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治

张连永 肖建华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哈尔滨 150036)

1 病原

真菌性乳房炎是指由多种真菌感染引起的乳房炎症的总称。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念珠菌中最常见的为白色念珠菌,其次为热带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也是双相真菌,有酵母相和菌丝相,形态和白色念珠菌很相似。在一定条件下酵母相可以转变为菌丝相,正常情况下一般为酵母相,致病时转化为菌丝相。酵母相呈圆形、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随种类不同而异,芽生繁殖,有芽孢及细胞发芽伸长而形成的假菌丝,也可有真菌丝,菌丝上可生长酵母相孢子。隐球菌也是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的重要病原菌,该类真菌中仅有新型隐球菌是致病菌。曲霉菌属有多种曲霉菌,颜色多样,而且比较稳定,其中以烟曲霉、黄曲霉致病性最强。以单细胞个体和多细胞丝状体存在。由顶囊、小梗以及分生孢子链构成一个头状体的结构,称分生孢子头。分生孢子头由分生孢子梗连接至足细胞上。分生孢子头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形状,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蛛网状或絮状菌丝体。

2 流行病学

念珠菌可感染多种动物和人,其中禽类较易感。奶牛感染念珠菌性乳房炎,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发于每年7~10月,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不引起疾病。当某些因素破坏这种平衡状态时,念珠菌由酵母相转为菌丝相,在局部大量生长繁殖,引起皮肤、黏膜甚至全身性的念珠菌病。念珠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多是通过污染的灌注导管、注射器或多次大剂量的乳腺灌注医源性地进入乳腺引起感染的。因此,真菌性乳房炎几乎总是继发于畜主参与治疗的急性细菌性乳房炎。当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受损时,可导致内源性感染,如创伤、抗生素应用、细胞毒药物使用致菌群失调,黏膜屏障功能改变,皮质激素应用,营养失调,免疫功能缺陷等。

新型隐球菌广泛在自然界传播,其可以存在于土壤里,漂浮在水面上(www.613935.com),附着在动物和人的皮肤毛发上。奶牛新型隐球菌性乳房炎主要通过挤奶器械和医疗器械传播感染。

3 症状

念珠菌感染乳房一般产生弥漫性肿胀,面团样硬度,大部分情况下,感染侵害全部乳区。感染的牛可出现发热,体温达39.5~41.5℃,但不会出现严重的精神沉郁,高热可能引起精神沉郁和部分厌食,但大部分受感染的牛仍然有较好的食欲,泌乳不正常或略呈水样奶,有时奶中有絮状物。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乳房炎表现进行性硬化,局部肿胀,并有痛感,奶牛站立时后腿张开,从乳头流出粘液性分泌物。病初侵害一个乳区,逐渐扩散到全部乳区。肿胀部位相应的淋巴结也发生肿大。在泌乳期的患病牛,泌乳量减少或停止泌乳。乳汁初呈絮状,可见管底有沉淀物,之后可见乳汁表面很快分层,上层乳液色淡,有絮状沉淀,似血清色。另外,奶牛乳房炎时,随着机体抵抗力降低,也容易引起乳头等部位皮肤真菌的局部感染。

4 诊断

病牛有慢性病史,全身状况良好,食欲几乎不受影响,病程较长和抗生素治疗无效等可作为辅助诊断。确诊应通过实验室诊断查到病原菌。

5 防治

对于预防奶牛真菌性乳房炎,应改善环境卫生,健全管理制度,保持奶牛圈舍和运动场清洁、无灰尘。牛体要保持清洁,防止皮肤外伤是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由于真菌的繁殖需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所以保持用具、环境、垫料、饲料等的干燥并进行有效地消毒是防止真菌感染的重要条件。

两性霉素B的药理作用是两性霉素B与胆固醇粘着于菌体细胞膜,引起细胞内容物渗出,并导致菌体死亡。为了延长药效时间,治疗时需高剂量静脉注射,但两性霉素B具有引起肾中毒症、低钾血症和贫血的副作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双层脂质体的新型制剂,内含有两性霉素B。增强其对麦角醇的结合,同时可降低两性霉素B与机体固醇的结合,进而使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降低。据统计,两性霉素B的毒性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70倍。氟康唑为光谱三唑类新型抗真菌剂,具有水溶性特征,口服吸收完全。半衰期为36小时,80%的氟康唑经肾脏以原形排出,无毒副作用。对新型隐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每毫升3.12~6.25毫克。一般首次静脉滴注400毫克,以后可改为200~400毫克/天,静脉滴注。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