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舟山牛【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舟山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舟山牛主产于浙江省舟山市,分布于该市的定海区及普陀区。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舟山牛主产区舟山市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主岛总面积502km2。产区境内除沿海围垦的冲积平原外,其余均为丘陵地带,丘陵面积占73.3%,饲草资源丰富。四季温和,属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长,年平均为277天。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092~1443mm。年平均日照时数2025~2262h。由于海岛山丘低矮,截水条件差,地表径流大多直接人海,造成淡水资源缺乏,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基本上依靠降水。产区农作物以双季稻、棉花、甘薯、大麦、小麦为主。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该牛体躯高大、适应性、抗病力(特别是抗寄生虫病)和耕作能力强的特点。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舟山牛系数百年前从江苏北沙(今上海川沙、南汇一带)等地引进牛只,而据清光绪年间县志记载系从天台山引入牛只,由于产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业发达,牧草生长茂盛,草质好,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丰富,耕牛的饲养管理好,经长期的选种选配,逐渐形成了耕作能力强、体躯高大的舟山牛。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多年来,由于没有专门的保种场,加之无序杂交,纯种舟山牛数量急剧减少,由1980年的4900头下降到2006年的104头,其中成年公牛35头、成年母牛56头,已处于濒临灭绝状态。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 外貌特征

舟山牛全身被毛呈黑色,毛短而富光泽。初生犊牛被毛为棕色,断奶后渐渐变为黑色。鼻镜、眼睑、阴户、肛门呈黑色,蹄呈黑褐色。 舟山牛头短,额面宽阔,额上有旋毛(www.novmv.com/)。嘴宽,上下唇平,鼻镜、眼圈均为黑色。角的形状不一,母牛多呈老菱角形或摇铃角形;公牛角长,有鹰爪角、绵羊角、顺风角、毛笋角等。体质紧凑,结构匀称。公牛颈部粗短,肩峰高耸,前躯发达且深而宽,胸围较大,一般成年公牛胸围190~210cm。母牛颈部略细长,肩峰稍突起。背平直,腰平宽,背线上有个“上马旋”。公牛阴茎粗大,睾丸对称,大小均匀。母牛乳房大而下垂,乳头均匀。尾根大小均匀,尾尖过飞节2~3cm。脐垂小且不明显。公、母牛臀部均较发达,腹部大小适中、自然上缩。

2.体重和体尺

舟山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

由于舟山牛数量少,未对其进行屠宰测定。

2.役用性能

2~3岁正式使役,10岁内为耕作能力最强的时期,一般能使用15~17年,个别饲养管理好的可使用20年。每日耕地4~6亩,耕作能力强者日耕田6~8亩。每头牛平均年可负担耕地50~60亩。 3.繁殖性能公牛4~6月龄性成熟,母牛12月龄开始发情。公、母牛均于24月龄开始配种。母牛全年各阶段均可发情,发情周期20~22天,发情持续期2~3天,妊娠期280~300天。母牛三年产二胎,终生产犊8~10头,个别牛可产犊12头。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舟山牛保种场和保护区,未提出对舟山牛的保种和利用计划,处于农户自繁自养状态。舟山牛1988年收录于《中国牛品种志》。

五、品种评价

舟山牛耕作能力强、增重快、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该品种严重退化和饲养量大幅度下降,成为濒危品种。所以,应尽早建立舟山牛保护区和核心保种群,通过纯种选育与扩群,提高该牛的种群数量,并进一步通过选育提高,使其由役用型向役肉兼用或肉用方向发展。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