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奶牛代谢病的危害及临床表现【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奶牛代谢病的危害及临床表现

姜明

(黑龙江省八五一一农场畜牧科,黑龙江密山158307)

1 发生及危害

如果饲养者供给奶牛的饲料中没有合理的配比各种营养成分,导致部分营养成分不足或者过多,也可能因为营养物质在奶牛体内的代谢过程失调,从而引发奶牛代谢病。如果奶牛采食的日粮中含有过多的高蛋白,但是却缺少碳水化合物以及优质粗饲料,同样也会导致奶牛发生代谢病。饲养场采购的饲料质量差,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量低,奶牛得不到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也会发生代谢病。此外,如果奶牛采食的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或者是干脆缺少某些微量元素等,都会引起代谢病。母牛高产、营养、分娩及泌乳所需要的营养不能够被满足,造成的结果是体内的能量呈负平衡状态,奶牛在分娩前后肠道只能吸收很低的钙量,在奶牛分娩之后体内又会有大量的血钙被转移到初乳当中。奶牛分娩之后机体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因为体内血镁含量的降低对骨钙的动用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而处于干奶期的奶牛如果能量供应过多,会直接导致分娩前的母牛体型过肥。然后奶牛在生产之后的食欲会相应的降低,摄取的营养根本不能够满足奶牛产奶的需求,从而最终导致奶牛发生了代谢病。

奶牛如果发生代谢病,临床中可见其食欲不振、前胃迟缓、四胃移位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表现。患病奶牛产后瘫痪、长期的低血钙会导致佝偻病、软骨病,引起奶牛难产、胎衣不下,严重时会发生乳房炎或者是子宫炎,患病奶牛会出现繁殖障碍。生产之后的奶牛不能够正常进行泌乳,导致其产奶量低并且奶的品质较差,泌乳高峰期和峰值都相应的推后,损失整胎次的奶量。2发病特点与表现

酮病一亚临床酮病:实际的临床生产中,临床酮病的发病率占泌乳牛群的2%20%,一般都是发生在奶牛产后的第一个泌乳月中。但是生产中,其实亚临床酮病的影响更加严重,发病率是临床型酮病的1020倍,发病母牛的产乳量明显减少,导致其健康水平明显下降,但是又没有明显的患病表现,所以往往被饲养者忽略,从而产生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一般是奶牛产后的1030天内可见最高的发病率。临床症状在实际生产中分为消化型和神经型,患病奶牛的食欲下降,产奶量降低,可见明显的神经症状,血酮含量增高而血糖降低。患病奶牛呼出的气体、尿液和乳汁中能够闻到特异的酮体气味。而亚临床型患病奶牛大多在生产之后表现出食欲减退,并且产奶量降低,持续消瘦,产后乳房炎、子宫炎的发生率升高。

产后瘫痪,即临床生产中常说的产后低血钙,一般奶牛群会有1.2%14.1%的发病率,大多会在奶牛生产后的3天内出现患病表现,甚至是有75%的经产奶牛会发生临床型的低血钙患病表现,但是因为在临床表现上不是很明显,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如果奶牛发生亚临床型低血钙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患病奶牛的产奶量和繁殖率明显下降。而临床型患牛常见精神沉郁、全身肌肉无力、昏迷、瘫痪卧地不起等症状。但是亚临床型患牛常见食欲降低、产奶量下降、产后疾病等。

瘤胃酸中毒,感染奶牛普遍呈现散发型患病,全年都能够发生感染的情况,但是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发病的情况比较多。临床中常见16胎的奶牛发病的比例比较大,一般能够占到临床发病的77%。而临产奶牛和产后3天的奶牛是发病最多的群体,发病率会超过70%。如果奶牛的产奶量超过6000kg,通常会有65%的发病率。奶牛日常采食的饲料中,如果供给的精料量大、粗饲料不足或缺乏,会导致奶牛出现比较高的发病率。

内毒素中毒,如果奶牛采食了大量的精饲料,瘤胃内的致病物质,如组织胺和细菌内毒素等,都会促进发病的过程。由于体内组织胺含量的增加,临床中奶牛可能出现蹄疼痛和蹄叶炎的患病情况。牛过食精料后,瘤胃pH值下降到5.5左右时,纤毛虫活性和再生能力消失,瘤胃微生物区系发生很大的变化,革兰氏阳性细菌增加,革兰氏阴性菌大量死亡并释放出细菌内毒素,内毒素吸收,作用于组织器官,引起了组织损伤,加剧了酸性消化不良症候群的病理过程。

四胃移位,此种情况常见的有皱胃变位包括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中可见大约有3%的发病率,通常2~5胎、2~7岁的体胖且高产的成年奶牛发病的情况比较多,发病率最高的时期是奶牛产后的1~6个月,而产后30天内是该病发生的高峰期。普遍的发病是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5月,且牛无既往病史,死亡率较高。奶牛分娩的时候低血钙是变位的直接病因,给奶牛长期饲喂超量精料引起皱胃酸度增高而皱胃迟缓是主要原因,亚临床酮病是一个危险因素。此外,一些感染性、慢性消耗性等疾病如胎衣不下、跛行、流产、子宫内膜炎、乳房炎、脂肪肝、前胃迟缓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食欲减退,反刍停止,促进皱胃变位的发生。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