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浅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浅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杨东生

(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畜牧科,黑龙江黑河161435)

作者简介:杨东生(1978 -),男,山东肥城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家畜的疾病治疗和疫病预防。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被称为牛肺疫,是常见的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疫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旦发生疫情,常呈暴发流行,牛群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对养牛业的危害巨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养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流行特点

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多呈散发性流行。牛、羊等反刍动物对此病易感,特别是牛易感性较强。不同品种、年龄的牛对本病的易感性也有所不同,通常3~7岁的牛易感性较强,而犊牛的易感性较弱,发病较为少见。饲养管理不良,牛群转移、聚集,畜舍拥挤,气候突变,是本病的诱因。患病牛和带菌牛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主要通过动物的呼吸道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生殖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播。健康牛通过吸人患病牛或带菌牛咳出的飞沫或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干草、饮水等而被感染。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恶劣、气候突变等因素都可以促进本病的流行。

2 临床症状

一般该病的潜伏期为2~4周,最长可达到4个月。该病按照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症状:以急性胸膜炎为典型症状。患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迟缓或停止,体温可升高到40~42℃,呼吸困难,脉搏加快,伴有干咳,鼻孔扩张,有时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不愿行动或下卧。可视黏膜发绀,泌乳量下降。胸部叩诊有实音,且有疼痛感,肺部听诊有支气管音,肺泡音减弱或消失。发生胸膜炎时,可听见摩擦音。胸腔出现积液时,听诊只能听到微弱心音。若病情继续恶化,可见病牛迅速衰弱,眼球塌陷,呼吸更加困难,口流白沫,体温下降,伏卧伸颈,最终因窒息而死亡。

慢性型症状: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少数慢性病例是从发病开始就呈慢性经过。该病典型症状不明显,病牛消化机能紊乱,体质下降,身体消瘦,伴有短咳,使疫能力下降。叩诊胸部有实音区,且较为敏感。慢性型病牛通过合理的治疗、良好的护理,虽然可以恢复健康,但病原体仍可在牛体内长期存在,威胁其他牛只的健康。

3 病理变化

胸腔典型病变主要是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肺炎和大理石肺。按其发生过程,其肺和胸膜的变化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剖检可见以下病理变化,病程初期肺炎灶充血、水肿,呈鲜红色或紫红色。进人中期可见一侧肺脏肿大,且多为右侧,肺膜表面有纤维素附着物,肺脏切面呈大理石花纹状,肺间质水肿增宽,淋巴管扩张,胸膜出血、增厚,表面有纤维索性附着物,胸膜与肺病部黏连。胸腔内可见混有纤维素凝块或凝片的混浊积液。心包膜有纤维素附着物,心包内有大量浑浊积液。纵隔淋巴结和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出血。后期可见肺部病灶坏死,被结缔组织包围,严重者出现结缔组织增生,有些坏死组织发生液化,形成脓腔或空洞,导致病灶完全瘢痕化。

4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饲养区域、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消毒可选用2%来苏儿或10%—20%石灰乳等制剂。科学合理搭配饲料,供给营养物质丰富的全价饲料,提高牛抵御疾病的能力。加强疫病监测,对发现的疑似患病牛进行隔离处理,彻底切断患病牛与健康牛的接触途径。对健康牛群进行疫苗接种,在疫病发生地区以及受威胁地区,每年定期进行牛肺疫兔化弱毒苗的接种,可以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

在该病的治疗方面,要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灭原”的“五早”和“无法治愈的不治、治疗费用高的不治、治疗费时费工的不治、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不治、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不治”的“五不治”原则分类处置。

临床上可用盐酸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lOmg的剂量,1日2次,肌肉注射,连续使用2~3天;或用硫酸链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15 mg的剂量进行肌肉注射,1日2次,2~3天为1个疗程。

本病虽然经过早期治疗,可达到治愈的目的,但病毒扔可在牛体中长期存在,使牛长期带菌成为传染源,因此,从长远利益考虑,应对患病牛进行淘汰处理。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