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奶牛皮蝇蛆病的传播途径及危害 奶牛皮蝇蛆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奶牛皮蝇蛆病的传播途径及危害 奶牛皮蝇蛆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奶牛皮蝇蛆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是机体皮下组织内寄生牛皮蝇、纹皮蝇以及中华皮蝇的幼虫而导致.病牛的主要表现是体质消瘦,影响犊牛生长发育,母牛患病后导致产乳量减少。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皮蝇蛆病的传播途径及危害 奶牛皮蝇蛆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1、病原特征

蚊皮蝇和牛皮蝇的成虫形态类似,外观如同蜜蜂,全身都被绒毛覆盖,头部生有不大的复眼和三个单眼,还生有不存在分支的触角,且口器不发达,无法叮咬和采食。牛皮蝇,成虫长度在15 mm左右,头部覆盖浅黄色绒毛,胸部两端覆盖淡黄色绒毛,中间覆盖黑色绒毛,腹部从前向后依次覆盖白色、黑色和橙黄色绒毛,翅覆盖淡灰色绒毛。雌蝇产出的虫卵附着在腹部、四肢上部以及乳房等处的被毛上。虫卵为长圆形,呈淡黄色,表面具有光泽,大小在0. 78-0.8 mm×o.22-0. 29 mm。第一、第二期幼虫呈半透明的黄白色,第三期幼虫呈棕褐色,梯形比较粗大,体表存在大量小刺和结节,且明显分节,长度能够达到28 mm。纹皮蝇,成虫长度在13 mm左右,胸部覆盖淡黄色的绒毛,胸背部存在一条黑色的纵纹,腹部从前向后依次覆盖灰白、黑色和橙黄色绒毛,翅覆盖褐色绒毛。雌蝇产出的虫卵通常在附着在后腿球节处,且一根被毛上能够附着多个虫卵。虫卵以及第一、第二期幼虫与牛皮蝇类似,第三期幼虫长度能够达到26 mm,体表分节,并存在小刺。

2、传播途径及危害

两种皮蝇都具有非常强的繁殖能力,大多数虫体以吸血为生,还可以某些腐烂物质作为主食。该病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传播,一种是成年皮蝇经由血液途径进行传播,而这种方式又可分成虫体对奶牛以及奶牛之间的传播。一般情况下,皮蝇对奶牛传播病毒后,病毒就非常容易经由空气导致其他奶牛被感染,这种连锁反应的传播会对牛群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另一种是皮蝇以寄生的方式进行传播,这种方式尽管比较少见,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皮蝇在春秋季节进行排卵,而部分皮蝇会直接在奶牛皮肤表面进行产卵,尽管大多数虫卵都由于环境比较恶劣而发生死亡,但也有少数生命力顽强的虫卵能够存活下来,孵出的幼虫就会在机体皮下组织寄生,从而引起慢性寄生虫病。

3、临床症状

当奶牛发生皮蝇蛆病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质明显消瘦,用手在其背部进行触摸,会摸到皮下存在类似母指大小的隆起,且隆起处的皮肤上面存在接近火柴头大小的小孔,并有淡黄色的脓液从孔内流出,待脓液变干后就会与小孔周围的毛相互胶结在一起,导致体表被毛明显粗乱。感染严重时,病牛精神萎靡,体质会急剧消瘦、衰竭,或者引起继发感染以及脓毒血症,直接或者间接使其死亡。

4、防治措施

灭蝇。在成蝇频繁活动的季节,也就是每年的6-9月份,要定期对运动场、牛舍使用灭蝇剂喷雾来驱杀成蝇。另外,可在奶牛体表喷洒适量的1%-2%敌百虫,每间隔10天使用1次;或者按体重使用1000-1500 mgjkg拟除虫菊脂进行喷洒,每30天使用1次,能够将产卵的雌蝇或者由虫卵孵化出的幼虫杀死。

杀灭体内幼虫。在防治该病方面,消灭体内寄生的幼虫,特别是1-2期幼虫,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对皮蝇生物学特性有所了解和掌握,如明确成蝇的活动及产卵季节,以及各期幼虫的寄生时间和寄生部位等,并在此前提下采取有计划地大面积防治,确保驱虫效果较好。另外,也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每年的5-7月份,可向牛只体表喷洒适量的1%敌百虫溶液,每间隔15天1次,抑制皮蝇产卵。在每年9月中旬、10月上旬,也可取2 kg当归,浸泡在4000 mL食醋中,经过48 h,将浸液分别涂擦在机体的背部两侧,成年牛每次大约使用150 mL浸液,犊牛大约使用80 mL浸液,以使被毛和皮肤被浸湿为宜。在每年蚊蝇活动季节结束后,即11月份,可给奶牛按体重皮下注射0.2mg/kg阿维菌素或者伊维菌素类药物,或者按体重肌肉注射6-7 mg/kg倍硫磷,能够将体内幼虫杀死。如果发现奶牛背部皮肤存在隆起,但还没有形成穿孔,即幼虫寄生在皮下,可在背部喷洒适量的0.25%倍硫磷溶液或者0.05%蝇毒磷溶液,能够将皮下幼虫杀死。

机械清除虫体。如果病牛背部皮肤已经形成皮孔,而幼虫没有钻出时,可在背部皮肤孔处涂布适量的2%敌百虫溶液,可将幼虫杀死,接着将虫体用镊子取出。也可直接从皮孔中用镊子取出虫体,如果虫体较大而很难取出,要先刺破虫体,然后将虫体内容物挤出,接着再将其取出,但要注意完全挤净虫体,防止发生过敏反应。

