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牛感染伊氏锥虫病的防治对策【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牛感染伊氏锥虫病的防治对策

刘振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新兴镇政府,黑龙江哈尔滨150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111-01

畜牧业是农业的副产业,但是其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在养牛业中很容易出现伊氏锥虫病的感染,该疾病能够严重危害牛的免疫系统,从而产生疫病,使得养牛业无法正常的进行,也给养殖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加强牛感染伊氏锥虫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十分关键。

1 病因分析

牛感染伊氏锥虫病出现的病因主要是伊氏锥虫寄生在牛的血液和造血器官中而引起。该病具有潜伏期,而且伊氏锥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潜伏初期,会在牛的内部器官中潜伏,迅速适应牛内部的身体环境。而且还能迅速提高其对外部环境的抵抗能力,这样牛的免疫系统就很难将病虫扼杀。潜伏的中后期,此病毒会迅速繁殖。在此时期,普通的药物已经很难将伊氏锥虫完全杀灭,而一些死亡的病虫又很难直接被患牛分解排出体外,其在死亡后会分解成大量的毒素和有毒物质,从而对牛的造血红细胞产生一定的危害。进而破坏组织红细胞,最终导致牛出现病症。而导致这种疾病形成的直接因素通常是饲料被污水污染,或者牛采食用带有锥虫的杂草,这些都极易引起该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一般牛伊式锥虫病发生之前会有个较短的潜伏期,大约在3 -10天左右。牛在发病初期会表现发热、食欲不振等现象。其体温在巅峰时期,可以达到41~42℃。患牛眼结膜充血,甚至会流泪。发病中期患牛四肢无力,表现厌食,日渐消瘦。发病后期,患牛的四肢和局部区域会出现水肿现象,严重时表皮溃烂,其神经系统逐渐衰弱,最终消瘦而亡[养殖网:www.novmv.com/]。

3 流行特点

该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通常在7~9月的发病率较高。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传播与流行的速度很快,死亡率相当高。因此,在发病季节,饲养员一定要做好隔离工作,避免牛群间相互感染。

4 防治对策

4.1 加强药物预防

在对牛感染伊氏锥虫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前期的预防工作,而前期预防通常以药物控制效果最佳。在前期锥虫病潜伏期间,进行药物控制能够较好的杀死该类病虫。

通常以注射药物的治疗效果最佳。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甲硫喹嘧胺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每千克体重4~Smg,临用前配成10%水悬液,隔日1次,连用2-3次。盐酸吖啶黄注射液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Img,必要时可连续应用2~3日。休药期28日,泌乳期禁用。贝尼尔,按每千克体重4~5mg,用灭菌蒸馏水配成5%溶液,臀部深层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1~2天;重症患牛停药2天后,再用1个疗程。疾病前期进行有效的预防,对于发病早的牛群要及时隔离治疗,使其迅速恢复健康。

4.2 完善检疫制度

牛伊氏锥虫病的防治依赖于完善的检疫制度,没有完善的检疫制度,牛伊氏锥虫病的防治是口空之谈,所以完善的检疫制度是保证牛伊氏锥虫病的防治质量的根本。要求养牛户对自己饲养的牛进行全面有效有规律的检查,实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检测牛的血样标本,及时对已经感染牛伊氏锥虫病的病牛进行隔离,保护易感染的牛群,防牛伊氏锥虫病的暴发或者发展成流行性牛伊氏锥虫病。除了养殖户自行检测和保护之外,由于特殊地理位置,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本区进口的家畜和乳畜产品进行严格检疫。对牛伊氏锥虫病进行有效防治,完善相应的检疫制度也是重中之重。

4.3 宣传防治方法

从各类传染疾病防治的历史工作经验中可知,只有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防御和控制牛伊氏锥虫病的传播和流行。所以政府相关防控部门的宣传对群众认识和了解牛伊氏锥虫病的危害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当利用与大众贴近的新闻媒体报道牛伊氏锥虫病的危害以及正确卫生的养殖方法,使广大养殖户充分了解和认识养殖的卫生知识,保证牛群的健康和养殖环境的卫生,及时清除牛舍附近的污物杂草,保持环境干燥卫生。从传染源头预防伊氏锥虫病的出现。

5 结语

牛感染伊氏锥虫病的防治十分关键,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养牛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工作人员应当从源头出发,为牛群营造舒适的养殖环境,同时做好药物控制和及时的隔离治疗,全面预防伊式锥虫病的出现。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