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犊牛新蛔虫病的诊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犊牛新蛔虫病的诊治

永元庆 (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爱新舍里镇畜医站 835300)

犊牛新蛔虫病的病原体为弓首科弓首属的牛弓首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内引起的线虫病。犊牛临床上以腹部膨大、腹痛、肠炎、下泻等为特征。本病分布很广,遍及世界各地。新生犊牛大量感染时可出现死亡。

1 流行病学

犊牛新蛔虫感染有胎内感染和乳汁感染两种方式。本病主要发生于5月龄以内的犊牛,在自然感染情况下,2周龄至4月龄的犊牛小肠中寄生有成虫。成年奶牛仅有移行阶段的幼虫寄生在内部器官组织中,尚未见有成虫寄生的情况。

雌虫在犊牛小肠产卵,排出后,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发育为幼虫,在卵壳内进行一次蜕化,变为第二期幼虫,即感染性虫卵。牛吞食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内逸出,穿过肠壁,移行至肝、肺、肾等器官、组织,进行第二次蜕化,变为第三期幼虫,并仍寄居于该处。待母牛妊娠255天左右时,幼虫便移行至子宫。进入胎盘羊膜液中,进行第三次蜕化,变为第四期幼虫,后被胎牛吞入肠中发育。犊牛出生后,幼虫在小肠内进行第四次蜕皮后长大,经25~31天变为成虫。成虫在小肠中可生活2~5个月,以后逐渐从宿主体内排出。另一条途径是幼虫从胎盘移行到胎儿的肝和肺,以后经一般蛔虫的移行途径转入小肠,因是生前感染,故犊牛出生不久小肠中已有成虫。本病主要发生于5月龄以内的牛。

阳光能杀死虫卵,土壤表面的虫卵在阳光直接照射下,经4小时全部死亡。在干燥的环境里,虫卵经48~72小时死亡。温度对牛新蛔虫卵的影响和猪蛔虫的情况相似,耐高温的能力较差。犊牛新蛔虫卵对消毒药物的抵抗力也较强,虫卵在2%福尔马林中仍能正常发育。29℃时,虫卵在2%来苏儿溶液中可存活约20小时。

2 临床症状

犊牛出生2星期后为受害最严重时期,其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失调和腹泻。患畜虚弱、消瘦,精神迟钝,后肢无力,站立不稳,腹部膨胀,有疝痛症状。犊牛肠黏膜受损,引起肠炎,排大量粘液或血便,有特殊臭味。虫体较多时可造成肠阻塞或肠穿孔,引起犊牛死亡。出生后的犊牛受感染时,在肠管中孵化的幼虫侵入肠壁转入肝脏,这个移行过程损害犊牛消化机能,破坏肝组织,影响食欲。幼虫移行到肺时,在该处停留、发育,破坏肺组织,造成点状出血并可能引起肺炎。犊牛临床上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口腔内有特殊酸臭味,也有后肢无力,站立不稳和走路摇摆现象。(www.613935.com)大量虫体寄生时,可引起肠阻塞或穿孔,犊牛患蛔虫病的死亡率很高。

3 病理变化

虫体在体内造成内脏器官机械性损伤,以肝脏和肺脏较常见。蛔虫具有游走性,当体温升高,饲料成分改变或饥饿时,蛔虫进入胆管、胰管等部位时造成消化不良和腹痛。肠道虫体寄生过多时,扭集成团,造成肠道阻塞。严重的病例可引起肠道穿孔、破裂,甚至引起严重的腹膜炎。病死犊牛肺脏表面有大量出血点或暗红色的出血斑,肺脏组织中有实变的坏死区,有时在肺泡、支气管内可检出虫体,肝脏肿大,表面出血,有坏死区。病牛肠道变化比较典型,有出血性坏死溃疡病灶,当肠道穿孔、破裂后引起严重的腹膜炎,腹腔积水,腹腔内有大量纤维蛋白性渗出物附着在内脏的表面。个别病例剖检时出现腹腔脂肪黄染,肝脏肿大、变硬、黄染的情况。

4 诊断

一方面,根据病牛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主要是腹泻,排大量粘液,有时混有血液,有特殊恶臭,病犊软弱无力,被毛粗乱等。另一方面,还应结合流行病学进行综合分析,确诊则需要在粪便中检出虫卵或虫体。检查粪便可用连续洗涤法或集卵法。

5 治疗

患病的犊牛应于15~30日龄时驱虫。早期治疗不仅对保护牛健康有益,还可减少虫卵对环境的污染。注意牛舍清洁,对垫草和粪便要勤清扫,并做发酵处理。可用左旋咪唑、丙硫咪唑等药物驱虫。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一次口服。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8毫克,一次口服,隔一个月再用药一次。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2毫克,一次皮下注射。症状严重者用吡哆素注射液500~1 000毫克,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300~600毫克,地塞米松注射液4~12毫克,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250毫升,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00~50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