创口处理。病牛经过机械清除虫体后形成的创口,以及发育成熟的幼虫钻出皮孔后形成创口(炎症或者化脓灶),要对内腔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者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冲洗,接着涂抹碘酊或者撒入碘仿。

1、危害

成蝇干扰:在成蝇频繁活动的季节,尽管不会叮咬牛体,但在雌蝇飞翔产卵过程中会使其烦躁不安,四处躲避,甚至出现狂奔,还会发生喷鼻、蹴踢等现象。严重时甚至会使牛只的采食、休息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体质消瘦、形成外伤,母牛发病后肯能引发流产以及产奶量降低等症状。

机械刺激:当幼虫钻入到牛体皮肤后,能够在皮下组织生长发育,个体不断增大,且进行长距离移动,使局部皮肤受到严重的机械刺激,并损伤移行过程中经过的组织,使其发生炎症,造成结缔组织增生以及皮下组织炎,从而引起局部皮肤出现瘙痒,伴有疼痛,使其翻到不安。病牛往往会发育不良,体质消瘦,肉质变差,母牛受到侵袭则会导致产奶量降低。

吸收宿主营养:从第一期幼虫发育成长为第三期幼虫,个体明显增大,甚至超过数百倍,且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通过宿主而获取。

继发感染:幼虫侵入到牛只体内,发育成为第三期幼虫时,会在寄生处的皮肤形成隆包,然后从皮肤钻出落到地面,导致皮肤损伤,甚至在局部能够形成瘢痕。非常容易继发感染化脓菌,引起脓肿,且通过瘘管有脓液排出。另外,化脓菌还能够在皮下引发蜂窝织炎。如果形成较大面积的瘢痕,且数量较多,会导致皮革质量明显降低。

毒素损害:牛体内寄生的皮蝇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通过新陈代谢生产并排泄一些物质,且这些物质对牛体具有毒害作用。

损伤神经:个别幼虫进入到牛只体内,能够在大脑或者延脑内寄生,从而导致神经受到压迫和损伤,进而表现出神经症状,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

引发过敏反应:病牛往往会由于吸收机械除虫挤碎或者自然死亡的幼虫体液,从而使其致敏,如果再次与该抗原接触,就能够引起过敏反应。

2、生活史

皮蝇的发育是完全变态过程,一般分成4个阶段,即成虫、虫卵、幼虫及蜗,需要经过大约1年才能够完成整个发育过程,成蝇4~9个月间陆续出现。成蝇的生活期只有5~6天,雌蝇通常在中午太阳炎热时在牛毛上产出虫卵,3~6天左右会有第一期幼虫孵出,接着经由毛孔进入到机体,并开始进行生长发育。根据皮蝇的种类有所不同,具有不同的移行途径。牛皮蝇幼虫是先进入到皮下组织中,并逐渐移行到背部皮下,且在该处停留大约2~3个月,之后生长发育成熟,在虫体产生的毒素作用下,使皮肤发生穿孔,并由此排出到体外,落到地面后其表皮开始变硬,逐渐形成蛹,再经过1—2个月就会羽化发育为成虫。牛体感染纹皮蝇幼虫后,经过2.5个月左右的时间,能够在咽部和食道部发育成为第二期幼虫,并在食道壁停留大约5个月,最后移行到背部皮下,并继续发育为第三期幼虫。

3、临床症状

成蝇在牛背上进行产卵时,往往会导致个体或者整个牛群感到不安,使其正常的采食和休息受到影响。产出的幼虫移进入到牛只皮下,使其感到疼痛、瘙痒,从而导致烦躁不安;幼虫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在背部形成结节,甚至局部会不断增大,形成较小的瘤肿,明显在皮肤表面突出,如果对该处皮肤进行观察,能够在隆起的顶端看到存在一个小孔。另外,还能够在瘤肿中挤出幼虫,如同指头或者花生米大小。当幼虫由皮下钻出后,会在皮肤上留下一个小的空洞,从而容易继发感染细菌,发生小面积的脓肿,使牛皮质量明显降低。如果牛皮肤下寄生有大量皮蝇蛆时,会在其背部形成很多突起,严重是甚至会引起贫血,导致体质消瘦,肉品质降低,以及奶产量减少等。

4、治疗

病牛可使用倍硫磷(百治屠)采取臀部肌肉注射进行治疗,成年牛用量为1. 5mL,犊牛用量为0.5~1. OmL,一般能够将皮蝇第一至二期幼虫杀灭,杀虫率能够超过95%。该药使用方便,是很好的能够杀灭皮蝇幼虫的杀虫药之一,但最好在11月份使用本药治疗,此时疗效较好。病牛也可使用皮蝇磷进行治疗,但由于其无法溶于水中,可选择制成丸剂,按每千克体重口服lOOmL。病牛按每千克体重在背部皮肤滴加或者泼洒30mL亚胺硫磷乳油,杀虫效果较好。病牛按每千克体重口服或者皮下注射1次0. 2mL伊维菌素,经过7左右能够使瘤疱变软,失去弹性,经过30天就可将全部幼虫杀死。病牛按每千克体重臀部肌肉注射1OmL蝇毒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移行期的幼虫杀灭。在病牛皮蝇幼虫寄生部位的周围使用60度的白酒进行点状注射,一次就能够将虫体杀死,或者先用针刺寄生部位,然后涂搽白酒。另外,也可用双手将幼虫大力挤出,注意确保将其踩死或者进行焚烧,然后在伤口处涂抹碘酊,最后撒布碘仿,能够促使伤口完好愈合,一般每间隔10天左右进行1次。此外,使用中药治疗效果也非常好,如取1OOg葫芦茶和25g陈石灰,捣烂后在病牛的患处敷封。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