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三江牛【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三江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三江牛中心产区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的三江、白石、水磨等乡(镇)。茂县、理县等也有少量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三江牛主产区位于岷山、邛崃山交错的峡谷地带,海拔625~780m。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0.9~14.1℃,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0.2~23.4℃;无霜期236天。年降水量850~1309mm,相对湿度83%。产区有广阔的放牧地,有占全区总面积5.6%的草地和34%的疏林、灌木地;另有占全区总面积1.9%的耕地,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甘薯、大豆等作物。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据调查,三江牛的形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农耕需要,在当地群众长期选育和饲养下,形成了现在的三江牛,长期以来从未引进过其他品种牛进行改良。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三江牛1985年存栏1354头,1995年存栏1382头,2005年存栏2570头,其中绝大多数分布于汶川县,占全州总存栏的99%。近20年三江牛在体型、外貌上无明显变化,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生长发育较快。该牛饲养管理粗放,性情温驯,对自然生态环境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在牛配种、妊娠、哺乳期间补饲精料。此外,产区邻近成都平原缺牛区,大邑、祟州、都江堰等地历来有向产区租牛使役的习惯,产区农民就以收取“牛租米”作为当地细粮的主要来源,促进了对牛役用体型特征和性能的选育。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 三江牛基础毛色为黄色或黑色,据2006年对汶川县三江乡76头牛的调查,黄色占75%,黑色占19%,其他占6%。部分牛只有白头、白背、白袜子,有晕毛和黧毛。鼻镜为粉色和褐色,眼睑和乳房为粉色,蹄为黑褐色,角为蜡黄色或黑褐色。被毛为短。角形多样,以铃角和倒八字角为主。耳平伸,耳壳较薄,耳端尖。头大额宽,颈较粗,颈肩结合良好,背腰平直,胸深宽,前躯发育良好,中躯及后躯发育中等。四肢粗壮、端正。公牛肩峰大,母牛肩峰较小或无。公、母牛均无胸垂,颈垂小。尻部短而圆,尾长至后管下部,尾帚较小,尾梢颜色为黄色或黑色。

2.体重和体尺 2006年8月测量了汶川县农户饲养的三江牛的体重和体尺,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  2006年10月对三江牛成年公牛和母牛各5头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

2.役用性能 三江牛役力强,一般3~4岁调教,全年使役60~90天,每天使役6~7h。据《四川家畜家禽品种志》(1987)记载,一牛一犁,使用铁铧木犁,耕作6h耕翻板田阉牛0.20亩[www.novmv.com/],公牛0.24亩,母牛0.12亩。成年公牛平均体重379.8kg,平均最大挽力377.9kg;成年母牛平均体重286.1kg,平均最大挽力264.3kg;成年阉牛平均体重376.9kg,平均最大挽力320kg。

3.繁殖性能 三江牛性成熟年龄18月龄,初配年龄公牛为36月龄、母牛30月龄。繁殖季节为6~10月份,母牛发情周期平均20天,妊娠期280天左右。初生重公犊17.5kg,母犊16.5kg;断奶重公犊49.87kg,母犊46.26kg;哺乳期日增重公犊0.5kg,母犊0.46kg。犊牛成活率91.65%。

四、饲养管理

三江牛饲养方式为全年放牧。每年4~10月份夏、秋农闲时,公、母牛混群放牧于较远的高山牧场,一般不需要专人管理,畜主每十天半月带上食盐上山察看一次,晚上也不收牧。秋收后赶牛群下山役用,通常在低山或河谷地带放牧,晚上进入简易牛棚、牛栏或岩洞过夜,部分种公牛和带仔母牛多系(拴)于房前屋后的林边地角。三江牛没有全舍饲。在冬、春枯草季节对老、弱、病牛和小牛用玉米和蚕豆、农作物秸秆等进行补饲,在春、秋使役期间对役用牛也补饲精料。三江牛性情温驯,容易管理。母牛基本无难产现象。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三江牛保护区和保种场。1981年、1998年由汶川县农牧水利局两次提出过保种和利用计划,并在汶川县三江乡开展了三江牛的保种选育。2000年四川省发布了《三江黄牛》地方标准(DB51/310—2000)。三江牛1987年收录于《四川家畜家禽品种志》,1988年收录于《中国牛品种志》,2007年列入四川省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六、品种评价

三江牛体型较大,体质结实,适应性好,耐粗饲,抗病力强,性情温驯,有较强役用性能,特别适应高山峡谷地带饲养和使役。由于近亲繁殖严重,体型有变小的趋势。三江牛可供研究、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方向为:保持三江牛现有优良特性,向肉乳兼用方向发展,提高产肉性能!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