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西藏高山牦牛【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西藏高山牦牛

(一)产地与分布

主要产于西藏自治区东部高山深谷地区的高山草场,以嘉黎县产的牦牛最为优良。西藏自治区东部、南部山原地区,海拔4000m以上的高寒湿润草场上均有分布。据1981年统计,总数有250余万头,占全自治区牦牛总数的70%。

(二)品种形成

经林芝和昌都地区出土文物考证,早在4600年前,藏族的先民古羌人,已在藏北羌塘地区将野牦牛驯养为家牦牛。1900年前羌人从中原向西南迁徙,牦牛再次引入西藏,进入藏东、藏南适宜它生存和繁衍的高寒山区。据敦煌古藏文史料记载,远在六世纪后半期,藏南河谷地区及日喀则东部,由于种植业对耕畜的要求,已进行牦牛与黄牛的杂交,并提倡贮草过冬。

西藏自治区东部横断山脉高山区,山高谷深,地势陡峻,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自北向南流贯,山间河谷地带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有种植业,可产青稞、小麦、油菜、豌豆等。农业生产需用畜力,也可给牲畜提供农副产品作饲料。4000m以上高山寒冷湿润,全年基本无夏,广阔的高山草甸、灌丛草场,植物覆盖度大,可食牧草产量较高,草质较好;部分地区还保存有宽广的高原面貌,拥有良好的天然草场。这些都给高山牦牛提供了适宜生存和有充足饲草的自然生态条件,促进了高山牦牛的发展。

中心产区之一的嘉黎县牧民,十分注意本地选母、异地选公,以及犊牦牛培育等选育措施,加速了高山牦牛生产性能的提高,使嘉黎县的牦牛成为西藏高山牦牛的一个优良类群。

(三)体型外貌

西藏高山牦牛(公)

西藏高山牦牛【库百科养殖网】

1.外貌特征

头较粗重,额宽平,面稍凹,眼圆有神,嘴方大,唇薄,绝大多数有角,角形向外折向上、开张,角间距大,母牦牛角较细。公、母均无肉垂。前胸开阔,胸深,肋开张,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尻部较窄、倾斜。尾根低,尾短。四肢强健有力,蹄小而圆,蹄叉紧,蹄质坚实,肢势端正。前胸、臂部、胸腹体侧着生长毛及地,尾毛丛生帚状。公牦牛鬐甲高而丰满,略显肩峰,雄性特征明显,颈厚粗短;母牦牛头、颈较清秀。

西藏高山牦牛毛色较杂,以全身黑毛为多,约60%左右,面部白、头白、躯体黑毛者次之,约30%左右,其他灰、青、褐、全白等毛色占10%左右。

西藏高山牦牛(母)

2.体尺与体重

据1982年西藏那曲地区畜牧研究所、嘉黎县种畜场和兽医防疫站以及其他单位等联合调查结果,西藏高山牦牛的成年体尺:8头公牦牛的体高为130.0 cm,体长154.2 cm,胸围197.4 cm,管围22.4 cm; 197头母牦牛相应为:107.0,132.8,161.6,16.1 cm;体重,公的为420.6 kg,母的为242.8 kg。

3.体态结构

按调查资料,所得的各项体尺指数如表1。

表1 体尺指数(%)

(四)生长发育

按以上同一调叠资料,西藏高山牦牛的初生重,公犊牦牛平均为13.7 kg,母犊牦牛平均为12.8 k,-。犊牦牛生后一个月不挤母乳,公、母犊牦牛的平均日增重为253g和203g。

表2 体尺与体重

西藏高山牦牛【库百科养殖网】

(单位:cm、kg)

12月龄公牦牛平均体重90.4 kg,平均日增重210g;12月龄母牦牛平均体重77.4 kg,平均日增重177g。母牦牛5岁以后生长基本稳定,公牦牛为7岁。

17月龄以后各年龄组的体尺与体重如表2。

(五)生产性能

1.泌乳性能

据窦跃宗等人1983年报道,母牦牛产后第二个月开始挤乳。产乳高峰期为每年的七八两月牧草茂盛期,以第二胎的产乳量最高。嘉黎县测定八九两月各胎次母牦牛的日产乳量 为1.03 kg。酥油率因季节不同而异,并随产乳量下降而递增。在嘉黎县测定,八、九、十、十一月的酥油率,分别为:5.82%,6.61%,6.83%和7.49%。

2.产肉性能

经草地放牧不补饲[/],11月上旬在嘉黎测定的成年阉牛2头,达中等膘情,平均体重379.1 kg,平均胴体重208.5 kg,屠宰率55%,净肉率46.8%,限肌面积50.6 cm2。

3.役用性能

经调教的阉牦牛,性温驯,驮力强,耐劳,供长途驮载货物运输。一般驮重为其体重的1/4,即100~120 kg,边走边放牧采食,日行5h、15 km,可连续驮运数月,往返行程一二千km。个别体大者,可驮载200 km,连续行走一星期。

河谷地带用于耕地,一天耕作3~4 h,可耕茬地2~3亩。

4.产毛性能

西藏高山牦牛每年六七月份剪毛一次(带犊和孕后期母牦牛,只抓绒不剪毛)。公、母、阉 牦牛的产毛量分别为:1.76、0.45和1.70 kg。以尾毛最长,长51~63.5 cm,裙毛居中,长20~43 cm,鬐甲、肩部毛较短,为10~30 cm。毛和绒的比例为1:1~20

(六)繁殖性能

西藏高山牦牛晚熟,绝大部分母牦牛在3.5岁初配,4.5岁初产。早配的所产犊牛孱弱,很难成活。公牦牛3.5岁初配,以4.5~6.5岁的配种效率最高。

母牦牛季节性发情明显,7~10月份为发情季节,7月底至9月初为旺季。发情周期平均为17.8(7~29.5)d,发情持续时间为16~56h,平均为32.2 h。母牦牛发情受配时间以早晚为多,牦牛本交群配的受胎率可达96.3%,产犊率为92.6%,犊牦牛成活率为95.1%;据对2358头适龄繁殖母牦牛的统计,母牦牛两年一产,繁殖成活率为48.2%。

(七)评价与展望

西藏高山牦牛数量多,分布广,适应性强,是当地人民(主要是藏族)生产、生活所不可缺的重要畜种。其分布地区海拔高,空气含氧量少,日温差大,牧草生长期短,其他家畜难以生存和充分利用牧草资源,它均能适应。为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牦牛饲牧业,要改良草场,建立和培植人工割草地,改进饲牧管理;建立牦牛繁育场,有组织地开展群众性的本品种选育,提高其生产性能。此外,在海拔较低、饲草条件较好而有繁殖牦牛与黄 牛的种间杂种——犏牛的河谷地带,可推行良种公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术,对牦牛进行种间 杂交改良,增加乳、肉等产品量及其商品率。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