

4预防措施

尽早发现病牛并且尽快的给予治疗。如果牛群进行放牧,一定要有放牧人员跟随,以便随时掌握牛群的具体情况,发现异常在第一时间报告。如果确定为气肿疽,要将肉牛马上转移,并且坚持消毒、灭菌操作,严格的执行要求,同时对其他牛群实行强制性的疫苗接种措施,以预防气肿疽的发生与流行。发生气肿疽的地区,应该坚持强制免疫措施。通常是在每年的春季,要求大、小牛都通通皮下注射5mL的气肿疽菌苗,小牛在6月龄之后还要再注射一次,一般会有长达6个月的免疫期,要求在秋季再对牛群进行一次气肿疽菌苗的接种。该病流行的非安全区15km范围内饲养的牛群,每年都要坚持预防注射,并且逐渐建立起免疫带。病牛和疑似病牛要与健康牛进行隔离饲养的方式,同时采用气肿疽甲醛苗对健康牛采取紧急预防注射,避免发生该病,造成损失。

感染气肿疽而死亡牛的尸体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出售或者食用,避免形成更加严重的污染。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将尸体和已经被病菌污染的饲料、粪尿、垫草等一起焚烧或者深埋处理。随后对栏舍、饲养用具以及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并且进行彻底、全面的消毒。出售或者是调运的牛,必须进行相关的检疫才能够运出,经过检疫发现不健康的肉牛禁止运出,以避免将病菌带出,而将气肿疽病的发生范围扩大。

5 治疗方法

在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静脉注射抗气肿疽血清,可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通常一次注射150~200mL。给患牛进行肌肉注射,每次200万U青霉素,每天注射2~4次。发病的早期阶段,可以在发生水肿部位的周围分点注射双氧水或是普鲁卡因青霉素,效果佳。适量的注射高锰酸钾效果也不错。还可以给患病牛静脉注射100~200mL的磺胺噻唑钠,效果不错。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