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症状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症状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

肝片吸虫病:是牛的一种主要寄生虫病。肝片吸虫病的病原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虫体寄生在牛的胆管里,能引起胆管炎、肝炎、肝硬变。病牛营养下降,奶牛产奶量减少,有时甚至引起死亡,对牛的危害较大。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容易在气候突变、冷热交替以及潮湿多雨的阶段发生,主要经由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吸血昆虫叮咬而造成传播,必须加以防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肝片吸虫病的症状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

1、病原生活史

肝片吸虫呈叶片状,新鲜虫体味红褐色,固定后呈灰白色,长度为20~30mm,宽度为8~10mm。虫卵呈金黄色椭圆形,卵盖不是非常明显。肝片吸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有两个宿主参与,幼虫在椎实螺体内发育,成虫在终末宿主体内生长发育。

成虫在终末宿主的胆管内寄生,并在此处产卵,虫卵随着胆汁到达肠腔,然后通过粪便排到体外。当温度为25~26℃以及水分、氧气、光照适宜条件下,虫卵在10~25天后会孵化出毛蚴,并能够在水中游动,被中间宿主椎实螺感染后,就会侵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变成胞蚴、雷蚴,最终发育成尾蚴。之后尾蚴从螺体逸出,在水中游动,并会在水面下或者附着到水生植物上发育为囊蚴。当终末宿主在饮水或者采食饲草时能够吞入囊蚴,进入消化道后囊壁会发生溶解,且在十二指肠时囊蚴发生脱囊,有些童虫会透过肠壁进入腹腔,并通过肝包膜侵入肝脏,最后移动到胆管内;有些童虫会侵入肠黏膜,并通过肠系膜静脉到达肝脏,最终也移动到胆管内。

该病广泛分布,一般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在潮湿、低洼以及多草滩、沼泽的地区发生。在夏末和秋季通常为急性型,在冬、春季节通常为慢性型,牛羊等反刍动物都具有易感性。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牛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发病中期,病牛机体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容易断裂,缺乏营养,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反常,如发生异嗜,反刍不正常,动作迟缓、无力,随之结膜苍白,并呈周期性发作,且会伴有轻度前胃弛缓或者瘤胃臌胀。发病后期,病牛严重贫血,眼脸、颌下、胸下以及腹下出现水肿,存在大量胸水和腹水,食欲、饮欲急剧降低,甚至完全废绝,呼吸困难,咳嗽,体温升高达到39~_O℃,往往卧地不起,排出的尿液呈点滴状,并发生腹泻。对肝脏进行叩诊,发现肝浊音区变大。

3、实验室检查

虫卵检查。通常采取反复沉淀法,即取40~50g病牛排出的无污染的新鲜粪便,放在60~80孔径的金属筛中,使用适量清水进行搅拌冲洗,静置沉淀,经过15min冉更换清水进行重复沉淀,通过2~3次处理,使用吸管吸取沉淀物,制成2~3片涂片。同时,在检查过程中采取离心沉淀法直接制成涂片,作为对照。虫卵呈金黄色椭圆形,具有卵盖,前端较尖,而后端较钝,里面含有大量卵黄细胞,卵胚靠近卵盖的一侧。

成虫检查。病死牛进行剖检,取胆管内寄生的虫体,观察发现虫体呈柳叶状,为嫩红色,长度为20~30mL,宽度为8~12mL。另外,病牛肝脏发生肿大,质地坚硬,存在钙化灶,胆管明显扩张,管壁肥厚,且里面存在石灰化的砂粒。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治疗时要采取标本兼治的方式,关键是驱除寄生在体内的虫体,同时根据临床症状采取辅助治疗。硫双二硫酚,病牛按体重使用/IO~50mg/kg,添加在饲料中混饲;硝氯酚(拜耳9015),病牛按体重使用5~8mg/kg,添加在饲料中混饲;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病牛按体重使用125mg/kg,添加在饲料中投喂;硫溴酚(抗虫319),病牛按体重使用30~50mg/kg,添加在饲料中投喂。如有需要,可在3天、10天之后冉服用1~2剂药物,能够将寄生在体内的幼虫和成虫完全消灭。另外,病牛在发病初期、中期适宜使用益气、活血止痛、解毒、疏肝的中药进行治疗,即取25g防风、60g党参、25g青皮、45g柴胡、45g白术、30g制乳、30g没药、25g荆芥、45g醋香附、30g桔梗、30g木香、60g二花、30g陈皮、45g蒲公英、80g炙黄芍、15g炙甘草,加水煎煮后取药液通过胃管投服,间隔1天1剂,连续使用3剂。方中防风、荆芥用于疏散表邪,白术、黄芍、党参用于温脾健胃、补中益气,蒲公英、二花作为败毒药用于兼散风邪,没药、乳香用于活血止痛,柴胡用于疏肝理气、升阳举陷,甘草调和诸药。同时,配合静脉注射由1500mL100%葡萄糖和5%糖盐水注射液,以及10mL10%安钠咖注射液、20mL10%维生素C注射液组成的混合溶液,连续使用2天。

加强饲养管理。肉牛要采取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方式饲养,舍饲阶段要注意补饲,合理控制放牧时间,尽可能减少牛接触传染源。放牧要采取分区轮牧的方式,且休牧时要对放牧区内的粪便采取堆积发酵,以将虫卵杀灭,消灭传染源。

预防性驱虫。牛群每年要进行1次以上的预防性驱虫,每次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在虫体成熟前的20~30天进行,也称为成虫期前驱虫;第二个步骤在大多数虫体成熟时进行,也称为成虫期驱虫;第三个步骤在第二步骤经过大约50天进行。

牛肝片吸虫病的症状

症状的轻重与虫体数量和牛的年龄、体质有关。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能引起发病。急性病例表现迟钝,腹泻,肝部压痛,有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贫血,眼睑、颌下、胸下、腹下水肿,消瘦,毛干易断。母牛产奶量下降,有时流产。犊牛严重感染时影响发育,甚至引起死亡。

防治/牛肝片吸虫病

1.消灭椎实螺同时要注意不在有肝片吸虫病原的潮湿牧场或低洼地带放牧,也不要割这些地方的青草喂牛,不饮死水。夏季实行轮牧,在一块牧场放牧时间不要超过1.5个月。

2.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在本病的流行地区,对牛群进行有计划的驱虫,每年2~3次。驱虫时间根据各地流行本病的特点确定,原则上第一次在大批虫体成熟之前20~30天进行,第二次在虫体大部成熟时进行,经过2~2.5个月再进行第三次驱虫。驱虫后一定时间内排出的粪便必须集中处理,堆积发酵,进行生物热处理。

3.治疗

(1)硝氯酚硝氯酚是驱除牛、羊肝片吸虫较为理想的药物,已代替四氯化碳、六氯乙烷等传统药物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内服3~4毫克/千克体重,对成牛成虫的灭虫率达89%~100%,对犊牛成虫的灭虫率为76%~80%。若肌内注射应减少用量,以防中毒。肌内注射量为0.5~1毫克/千克体重。

(2)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内服40~60毫克。

(3)溴酚磷(蛭得净)每千克体重12毫克,1次灌服。

预防:/牛肝片吸虫病

驱虫与粪便发酵不仅是治疗,也是积极的预防措施。我国北方每年应进行二次驱虫。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各一次,南方应进行三次驱虫。粪便发酵可杀死虫卵。尤其是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和虫体更应发酵。

2)消灭中间宿主锥实螺

3)饮水和饲草要卫生,饮水最好用自来水、井水和清洁流动的河水;选择干燥地区放牧,那里的饲草较卫生。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