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母牛脂肪肝症的诊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母牛脂肪肝症的诊治

伦丰志 (吉林省大安市联合乡畜牧兽医站 131314)

2014年10月,本乡奶牛养殖户李某前来问诊,反映其饲养的奶牛产后两天发病,体温39.6℃,精神沉郁,病初只采食少量青草,后期拒绝采食,反刍停止。畜主按产后感染进行治疗,两天未见效果,并且病牛临床症状越来越严重。笔者经过临床检查及详细问诊初步诊断为母牛脂肪肝症。

母牛脂肪肝症称母牛脂肪综合症、牛妊娠毒血症。是母牛的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的营养代谢障碍疾病。多发于营养良好3~6胎的高产牛。

1 发病原因

奶牛产奶前停奶时间过长,干奶期饲喂精饲料过多,一些疾病继发,如前胃迟缓、创伤性网胃炎、真胃变位、骨软症、生产瘫痪等。

2 临床症状

常见于产犊前1~3天或产后数天内发病。早期拒食精料,若是全混日粮,则挑食粗料,随后拒食青贮,只采食少量干草,反刍无力或废绝,瘤胃蠕动弱而短,每分钟1~2次。体温偏高,38.7~39.8℃。精神明显沉郁,喜卧地,尿少偏黄,粪便干而硬略带有黄色的粘液,呼吸快、浅表而弱,尿酮体测定为阳性。随病程发展,可视黏膜淡白或轻度黄染,粪便稀少并伴有酸臭味,后期食欲废绝、嗜睡、磨牙、呻吟、驱赶站立不稳,局部肌群震颤。部分病牛死前出现兴奋不安,啃咬栏杆等肝性脑病症状。本病病程一般为5~9天。死淘汰牛剖检。见肝肾严重脂肪变性,肝脏表面油润、滑腻,放入水中漂浮,而正常肝脏是沉于水下的。

3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对干奶期奶牛,合理日粮配方,减少精料饲喂量,防止母牛产前过肥。分娩后,增加优质干草投给量,注意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因产后泌乳等造成的能量负平衡。产后灌服营养汤等,增进母牛食欲。另外,适当增加妊娠后期母牛的活动量,保证日粮中含有充足的钴、碘、磷、烟酸、氯化胆碱等物质。适时补充适当的正能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负平衡而导致的体脂动员,从根本上解决代谢疾病的发生。

4 治疗

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及时诊治,对症治疗。西医治疗原则是提高血糖浓度,补充糖源,促进糖代谢。增进食欲,促脂肪氧化,保肝利胆以及防止继发感染,防止氮血症。补糖是最主要治疗方法,因为肝糖是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具有阻止体内脂肪组织的分解和促使脂肪酸氧化,促进体内酮体减少,维持正常乳产量等功能,因此对伴有肝功能障碍的高产奶牛可用葡萄糖治疗,也可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4.1 西医治疗

对肥胖的病牛在产犊前、后,连续每天用50%葡萄糖注射液500~1 000毫升,静脉注射,以控制脂肪分解。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0毫升,硫胺素50毫升,维生素C 50毫升,樟脑磺酸钠30毫升,维生素K1 20毫升,氢化可的松50毫升,丁胺卡那霉素40毫升,5%碳酸氢钠1 000毫升。50%粗制氯化胆碱50~60克,每次口服一次,从预产前20天开始,直至产犊后停止,可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脂蛋白的合成,但不宜和钙剂合用。对衰弱或食欲不振的病牛,可用钴胺素B族维生素等药物治疗,对增进食欲、改善瘤胃功能有明显效果。对伴有黄疸的病牛可用硫酸镁300克,溶于2.5千克水内一次灌服,每天一次,连服三天,可促使胆汁排泄。

4.2 中药治疗

龙胆泻肝汤加味组成,龙胆草50克,当归40克,茵陈40克,栀子40克,生地40克,木通40克,大黄80克,黄芩40克,柴胡40克,陈皮40克,枳实40克,甘草40克,玉片30克,山楂50克,神曲50克,泽泻40克,菖蒲40克,生母草20克。每天一剂,连三天。

本方为泻肝火,利湿热的方剂。方中选用龙胆草泻肝胆实火,兼清利湿热,为主药;配以黄芩、栀子清热凉血,泻心肺之火;辅之以木通、泽泻利小便,祛湿热,为辅主药;当归、生地养血、益阴,与清利药合用,泻中有补,利中有养,作为佐药;柴胡疏肝胆,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之性,并起引经的作用,皆为使药。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