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奶牛曲霉菌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奶牛曲霉菌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防治

王 伟1,董 戈2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动物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种畜禽指导站,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齐齐哈尔动物医院实验室曾接检近郊县奶牛场送检13头奶牛血样,要求进行牛附红细胞体病、布氏杆菌病的检验。其结果牛附红细胞病全部为阳性(+),并且其红细胞破坏率均已达到40%~70%,属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程度。该院派人员深入现场,经过调查,症状观察,实验室检验等,确认奶牛曲霉菌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奶牛群体康复。

1 流行病学

该奶牛场现存栏成龄及育成奶牛253头,其中成龄奶牛多数为前2年来相继购入,其育成母牛则为自场繁殖。长年舍饲,夏秋季节受蚊蝇侵扰较为严重。建场后其牛群已由省县兽医业务部门协助进行4次如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的检疫,累计检出的十数余头病牛当即淘汰处理。

约2个月前该场给牛群所饲牧草中带有较多的“芒刺”,致使牛只口唇、舌体不同程度地被刺伤。同时期饲喂的青贮中有霉变和冷冻的部分,加之牛群舍温度较低,此后发现牛群中消化不良,群产奶量降低,还有6头奶牛相继流产,群体膘情有所下降时,才停用前述饲草。

采自饲喂用残存的已冷冻发霉的青贮饲料的lOOg,封装于塑料袋内。采取近期群内6头流产及其邻位栓系共计16头奶牛适量静脉血,制备血清及制片待检。

2. 临床症状

临诊检查20余头可疑病牛,显示其有的牛口腔内黏液较多、流涎、带酸败味。左肷部膨胀,触压有的呈松软面团状,有的发硬,还有的有臌气感。听诊瘤胃、小肠、盲肠蠕动音较为紊乱,有的减弱,有的带金属音。部分牛只排除稀软带水粪便,粪便不甚成形,牛只尾巴,后肢被毛沾有粪痂。

可疑病牛除具有前述消化系症状表现外,在临检的病牛中体温升高达40. 0~40.8℃的有7头。病牛精神不振、食欲较差。眼结膜、巩膜苍白、黄染,有的牛只鼻镜、白色被毛下皮肤、乳房皮肤发黄。牵行运动后气喘加重,运步不够灵活,呼吸次数明显增加[养殖网:www.novmv.com/]。

3 实验室检验

该青贮饲料经实验室进行常规处理后制片,镜下检出霉菌菌体和分生菌丝。又对所采集的青贮饲料样本依照淬取法检验,获认为霉菌毒素阳性(+)结果。

对该场29头奶牛血液样本制片、染色、镜下做奶牛焦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检查,未见焦虫,而附红细胞体病病原全部阳性(+),其红血细胞破坏率均已达30%以上,已构成病患状态。

实验室对该场29头奶牛血清样本做布氏杆菌病平板凝集反应试验,全部为阴性(一)结果。

4 综合性诊断

根据对该场奶牛群所显示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实验室检验特征的综合分析,完全可以排除焦虫病、布氏杆菌病等,确诊所患为霉菌性口炎及胃肠炎既奶牛曲霉菌病与牛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疫情。

5 防治策略

鉴于曲霉菌病尚缺乏适合全身性应用的药物,仅在其全群奶牛饲料中混拌具有制霉和收敛作用的脱霉剂,连续饲喂3周。同时对病牛颈部皮下分点注射眯唑苯脲液30mL/头,育成牛10~15mL/头,间隔72h。重症病牛再注射2次长效土霉素液,颈部皮下分点,间隔48h。

对于有消化不良和腹泻症状表现的病牛灌服具有促进反刍和改善消化功能的中药制剂健胃散。在同群牛的饲料中混入碳酸氢钠(小苏打)粉,每头100~150g,每周2次。

对全群牛饮用维生素E亚硒酸钠口服液,并建议场方每3~4周给予1次,饮用电解多维和维生素C制剂,连用1周。饲料中混拌鱼肝油粉和矿物质微量元素添加剂。

6 小结

该牛群在喂饲带有“芒刺”的牧草及发霉冷冻的青贮饲料后,引起牛体口腔和消化道黏膜的损伤,应系导致发生群体性霉菌性口炎、胃肠炎的直接病因与病原。因为群体性抵抗力的降低,所以也使牛群中感染率很高多呈隐性、慢性化的附红细胞体病转为显性、急性发作状态。

混合感染的病原、症状,甚至还可能潜在的营养代谢病的情况,所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群体性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剂,既有助于病情的消除治愈康复,更有利于促进奶牛群体健康及生产性能的逐渐恢复和提高。

牛场严格饲养管理制度,保证饲料无污染、无变质、营养全面,增强奶牛体质,同时保证饲养环境的清洁,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关键。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