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 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1-03-11|点击次数:

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 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简写BVDV 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染、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牛病毒性腹泻代表着一组由单链RNA病毒组成的不同的瘟病毒.本文对其亚临床感染、急性感染、严重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粘膜病、免疫抑制、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症等临床表现及致病机制进行了综合论述.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 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1、发病机理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黄病毒科还包括典型猪瘟病毒和羊边界病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2个基因型,即世界范围内分布的BVDV-1型和局限于美国境内的BVDV-2型,由BVDV-2引起的疾病更严重。

初次感染动物的主要感染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但是也可以通过子宫分泌物、流产胎儿、尿液、乳汁、精液、粪便和唾液传播。BVD还可以通过病毒污染的孕体进行传播。据报道,需要动物之间有相对紧密的接触才可传染本病。初次感染动物会发生暂时性病毒血症,并伴随有发热、轻微食欲不振和腹泻、精神沉郁和免疫抑制,患畜经过免疫抑制几天后康复。某些患畜表现为眼鼻有分泌物,流涎,口腔糜烂,偶尔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多数动物感染后临床症状轻微或不表现临床症状。在病毒血症时期,妊娠母畜经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

根据母畜的发病时间以及是否感染胎儿,牛病毒性腹泻病可以导致早期孕体死亡、流产、产出有先天缺陷的活犊或死胎,产出长期感染的犊牛或血清反应阳性犊牛,此犊牛对病毒具有免疫力。

非细胞毒株BVDV在长期感染的动物体内变异,结果导致黏膜病变。黏膜疾病一般被认为是散发性疾病,通过影响单个动物继而影响少数动物。但是,如果牛群中有大量的长期感染的牛,有黏膜病变的动物排出细胞毒性病毒,从而感染其他长期感染的牛,暴发牛病毒性腹泻病。在这种情况下,看起来黏膜病变像是简单的传染病。普遍认为,细胞毒性型不经胎盘感染,也不能使动物长期感染。

2、临床症状

初次感染牛和长期感染牛发生繁殖障碍,但是很少影响血清阳性牛。输精时,孕体期以及胎儿发育期的早期到中期,易感繁殖母牛引入BVD时可引起其繁殖功能紊乱,导致新生仔畜发病。

配种前到妊娠45天之间的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可在母牛交配时感染,与持续感染的公牛或短期感染BVDV的公牛进行交配时也可感染,或采用BVDV污染精液在输精时也会发生感染。现场研究发现,BVD的感染对牛早期繁殖能力有严重影响。在繁殖时或繁殖后很快对BVDV产生抗体的牛,比在繁殖前就产生抗体的牛更不容易妊娠。妊娠失败可能是由于受胎失败和孕体早期发育受阻所致,而孕体早期发育受阻常是由于影响卵母细胞功能和子宫环境所致。妊娠失败表现为不返情率低或不规则的延期返情现象。有报道称,用BVDV污染的精液输精后,产下的犊牛可长期带毒。

妊娠45~175天感染容易导致下列情况发生:胎儿吸收,干尸化或流产;免疫耐受并产下长期感染的犊牛;先天性缺陷,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视觉系统。易感母牛感染BVDV后,虽然多数情况是在妊娠的前3个月,但可在妊娠的任何时间都能发生胎儿死亡。根据感染的时期不同而发生胎儿吸收、胎儿干尸化或流产。胎儿感染后到胎儿排出,间隔时间从几天到数月不等。

在妊娠的18~125天,感染了非细胞毒性BVDV后,存活下来的胎儿对病毒耐受,而成为BVDV持续感染者。在妊娠的前75天感染的牛,多数会产下持续感染的犊牛,但是在妊娠100天不产生免疫耐受,直到妊娠125天时才产生。

在妊娠100~150天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时,产下先天异常的犊牛,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视觉系统异常。感染BVDV和流产时间几天到2个月不等。

