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哈萨克牛【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哈萨克牛

(一)产地与分布

哈萨克牛产于新疆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包括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的广大山区和草原。据1982年统计,共有牛60万头。

(二)品种形成

哈萨克牛属肉、乳、役兼用型。它的形成与哈萨克等民族.四季游牧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牧区各族人民的食物结构是以肉、乳为主。同时,肉畜也是牧区同城乡交流的主要商品之一。驮、乘、拉运以及近代发展起来的种植业农耕等均需畜力。因此,哈萨克牛是当地农牧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长期以来,以肉、乳、役多种经济用途为目的地进行选育而成。

哈萨克牛的产区地形,由高大的山脉和大小不同的盆地组成。南部为天山山地北坡,北,部为阿尔泰山地,西部是准噶尔山地,准噶尔盆地被三大山脉环绕其中。在三大山脉之间又形成众多大小不同、海拔高度不等的山间谷地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50~4500m之间,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0~9.20℃,最高气温为15.30~27.60℃,极端最高气温为30~34℃,最低气温为-9.30~-23.2℃,极端最低气温为-33~-43℃。积雪期为100~170 d,积雪深度一般为10~25 cm,伊犁、阿勒泰、塔城山区有时深达70~100 cm以上。

产区草场资源丰富,可分为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场、森林草甸草场、山地千草原、荒漠化草原和荒漠草场等几个类型。植被、覆盖率和产草量因草场类型而异。种植业比较发达。以种植麦类和玉米为主,其次有棉花、油料、甜莱、瓜果、蔬菜以及苜蓿等。实行草田轮休制。牛群终年放牧,在大风雪里仍露天过夜,一般不补草料,全靠采食冬牧场枯草过冬。因此,形成了哈萨克牛有较好的耐粗及抗逆性能。挤奶牛及少数役牛采用冬春半放牧半舍饲的饲养方式,每头牛贮草 300~600kg,挤奶牛每天另加1~1.5kg 精料。夏秋季气候凉爽,水草丰茂,牛在草场上能获得丰富的营养,迅速生长和增膘,10月底达到满膘。在平原和荒漠地区的哈萨克牛也能耐受干旱酷热的气候。

建国以来,随着农牧业的发展,牧区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哈萨克牛的饲养管理也随之改善,如实行季节性定居轮牧,贮草越冬,适当补料,修建简易棚舍,按性别、年龄分群管理,进行品种改良和广泛的疫病检疫防治以及组织商品乳肉加工等,促进了哈萨克牛品质的提高和发展。

(三)体型外貌

哈萨克牛(公)哈萨克牛(公)

1.外貌特征

哈萨克牛额部稍凹陷,颅骨平或略凹,角多向侧前上方弯曲、角尖向内量半椭圆形,角质细致。颈细、中等长,肉垂不发达。鬐甲低平。背腰平直,后躯较窄,多呈尖斜尻尾根较低,尾毛长达蹄部。蹄较小[/],质坚实。乳房小,呈碗状,着生较多的长毛。被毛粗厚多绒,冬季密而长,春夏自然脱毛。毛色杂,以黄和黑色为主,据对1984头牛的毛色统计,黄色占28.98%.黑色占28.53%,褐色占10.38%,红色占7.40%.狸色占10.64%,花色占9.07%,青灰色占5.0%。角多呈蜡黄色,青紫色和黑灰色次之,角尖色深。蹄多呈蜡黄色和灰白色。

2.体尺与体重

哈萨克牛(母)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牛品种资源调查报告'资料,成年哈萨克牛体尺、体重如表1。

表1 成年牛的体尺与体重

(单位:cm、kg)

因各地自然气候、草场植被情况及饲养管理水平的不同,哈萨克牛平均体尺与体重略有差异,详见表2。

表2 成年母牛的体尺和体重

(单位:cm、kg)

3.体态结构

从各地哈萨克成年母牛的体尺指数(表3)看出,哈萨克牛的体躯结构相对较长,胸围较大,骨胳较粗,后躯较前躯略高。

表3 各地成年母牛体尺指数的比较(%)

