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奶牛常见蹄壁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奶牛常见蹄壁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

蹄纵裂是指从蹄冠带到蹄负重面的不同深度的蹄壁裂隙;蹄横裂是角质生成暂时停滞造成的;螺旋状指(趾)指奶牛整个指(趾),尤其是后两肢的外侧趾,呈螺旋状扭曲;剪状指(趾)是一蹄的两指(趾)尖交叉生长;蹄底过度生长是真皮炎/蹄叶炎引起的;蹄骨骨折常为外伤性并多为关节内骨折。奶牛蹄部疾病在冬季发病率较高。本病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而且会造成高的淘汰率。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常见蹄壁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

1、蹄纵裂(纵向蹄裂)

该病常发生于体重大的肉牛品种。由蹄缘及其下面蹄冠带损伤引起的纵向裂隙,气候干热、蹄冠带外伤或蹄冠带发生蹄皮炎等均可致病。有的患牛有内侧指的裂隙明显,但过度生长的某前肢的两个指均已患病。裂隙呈弯曲状,起点位于蹄冠带。由于存在斜裂,部分蹄角质已松解。

治疗:去除裂隙两侧远端负重的角质,切除角质的多余部以减少裂隙的运动。如果肉芽组织突出于裂隙之外,则蹄骨可能发生骨髓炎,截指术为唯一的治疗方法。饲料中添加生物素可减少肉牛的发病率。降低蹄皮炎的发病率可控制该病在奶牛群的发生。

2、蹄横裂(横向蹄裂)

该病主要凶代谢障碍所引发。如果角质生成停滞明显,裂隙可向下深达真皮。不太严重的横裂可在角质上形成隆突和凹陷,有时称这种横线为“苦难线”。与纵裂不同,横裂往往同时发生在8个指(趾)。奶牛可能凶数月前饲粮的突然更换,造成奶牛的内侧指蹄壁角质生长暂时停滞而发生横裂。由于蹄前壁的长度大于蹄踵的高度,最终角质蹄套失去蹄踵的支持,但仍与指尖部相连。由于角质的多余部分压迫其下的真皮或角质套脱落时真皮暴露(蹄尖崩裂),患畜发生跛行。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有时引起四肢的8个指(趾)均发病,如继发于急性乳房炎、口蹄疫或急性子宫炎。

治疗:蹄横裂发病率高的牛群很可能是遭受了周期性真皮炎或蹄叶炎的侵害,应查清病凶并去除之。可能有营养或疾病凶素,尤其是围产期的母牛。对于群发该病的调查,应从详细调查过渡期母牛的病史人手。

3、螺旋状指(趾)

这种部分遗传的生长缺陷可发生在前蹄或后蹄的外侧指(趾)。有的患牛外侧趾生长过度并向上翘起,其远轴侧壁卷向蹄底下方,使蹄的负重面发生改变。轴侧壁蹄底的过度生长使其成为主要的负重面,由于蹄底溃疡和(或)蹄骨受到压迫而引起跛行。有的患牛可在接近蹄骨尖处有因螺旋状指压迫而造成的骨溶解。有的患牛早期两侧性蹄踵糜烂,由于脏物嵌塞,内趾的蹄底ILIJ现空洞。

治疗:对于病牛需进行反复的彻底修蹄。有的养殖场认为修蹄成本过高,可考虑淘汰病牛。

4、剪状指(趾)

与螺旋状指(趾)不同,剪状指(趾)是一蹄的两指(趾)尖交叉生长,蹄壁几乎没有问题,指(趾)也不沿其长轴旋转。有的患牛一侧指的蹄壁在与地面接触处向轴侧轻卷,形成假蹄底。由于一指在另一指上方产生压迫,运步时可发生轻度机械性跛行。

治疗:螺旋状指(趾)和剪状指(趾)都需进行反复的彻底修蹄。出于经济方面的原凶,集约化生产常需将指(趾)异常的奶牛尽早淘汰。

5、蹄底过度生长

该病常见于产犊后6~1 2周的小母牛。产犊前养于铺有垫草的场地的小母牛蹄底生长的厚度不足,当产后移至水泥地面时,蹄底易受损伤。引起真皮炎的其他原凶可使问题变得更糟,如开放式牛栏或散养栏圈饲养条件差以及饲粮不合理均可导致真皮炎,使蹄底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在正常的牛蹄的蹄底中部,即蹄骨屈肌隆起下方的第4区应不负重。但常可见到第4区处有楔状角质从蹄底长出,使该区成为蹄底的主要负重区。在楔状角质之下可发生蹄底溃疡。有的患牛一外侧指远大于内侧指,其外侧壁过度生长,向轴侧卷向蹄底。蹄底的楔形蹄角质向内侧指方向生长,并与内侧指交叉,这种楔形角质易使动物发生蹄底挫伤和(或)蹄底溃疡。蹄踵糜烂将导致蹄踵部形成黑色区。前蹄的蹄底过度生长最常见于内侧指。

