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牛囊尾蚴病和绦虫病的诊断与预防【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牛囊尾蚴病和绦虫病的诊断与预防

侯宝春 臧明实 韩冬梅 (黑龙江省宝清县畜牧兽医总站 155600)

1 囊尾蚴病

本病是由寄生人小肠内的无钩绦虫(牛带吻绦虫、肥胖带吻绦虫)的幼虫——牛囊尾蚴,寄生在牛的舌肌、咬肌、肋肌内而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囊尾蚴寄生牛的肌肉中,使牛肉不能当鲜肉卖,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本病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危害。

病原。牛囊尾蚴与其他绦虫区别的特征为孕卵子宫每侧有15~30个分支,是随着虫体的生长,孕节可自动地排出体外。幼虫是一半透明的椭圆形囊泡,内有一乳白色小结。将囊尾蚴压片镜检,可见头节上有4个圆形吸盘,没有顶突和小钩。成虫寄生人的小肠内,孕节逐节自动地至肛门排出或随粪便排出。孕节或孕节破裂后散出的虫卵污染了饲料、饮水及牧地,被牛吞食,虫卵经胃液及六钩蚴本身的作用,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血管中,随血流到达心肌、舌肌、肋肌等各部肌肉中,而以运动性强的肌肉寄生数量多,很少见于其他器官,后发育为成熟的囊尾蚴。其在牛体内可存活7~9个月,也有人认为其中一部分能长期存活直至牛死亡。人食用未煮熟或生的含囊尾蚴的牛肉后,进入消化道,受胆汁的刺激,头节翻出固着在肠黏膜上,经3个月发育为成虫。

流行特点。牛带吻绦虫呈世界性分布,以亚洲较多。我国除西藏、内蒙古、四川、广西的若干地区因食用未熟的牛肉习惯而呈地方流行性外,其他各地均为散发。牛感染囊尾蚴与人的排便及牛的饲养方式有关。凡患牛带吻绦虫的病人,所排粪便中必有孕节和虫卵,虫卵在外界可存活8星期以上,如污染了牧地、饲料与饮水,被牛吞食后即感染。

临床表现。初期症状显著,最初几天体温可升高到40~41℃,虑弱,腹泻,甚至反刍消失,长时间躺卧,有时可引起宿主死亡。病牛在感染后8~10天,耐过这个时期后,囊尾蚴到达肌肉后症状即可消失。

剖检特征。牛囊尾蚴的分布很不均匀,在嚼肌、心肌、肩胛外侧肌、臀部肌、肋间肌等处寄生较多,极少见寄生在肝脏、肾脏和肺脏等处。在组织内的囊尾蚴6个月后多已钙化。

诊断。本病的生前诊断较为困难,在实践中主要依据宰后检验出虫体。(www.613935.com)对人无钩绦虫病的诊断,主要是检查排出的孕节,并和有钩绦虫加以区别。

预防。本病重在预防,患病后无治疗价值。广泛开展人无钩绦虫病的普查工作,对查出的患者及时驱虫,并将驱除的虫体和粪便进行妥善管理,防止病原污染;加强食品卫生检验,严格按国家肉品检验规定处理病牛肉;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控制人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牧地;不吃生或未熟的牛肉。

2 绦虫病

本病由裸头科的莫尼茨属、曲子官属及无卵黄腺属的各种绦虫寄生于牛小肠中引起,对犊牛危害严重。

病原莫尼茨绦虫为大型绦虫,长1~5米。体节宽,体节内有两套生殖器官。莫尼茨绦虫卵内有灯泡样的梨形器,内含六钩蚴。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虫卵呈似三角形,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虫卵呈四角形。曲子宫绦虫为大小与莫尼茨绦虫类似,主要特征是体节中仅有一套生殖器官,虫卵无梨形器。无卵黄腺绦虫,成节内有一套生殖器官。

流行特点。终末宿主将孕节和虫卵随粪便排至体外,被中间宿主——甲螨(地螨、土壤螨)吞食后,虫卵内的六钩蚴逸出,逐渐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似囊尾蚴。牛吃草时吞食了含似囊尾蚴的甲螨而感染,虫体经45~60天发育为成虫。

临床表现。虫体大且生长快,可夺取大量营养,导致动物发育不良;寄生数量多时,可引起肠堵塞、套叠、扭转和破裂;虫体的大量代谢产物常引起宿主中毒。成年动物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幼龄动物最初的表现是精神不振,离群,粪便变软,后发展为腹泻,进而加剧为衰弱、贫血,甚致死亡。

诊断。清理牛舍时,注意查看新鲜粪便,可能找到活动性的孕卵节片,将其夹在两块载玻片间压薄,根据虫体的构造便可诊断。还可采用漂浮法或沉淀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根据虫卵的特征可诊断。

预防。由于动物在早春放牧开始就可感染,所以预防应在放牧后4~5星期时进行“成虫期前驱虫”;此次驱虫后2~3星期,最好再进行第二次驱虫。经过驱虫的动物要及时转移到干净的牧场。污染的牧地空闲两年后可以净化。土地经过几年的耕作后,甲螨量可大大减少,有利于绦虫病的预防。要尽可能地避免在低湿地、清晨、黄昏和雨后放牧,以减少感染机会。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