(四)生长发育

哈萨克牛5岁前各龄公母牛的生长发育情况见表4。

表4 生长发育

(单位:cm、kg)

(五)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

哈萨克牛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夏秋季在草地放牧的条件下,能迅速长膘。据对7头中上等膘情成年母牛屠宰测定,其平均屠宰率为55.0%; 15头中下等和下等膘情的成年母牛 为43.0%;中等膘情的1.5岁、2.5岁和成年阉牛的产肉性能见表5。

表5 阉牛的产肉性能

哈萨克牛【库百科养殖网】

(单位:kg、cm2)

哈萨克牛肉质细嫩、鲜美,肥瘦均匀,脂肪分布良好。

2.泌乳性能

哈萨克牛的产乳期长短、产乳量多寡受产犊季节及饲养水平的影响很大。放牧母牛多 集中在3~6月份产犊,母牛产后不久能采食到新鲜牧草,有利于提高产乳量。至10月份气 候转冷,牧草枯黄,即停止挤乳。一般泌乳期为140~180 d。如冬春采用半舍饲或适当补饲,母牛泌乳期可延续到170~240 d。泌乳性能见表60据塔城地区测定,25头母牛的平均乳脂率为4.78%.

表6 泌乳性能

(单位:kg)

注:产乳量不包括犊牛哺乳量。

3.役用性能

哈萨克牛性情温驯,便于使役,持久耐劳。据测定,10头阉牛的最大挽力平均为383±102.5 kg,最高者达586kg。单套大车载重300~530kg,在土路上日行30~40km。两头牛日可耕地3~5亩,驮75~100kg,日行20~40 km,骑乘时速为6 km。

(六)繁殖性能

公犊一般在9~10月龄性成熟,2岁配种;母犊约在周岁左右性成熟,2岁初配;3岁产犊,但不到2岁产犊者为数也不少。

公母牛混群放牧,自然交配,一般公母比例为1:25~30。母牛的发情、受孕和自然气候 及营养状况有很大关系。大部分母牛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受孕,发情周期为20~22 d,持续时间为24~36 h。

哈萨克牛的繁殖成活率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因冬春气候、草场条件及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在正常的条件下,繁殖成活率很高。据塔城两群母牛209头的统计,繁殖率为96.7%,繁殖成活率为94.2%。据伊犁地区对8群母牛940头4年的统计资料,母牛平均繁殖率为88.1%,犊牛平均成活率为90.5%,繁殖成活率为79.8%,全区平均繁殖率在60%~65%之间。

(七)适应性能

哈萨克牛具有抗严寒、耐粗饲、放牧性能好、暖季增膘复壮快、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

在严冬季节,夜晚露天宿营或仅有简易围墙避风,多无补饲,全靠觅食枯草而生存。开春后即能迅速复膘,一般在180 d的暖季内可增重70~90kg,为越冬贮备必要的营养物质。

哈萨克牛抗病力很强,尤其很少发现结核及消化系统等疾病。1976年精河牛坊进行泰勒焦虫病检验,发现哈萨克牛的染虫率达21.20%,但未出现临诊症状,而纯种短角牛染虫率不到2%,却严重发病。

(八)评价与展望

哈萨克牛是我国新疆北部寒冷地区的一个地方良种。它具有抗寒力强、耐粗饲、抗病、体质强壮结实、遗传性稳定等优良特性。适于粗放的饲养管理,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很强的抗逆性。哈萨克牛与其他乳用、兼用及肉用品种进行杂交,均获得良好效果。各类杂种后代在保持哈萨克牛良好适应性的同时,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性能。如新培育成的乳肉兼用种新疆褐牛即是典型一例。今后,应进一步开展杂交改良工作,其改良方向宜以乳肉兼用型为主,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应继续沿着新疆褐牛的改良方向发展,农区和部分山区亦可利用其他兼用或肉用品种进行杂交改良。

由于哈萨克牛具有顽强的抗逆性,能很好地适应复杂、严酷的自然条件,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有必要保留哈萨克牛的基因库,宜在阿勒泰、伊犁、昌古、哈密等地区建立哈萨克牛的保种基地,实行本品种选育。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