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中甸牦牛【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中甸牦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中甸牦牛主产于海拔2900-4900m之间的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中北部地区大中甸、小中甸、建塘镇、格咱、尼汝、东旺等地,周边的乡城、德荣、稻城及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老君山等,在海拔2500~2800m的中山温带区的山地有零星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香格里拉县平均海拔高度3200m,位于云南、四川、西藏三省区交界处,年平均气温5.4℃,大于10℃年积温790~2300℃,最高气温24.9℃,最低气温-21℃;无绝对无霜期,冰冻期长达124天。年降水量600~800mm,降水主要集中于夏秋季,属半干旱、半湿润寒温型高原季风气候带。草地主要为高寒草甸、亚高山(林间)草甸、沼泽草甸、山地灌丛、疏林林间草地等类型。较温暖的可耕地区主要农作物为马铃薯、蔓菁、青稞、油菜、燕麦等几种耐寒作物。

二、中甸牦牛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中甸牦牛是当地居民长期驯化野牦牛逐步演变形成家牦牛的地方品种,据古文献记载,汉代中甸被称为“越巂牦牛地”,“……夷人畜牛以为食”。光绪十年《新修中甸厅志书》夷食篇中记载“居民以青稞炒磨为面,用酥油盐茶和之,名日糌粑,民间朝饔夕飧”。说明当地居民饲养牦牛挤奶的历史悠久。中甸县与四川甘孜州稻城、乡城及西藏昌都地区相毗邻,历史上就有相互交换种牦牛和在交界地混牧的习惯,因而中甸牦牛与相邻藏东南康区牦牛有密切的血缘关系。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产区中甸牦牛的饲养历经各种社会变迁,养殖数量几起几落。新中国成立前牦牛养殖作为农牧区的支柱产业,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来源,人均牦牛饲养量较大,总数量为2万-3万头。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以粮为纲、垦草种田”的影响,牦牛饲养数量曾一度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存栏牦牛2.03万头。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进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推动了牦牛养殖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实施天然林禁伐、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重大草地牧业建设项目等,牦牛产品销售价格回升等,使牦牛产业重新得到较快的发展,到2005年存栏牦牛4.33万头,近15年间,年均增长3.29%。中甸牦牛由于长期小群封闭放牧饲养,生产性能趋于下降。

三、中甸牦牛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 外貌特征

中甸牦牛毛色以黑褐色为主,其次为黑白花,偶见纯白牦牛。头大小中等、宽短,公牛头粗重趋于方形,母牛头略显清秀。额宽、稍显穹隆,额毛丛生,公牛多为卷毛,母牛额毛稍稀短(www.novmv.com/)。嘴宽大,嘴唇薄而灵活。眼睛圆大、突出有神,眼脸以灰褐色、黑褐色为主,偶见粉色。鼻长微陷,鼻孔较大。耳小平伸。公、母牛均有角,无角牦牛极少见。角间距大,角基粗大,角尖多向上、向前开张呈弧形。颈短薄,公牛稍粗厚,无颈垂。颈肩、肩背结合紧凑。胸短深而宽广,公牦牛较母牦牛发达、开阔,无胸垂,鬐甲稍耸、向后渐倾,背平直、较短,腰稍凹,十字部微隆,肋骨稍开张,腹大、不下垂,尻斜短或圆短。尾较短,尾毛蓬生如帚状,尾梢毛色以黑色为主,其次是白色。四肢坚实,前肢开阔直立,后肢微曲,系短有力,蹄大、钝圆、质坚韧。母牛乳房较小,乳头短小,乳静脉不发达。公牛睾丸较小,阴鞘紧贴腹部。全身被毛密长,冬、春长毛下有绒毛,腹毛长及地。

2.体重和体尺

中甸牦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见表1。

表1中甸牦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

(二)生产性能

中甸牦牛属晚熟小型肉用型,生长速度缓慢,生长周期长,生产性能较低。

1.产肉性能对4头6~9岁阉牛、3头10岁母牛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

表2中旬牦牛屠宰性能

2007年5月20日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对迪庆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站提供的5份肉样进行检测,中甸牦牛肌肉含水分66.36%±1.51%,粗蛋白27.10%±2.08%,粗脂肪5.54%±2.19%。

2.产奶性能

中甸牦牛一般4~6月份产犊泌乳,11月下旬至次年4月份前干乳,泌乳期平均为195天左右,年挤奶量210kg,乳脂率6.2%左右。

3.产毛(绒)性能 中甸牦牛被毛下有绒毛,现极少抓绒。

4.繁殖性能

中旬牦牛属晚熟、低繁殖性能牛种,一般3~4岁性成熟初配。性成熟年龄公牛24~36月龄,平均30月龄;母牛26~42月龄,平均36月龄。初配年龄公牛30月龄,母牛36月龄。一般7~10月份配种,次年3~7月份产犊,发情周期19天左右,妊娠期259天左右,初生重公犊19.0kg,母犊18.7kg。一般犊牛随母牛放牧至下一胎犊牛生产时才强制断乳,犊牛冬春成活率一般为90.0%。

四、中甸牦牛饲养管理

中甸牦牛以终年游牧的半野生状态进行饲养,极少有圈饲,成年牦牛终年昼夜放牧,极少部分在冬季和初春昼牧夜圈。犊牛全年昼牧夜圈。极少补饲,冬春母牛适当补饲青干草和秸秆,泌乳期母牛长期以青稞面加盐的混合面粉诱食进行拴系挤奶;成年牦牛一般15~30天补饲一次熟肉汤加面粉稀汤;成年公牛每15天左右寻回后补盐,其他时间野外放牧;犊牛10日龄以前不放牧,之后白天随母牛放牧哺乳,夜间关圈停乳,冬春昼夜跟牧哺乳,一直到下一胎产犊为止。中甸牦牛极耐粗放管理,具有极强的抗病力,很少发病,极少见母牛难产,母牛母性极强、护犊。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中甸牦牛保种场和保护区,已实施“迪庆州中甸牦牛保种选育基地建设项目”,建立了四个中甸牦牛育种示范户,存栏中甸牦牛268头,其中能繁母牛119头、种公牛13头。中甸牦牛1987年收录于《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

有关研究人员1998年开展了中甸牦牛mt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2009年利用分布于黄牛15条染色体的15个微卫星标记对中甸牦牛进行了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六、中甸牦牛品种评价

中甸牦牛是藏族牧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选择培育形成的牦牛地方品种,适应高海拔自然气候环境,乳脂率和肌肉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但其性成熟较晚、繁殖力低、生长相对缓慢。今后应对中旬牦牛适宜高寒自然环境的生理行为特性进行研究,开发利用中甸牦牛肉、奶产品,并作为观光畜牧业的畜种加以选育和提高。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