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肉牛感染副结核病的患病表现 肉牛感染副结核病的预防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肉牛感染副结核病的患病表现 肉牛感染副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肉牛副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于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而导致。病牛临床症状是间歇性或者持续顽固性腹泻,同时体质呈现进行性消瘦,引起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慢性增生性肠炎。在大部分区域,无论是奶牛还是肉牛发生该病,都会严重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日常防治措施。下面一起来关注依一下:肉牛感染副结核病的患病表现 肉牛感染副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1、流行特点

如果牛群感染副结核病,会在实际生产中对牛场的经济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这就要求饲养者在临床饲养时严格的控制副结核的发生,一旦发现有牛表现感染副结核病的症状,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扑灭,以控制副结核病蔓延扩散。通常副结核病的潜伏期偏长,一般能够达到6~12个月,生产中见到最长的潜伏期超过15个月。副结核病在生产中具有典型性,属于慢性的传染性疾病,一般肉牛都是在其产犊之后表现出患病症状。平时生产过程中如果肉牛采食的无机盐不够,会增加其感染副结核病的概率,并且导致病情比较严重。所以,在临床生产中要勤观察肉牛,查看肉牛是否表现出异常的情况,争取尽早发现并且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处理措施,通常在生产中发现感染牛之后会对其进行淘汰处理,以保证经济损失轻微,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2、患病表现

如果在早期发现肉牛感染了副结核病,临床就会表现出间断性的腹泻症状,但是体温保持正常状态,所以饲养者容易误认为肉牛发生了简单的腹泻性疾病,于是采取针对腹泻症状的治疗措施,或者是肉牛在妊娠时腹泻症状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消失或者表现轻微,但是如果环境中存在应激刺激,如产犊,气候、饲草饲料等改变,肉牛很快会就有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并且会经历几次反复的发病经过后转变为顽固性的腹泻症状,2~3周的间歇性下痢很快恶化成持续性下痢,在下痢粪便中含有明显的血液、气泡、黏液并伴有恶臭味,严重感染的患病肉牛呈喷射状下痢,临床中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并不会收到明显的效果。肉牛感染之后的患病症状会逐渐加重,被毛脱色,颌下和腹部都有水肿的症状表现。

3、预防措施

生产中降低副结核的发病率,主要是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牛场在从场外引入肉牛的时候,必须提前对牛群进行副结核病的检疫措施,如果被检查的牛群确认健康即可进行引种操作,而对于本场肉牛在平时也要及时进行检疫,一旦检查出患病牛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淘汰措施,必须按照相关的疫苗免疫规程对新生犊牛进行疫苗接种。目前看来用于防治副结核病的药物还都不是特别有效,饲养员要根据牛场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免疫方法,正确选择有效的疫苗以发挥控制结核病的作用,防止牛场副结核病的发生,最终彻底消灭副结核病。

3.1 及时检疫、淘汰病牛

肉牛感染副结核病的早期在临床并不能表现出明显的患病表现,生产中对患病牛采取实验室诊断措施的同时应该结合患牛的临床症状,对于患牛及时给出准确的诊断结果,生产中应该尽早发现感染副结核的肉牛,一旦发现就立即进行淘汰处理,否则会造成其他牛感染副结核病,导致牛场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饲养者应该每年对整个肉牛群进行多于2次的副结核免疫接种。目前在临床实际生产中主要是细菌学和变态反应诊断两种方式,其中变态反应诊断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3.2 犊牛免疫

生产中对肉牛进行副结核病的防治,主要就是要实现新生犊牛不感染的目标,从而降低整个肉牛群的感染率,将牛场的损失降到最低。临床中对于牛场中的新生犊牛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一般都是在犊牛出生后的1周,将犊牛胸部的毛剪掉,同时进行消毒处理,通常是皮下注射1头份疫苗,在临床中能够收到比较理想的免疫效果。

3.3 其他预防措施

实际生产中对牛群采取了上述的预防措施之外,还要注重强化肉牛群的饲养管理措施,增强肉牛的抗病能力。必须提供给犊牛营养丰富的饲料,保证营养全价不缺失;牛群中的疑似副结核病肉牛应该及时进行粪便检查;日常注重肉牛舍的卫生环境,及时进行打扫清理,保证环境清洁;母牛生产犊牛之后应该立刻将犊牛分离,采取隔离饲养的模式,避免新生犊牛采食病牛的乳汁,新生犊牛可以采食其他健康母牛的奶或者灭菌的牛奶,这样能够在垂直传播方式中减少疾病的出现。

肉牛场应该始终坚持自繁自养的饲养原则,严格禁止从疫区引入新牛,如果必须引进新牛就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遵守引入原则,而且对于新进场的肉牛采取相应的检疫隔离,避免引入其他传染性疫病;如果牛群中有肉牛表现渐进性消瘦、顽固性咳嗽等疑似副结核病的表现,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消毒,随后及时将情况报告给相关的动物防疫部门,便于及时对疫情进行诊断,然后还要根据具体发病情况采取相应的并且合理的防疫措施,避免副结核病的疫情扩大。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