流产可以发生在妊娠的任何阶段,大多数发生于妊娠的早中期(前2~3阶段),因为随着妊娠的进展,胎儿对病毒的有效免疫反应不断加强;在妊娠晚期发生的流产也与感染BVDV有关。不管生物型如何,在妊娠后期胎儿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后,如果不引起流产,则胎儿出生时具有免疫力,因为在妊娠后5~6个月时,胎儿可以对该病毒产生明显的抗体反应。感染BVDV后流产的胎儿可在妊娠的任何阶段以自溶胎儿、干尸化胎儿或新鲜胎儿而流出。但是,因为从感染到流产的间隔期长,因此常常发生严重的胎儿自溶现象。没有与BVDV感染有关的胎儿病变,但是如果胎儿新鲜,可能见到皮炎、脑膜炎,小脑皮层损伤和细支气管炎。

牛病毒性腹泻的传播途径

传染来源主要是病畜。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脏等都含有病毒,以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方式传播。

主要在消化道和淋巴组织,口腔(口黏膜、齿龈、舌和硬腭)、咽部、鼻镜出现不规则烂斑、溃疡,以食道黏膜呈虫蚀样烂斑最具特征。流产胎儿的口腔、食道、真胃及气管内有出血斑及溃疡。运动失调的犊牛,严重的可见到小脑发育不全及两侧脑室积水。

病理分析

吸吮初乳的犊牛可得到母源抗体,产生被动免疫,并大体维持6个月,当抗体下降到零或一定滴度时,犊牛一旦接触抗原,可以受到感染,并出现抗体上升,这种感染和抗体上升,在牛群中占70%~80%,3岁或3岁以上的牛可达90%,它们可以终身免疫。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可以穿过胎盘感染,特别是怀孕早期。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血清抗体阴性的母牛一旦感染,常常通过胎盘使胎儿产生免疫抑制,引起持续性病毒血症,如果小牛正常产出,病毒血症能持续地带入成年期,这种牛临床貌似健康,血清中又无保护性抗体,但体内始终带毒,是牛群中最危险的传染源。

临床症状

牛潜伏期自然感染为7~10天,短的2天,长的可达14天。人工感染为2~3天。

急性型:多见于幼犊。表现高热,持续2~3天,有的呈双相热型。腹泻,呈水样,粪带恶臭,含有黏液或血液。大量流涎、流泪,口腔黏膜(唇内、齿龈和硬腭)和鼻黏膜糜烂或溃疡,严重者整个口腔覆有灰白色的坏死上皮,像被煮熟样。孕牛可引起流产,犊牛先天性缺陷(如小脑发育不全、失明等)。

慢性型:较少见,病程2~6个月,有的达1年。病畜消瘦,呈持续或间歇性腹泻,里急后重,粪便带血或黏膜。鼻镜糜烂,但口腔内很少有糜烂。蹄叶发炎及趾问皮肤糜烂坏死,致使病畜跛行。

猪自然感染时很少出现临床症状,但怀孕母猪感染后可引起繁殖障碍,表现为不孕、产仔数减少、新生仔猪个体变小、体重减轻及流产和木乃伊胎等。

诊断技术

(1)观察临床症状:发病时多数牛不表现临床症状,牛群中只见少数轻型病例。有时也引起全牛群突然发病。急性病牛,腹泻是特征性症状,可持续1~3周。粪便水样、恶臭,有大量粘液和气泡,体温升

本病确诊须进行病毒分离,或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实践中以血清中和试验为常用。

防治方法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和免疫方法,只有加强护理和对症疗法,增强机体抵抗力,促使病牛康复。

为控制本病的流行并加以消灭,必须采取检疫、隔离、净化、预防等兽医防制措施。预防上,我国已生产一种弱毒冻干疫苗,可接种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牛,接种后表现安全,14天后可产生抗体并保持22个月的免疫力。

爆发案例

2014年9月,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来自澳大利亚的牛犊血清中检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并经有关部门复核确认。这是全国口岸首次从澳大利亚牛血清中检出该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引起牛的以粘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是我国禁止进境的动物传染病之一。检疫结果确认之后,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向国家质检总局进行汇报后,立即采取措施,对该批牛血清销毁处理。鉴于此次检疫结果影响重大,国家质检总局已于近日下发了《关于进口澳大利亚牛血液制品检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警示通报》,暂停直接或间接从澳大利亚进口牛血液制品。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