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管理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管理措施

孙玉柱 (黑龙江省龙江县济沁河乡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 161121)

牛的产肉性能是由遗传基因、饲养管理条件决定的,并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要提高牛的产肉量,改善肉的品质,除选择好品种和改善管理条件以外,必须认识牛的生长发育规律。

1 体重

牛的初生重大小与遗传基础有直接关系。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初生重大的犊牛生长速度快、断奶重也大。一般肉牛在8月龄内生长速度最快,以后逐渐减慢,到了成年阶段(一般3~4岁)生长基本停止。据报道,牛的最大日增重是在250~400千克活重期间达到的,也因日粮中的能量水平而异。

饲养水平下降,牛的日增重也随之下降,同时也降低了肌肉、骨骼和脂肪的生长。特别在肥育后期,随着饲养水平的降低,脂肪的沉积数量大为减少。当牛进入性成熟(8~10月龄)以后,阉割可以使生长速度下降。据报道,在牛体重90~550千克之间,阉割以后减少了胴体中瘦肉和骨骼的生长速度,但却增加了脂肪在体内的沉积速度。尤其在较低的饲养水平下,阉牛脂肪组织的沉积程度远远高于公牛。不同品种和类型牛的体重增长规律也不一样。

2 体形

初生犊牛,四肢骨骼发育早而中轴骨骼发育迟,因此牛体高而狭窄,臀部高于耆甲。到了断奶(6~7月龄)前后,体躯长度增长加快,其次是高度,而宽度和深度稍慢,因此牛体增长,但仍显狭窄,前、后躯高差消失。断奶至14~15月龄,高度和宽度生长变慢,牛体进一步加长、变宽。15~18月龄以后,体躯继续向宽、深发展,高度停止增长,长度增长变慢,体形浑圆。

3 胴体组织

随着动物生长和体重的增加,胴体中水分含量明显减少,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只是幅度较小。胴体脂肪明显增加,灰分含量变化不大。

骨骼的发育以7~8月龄为中心,12月龄以后逐渐变慢。内脏的发育也大致与此相同,只是13月龄以后其相对生长速度超过骨骼。肌肉从8~16月龄直线发育,以后逐渐减慢,12月龄左右为其生长中心。脂肪则是从12~16月龄急剧生长,但主要指体脂肪,而肌间和肌内脂肪的沉积要等到16月龄以后才会加速。胴体中各种脂肪的沉积顺序为皮下脂肪、肾脏脂肪、体腔脂肪和肌间脂肪。

4 肉质

肉的大理石纹从8~12月龄没有多大变化。但12月龄以后,肌肉中沉积脂肪的数量开始增加,到18月龄左右,大理石纹明显,即五花肉形成。12月龄以前,肉色很淡,显粉红色;16月龄以上,肉色显红色;到了18月龄以后肉色变为深红色。www.613935.com/肉的纹理,坚韧性、结实性以及脂肪的色泽等变化规律和肉色相同。

5 主要管理措施

育肥牛的种类分为当地黄牛、黄牛和其他品种(奶牛或肉牛)的杂种公牛,失去种用价值的公牛和母牛。育肥前选择健康无病、食欲和消化能力正常,精神状好,不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代谢性疾病的肉牛。对牛进行全面检查,病牛、过老、采食困难的牛不要育肥。公牛在育肥开始前10天去势,带角牛育肥前锯角,母牛还可以配种怀孕,待产犊后立即育肥。育肥前要驱虫(包括体外和体内寄生虫),并严格清扫和消毒房舍,清除传染病源。为了方便管理,减少外伤,对带角牛去角,一般用骨锯锯角,出血时,涂“消炎粉”(主要成分为生杜仲,红花,防风等)或碘酒消毒。公牛育肥前去势,并单槽喂养。房舍温度不低于0℃和高于27℃。因此,一般以晚秋和冬季育肥为好,这样胴体也容易在市场销售。

成年牛的育肥期不宜过长,一般以三个月为宜。膘情差的牛,可先用优质粗饲料进行饲养。有草山、草坡的地方,可先将瘦牛放牧饲养,然后再育肥。在育肥期中,应及时按增重高低,调整日粮,提高育肥效果。精料型日粮一般在育肥的最后阶段(90~120天)使用,目的是通过短期育肥,达到改善牛肉品质。

日粮要多样化。除了以秸秆作为主要粗饲料,还可以利用酒糟、糖渣、粉渣、醋糟等工业副产品以及青草、干草和玉米青贮等。冬、春育肥时,加少许胡萝卜、马铃薯和甘薯等块根饲料,可以提高育肥效果。

添加瘤胃素和啤酒酵母。据报道,这两种真菌的共同作用是调整瘤胃的细菌区系,降低乙酸型发酵作用,减少甲烷和二氧化碳所造成的能量损失,有利于丙酸形成,节约饲料。据报道,瘤胃素的用量为每吨风干日粮添加30克,在反刍动物,如肉牛预混料中添加,可节约10%~11%的饲料。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