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易引发牛妊娠后期流产的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易引发牛妊娠后期流产的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王兆骥(黑龙江省富锦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56100)

1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主要存在于胎盘、胎儿体内,胎衣内环境特别适宜其生存和繁殖。病原菌进入绒毛膜上皮细胞内增殖,发生胎盘炎,并在绒毛膜与子宫黏膜之间扩散,发生子宫内膜炎,绒毛渐进性坏死,并产生纤维素性和脓性分泌物,造成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脱离,随后流产。病程缓慢的病牛,在母体胎盘与胎儿胎盘间发生结缔组织增生,可导致胎衣滞留。胎衣上覆有纤维素絮片和脓液,有的增厚,有的夹有出血点。

2 弯曲杆菌病

弯曲杆菌病也可引起流产,多发生于妊娠5~6个月的奶牛,多呈散发性流产,因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而感染,弯曲杆菌引起的流产有胎衣滞留现象,胎盘可表现水肿。以流产胎膜制成绒毛液,涂片、染色、镜检,若见有形态为革兰氏阴性的,细而长的弯曲杆菌,呈弧形。用流产胎儿新鲜的皱胃内容物接种在血琼脂上分离培养细菌,测定母牛血清中抗体作为诊断依据。布鲁氏菌病牛群还伴有多次流产,关节肿大,跛行,公牛睾丸肿大等现象,弯曲杆菌病缺少这些症状。布鲁氏菌病牛群中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如在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可长期持续。弯曲杆菌是经生殖道传染,在人工授精的牛群,如授精时严格无菌操作,则不至于造成全群流行。

3 真菌性流产

真菌性流产有三大特点,一是流产胎儿皮肤或胎膜上不仅有棕黄色胶胨物,而且胎儿皮肤表面有菌丝和坏死;二是取流产胎儿胃内容物或胎盘直接镜检,可发现真菌菌丝;三是流产常于妊娠最后三个月时发生,但不影响再次妊娠,也不继续带菌。临床上,取流产胎儿胃内容物涂片,直接镜检菌丝体即可诊断。

4 衣原体性流产

牛衣原体性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期。病牛突然发生流产,几乎没有先兆,流产后几乎都有胎衣不下,流产胎儿皮下出血,胎膜水肿、增厚,胎儿苍白、贫血等情况。不仅牛流产,同群、同地区的羊也流产。初次妊娠的母畜流产发病率最高,可达60%,而长期在本地生活的牛流产发病率较低。衣原体曾误划为病毒,其具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种,呈球形或卵圆形,可进入宿主细胞,可被广谱抗生素和高浓度青霉素所抑制,抗生素与维生素E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但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杆菌肽无效,由这些特点可进行诊断。取病牛阴道排出物或绒毛膜上皮涂片(www.613935.com),在上皮细胞内可观察到呈球形和卵圆形原生质小体,可进行诊断。

5 硝酸盐、亚硝酸盐中毒

牛不常发生硝酸盐、亚硝酸盐中毒,多因废弃蔬菜堆积发热,硝酸盐还原菌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牛食入这些蔬菜后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腹泻,并引起流产。立即停喂变质蔬菜,给予优质干草可克服这一现象。

6 肥胖母牛综合征

肥胖母牛综合征引起的流产是因母牛过肥,脊背展平,尤其是产犊前过度肥胖易导致早产或流产。全群母牛在肥胖同时,牛场内皱胃变位、皱胃扭转病例增多,血、尿内酮体含量增高。牛群中因卵巢周围积累过多脂肪,不利于卵泡发育,因而受孕率偏低。减少精饲料,使牛群恢复正常体重,是减少不孕、流产和提高奶产量的重要措施。诊断中要和皱胃变位、酮病、生产瘫痪和卧倒不起综合征区别。皱胃变位大多发生于产后,采食棉子壳,缺少长干草、稻草之类饲料的牛群易发病。其特点是奶牛产后吃食逐渐减少,不吃精饲料和青贮料,仅吃少量稻草。在牛身体左侧,弹指叩诊,配合听诊器听诊,因变位的皱胃臌气,可表现钢管叩击音。变位局部穿刺,抽取液体,测pH值小于4.0,可确定为皱胃变位。

7 钩端螺旋体病

牛钩端螺旋体病有时仅表现流产,其他症状均不明显。多数牛都有黄疸、出血、血红蛋白尿现象,有时还伴有肝功能异常等现象,该地区其他动物也可能同时伴有这种现象。在动物发热期采血,在暗视野下观察螺旋状菌体,螺旋丝从一端盘绕到另一端,在暗视野下似细小的珠链状,革兰氏阴性,不易着色。生前检查钩端螺旋体早期用血液,中、后期用脊髓液和尿,但体液材料发现病菌较难,可采用离心集菌的办法。如仍不能确定,可在实验室内测定血清中钩端螺旋体抗体。目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炭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法等技术不难确诊。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