治疗:需施行正确的修蹄使患畜恢复正常负重。

6、蹄骨骨折

蹄骨骨折主要发生在前蹄,虽然该病在病理学上可能与氟中毒或骨髓炎有关。常为内侧指发病,为了将体重转移到外侧指,动物被迫采取交叉站立的姿势。有患牛骨折线从蹄关节向远端纵向延伸,蹄骨的两骨折块分离。这种类型的骨折引起突发性严重跛行,常看不到初始的热痛症状。后来,患指的温度较高,但早期不拍摄X光照片难以做ILIJ诊断。引起前肢交叉站立姿势最常见的原因是两侧性蹄底溃疡。

治疗:由于蹄骨被固定在蹄匣(相当于夹板)之内,绝大多数病例经简单处理便可康复。在健指下安置一木块,可减少患指负重,减少患畜痛苦,加快骨折愈合。

一、蹄叶炎

蹄叶炎是发生在趾骨周围的真皮组织的炎症,奶牛大多数的蹄病直接或间接的与蹄叶炎有关。

(一)病因 蹄叶炎可能是原发,也可能继发于其他疾病。饲料中矿物质缺乏,粗饲料不足或品质低劣,蹄部护理不当,长时间站立或卧在硬度大的地面上是蹄叶炎发生的直接原因。牛发生口蹄疫、瘤胃酸中毒、胎衣不下、乳房炎、酮病等疾病也容易继发蹄叶炎。

(二)症状 急性蹄叶炎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肌肉震颤,蹄冠部肿胀、发热,弓背站立,四肢交替负重,不愿走动。行走时小心翼翼,表现特有的步态和弯背姿势。叩诊及触压蹄部疼痛明显。亚急性蹄叶炎跛行表现不明显,但蹄壁周围出血,角质变黄,蹄壁与蹄底常常发生分离。慢性蹄叶炎大都是急性型转变而来,全身症状轻微,蹄的疼痛明显减轻,但关节肿大,拱背,蹄的形态明显改变,蹄背侧缘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很小,蹄背侧壁有嵴和沟形成,蹄壁与蹄底进一步分离,蹄底出血、变黄、穿孔或溃疡。

(三)治疗 发生蹄叶炎应当及时治疗,早期治疗容易治愈,治疗不及时就会使牛蹄部发生永久性病害。首先应彻底除去蹄部污物,然后对患蹄进行必要的修整,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再用10%碘酊涂擦,然后撒布灭菌结晶磺胺或其他抗生素粉剂,外用绷带包扎,2~4天后换药一次。严重蹄病应配合全身抗生素药物疗法,可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0.05~0.1毫升,每天1次,连用3~5天。或氟苯尼考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0.1~0.15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

(四)预防 日粮配制要平衡,保证足够的优质干草,避免突然改变饲料。日粮可以添加0.01%~0.02%的硫酸锌,保证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入冬之前对牛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蹄。每1个月左右对蹄部进行一次药浴。牛舍的地面最好用砖铺制而成,水泥地面不能过于光滑,运动场地面排水要良好。及时清理牛粪便及污水,保持牛舍和运动场的干燥清洁,定期做好牛场的环境消毒工作,加强对继发病的治疗。

二、指(趾)蜂窝织炎

指(趾)蜂窝织炎是蹄部的溃疡、坏死与化脓,引起疼痛和跛行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本病也称为蹄指(趾)间腐烂病、腐蹄病、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

(一)病因 长期营养不良,日粮中钙磷供应不足,没有及时修蹄,牛舍潮湿不清洁,运动场泥泞或积有粪尿,蹄冠周围或蹄间沾有污物。牛舍和运动场有石子、铁屑、碎玻璃等坚硬物体,使蹄部损伤。牛患有蹄球损伤、蹄间溃疡、皮炎等,也能引发该病。

(二)症状 病牛频频提举病肢,或频频用患蹄敲打地面。患肢负重不实或四肢交替负重,行走疼痛、跛行。蹄部皮肤充血、发红、肿胀、糜烂或化脓,有的病牛蹄部出现不良肉芽增生。蹄变形,蹄底磨灭不正,角质部呈黑色。叩诊或手压蹄部出现痛感。如果病情加重则关节肿胀,皮肤增厚,跛行加重,蹄壳脱落或变形,食欲不振,消瘦,产奶量下降。

(三)治疗 患蹄水洗后,用0.5%高锰酸钾或0.1%新洁尔灭清洗,蹄底出现溃疡性漏洞时,还要用5%的双氧水溶液冲洗,之后用10%~20%硫酸铜溶液或5%~10%福尔马林浸泡蹄部8~10分钟,再外涂甲紫溶液或5%碘酊溶液,然后撒布灭菌结晶磺胺或其他抗生素粉剂,外用绷带包扎,每隔2~5天处理一次。处理后保持蹄部清洁、干燥。若患牛病情严重,应配合全身抗菌消炎,可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2次,连用2~3天。或硫酸卡那霉素注射,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1次,连用3~4天。或恩诺沙星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0.1~0.15毫升,每两日1次,连用2~3天,停药期14天。

(四)预防 日粮注意补喂矿物质,特别要注意补充钙和磷。定期修整牛蹄。及时清除牛舍和运动场中的垫料、粪便,烂草、污水等,并保持干燥。牛舍运动场每周要消毒一次。及时剔除可能造成奶牛蹄部损伤的异物,防止化学因素和机械因素对牛蹄部的损伤。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