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奶牛伊氏锥虫病的特点 奶牛伊氏锥虫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奶牛伊氏锥虫病的特点 奶牛伊氏锥虫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

奶牛伊氏锥虫病是由于机体血液和造血器官中寄生有伊氏锥虫而导致发病。病牛临床上主要特征是出现间歇热,机体日渐消瘦,四肢下部发生水肿,贫血以及尾尖、耳尖干枯、坏死甚至脱落等。老疫区发病后通常呈隐性或者慢性经过,新疫区发病后通常呈急性经过,快速传播,造成奶牛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伊氏锥虫病的特点 奶牛伊氏锥虫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

1、发病特点

一般来说,奶牛对伊氏锥虫的易感性相对较弱,尽管个别会在该病流行初期由于急性发作而发生死亡,但大部分会呈带虫状态而不会出现发病。在温度骤降的枯草季节,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就会开始出现发病,往往呈慢性经过,最终由于恶病质而导致死亡。各种带虫动物都可作为该病的传染来源,发病季节与吸血昆虫的生长时间紧密相关,如吸血昆虫在夏季会活动较长时间,此时流行时间相对就会有所延长。该病主要在吸血蝇类及虻在奶牛体表吸血时造成机械性传播。

伊氏锥虫寄生在奶牛体内中,能够生成大量的有毒代谢物,导致机体产生能够促使锥虫溶解的抗体,使锥虫发生溶解死亡而释放出大量毒素,其能够对机体的中枢神经产生作用,导致出现功能障碍,体温逐渐升高,运动能力减弱或者无法控制等,接着就会侵害机体的造血系统,促使大量红细胞发生溶解,最终由于红细胞明显减少而发生贫血。同时,毒素能够促使血管壁的渗透作用增强,损伤血管壁,从而引起皮下水肿。病程后期,由于体内长时间积累没有完全氧化的产物,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表现出精神萎靡,甚至陷入昏迷。

2、临床症状

病牛可分成急性型和慢性型,大多数呈慢性经过。急性病牛会出现有规律的间歇热,体温最高时能够达到40 -41.8℃,持续1-2天恢复正常,2-10天之后再次升高,而慢性病牛没有规则,有时在1-2个月之后忽然升高1次,然后快速降低到正常体温,容易被忽视,在几次发热之后就会表现出精神萎靡,机体消瘦无力,缺乏营养,被毛干枯无光,显露骨骼,皮肤发生干裂,逐层脱落或者溃烂,四肢不灵活,后肢发生麻痹,无法站立,最明显的是四肢下部发生肿胀,往往有一肢或者两肢发生病变。通常是碗关节或者飞节下方的管骨部、球节部以及蹄系部发生肿胀,变得非常粗大。皮肤紧张,并存在轻度热痛感,长时间之后就会导致表皮破烂,有少量淡黄色的黏稠液体流出或者形成黑色痂皮。随着病程的进展,肿胀程度会逐渐消失或者逐渐加重。尾尖会发生环状干性坏死,逐节发生脱落,最后只剩余尾根,同时耳尖也发生干裂、坏死。病牛眼结膜初期明显充血、潮红,不停流泪,并流出黏性灰白色分泌物,之后由于充血逐渐消退而呈苍白色,有时眼结膜上会存在针尖到米粒大小不等的出血斑,体表淋巴结发生肿大。

3、实验室检查

压滴标本检查。在病牛体温升高时于耳静脉处采集新鲜血液滴加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进行压片,使用显微镜观察能够看到弯曲的活动虫体。

血片检查。在病牛体温升高时于颈静脉处采血,按照4:1比例添加3.8%的枸橼酸钠液,混合均匀后放入离心机,在转速为1500-2000r/min进行15 min离心,之后弃去上清液,吸取白细胞层的沉淀物进行涂片,干燥固定后进行姬姆萨染色,使用显微镜观察即可看到弯曲的柳叶状锥虫。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可按体重使用4-5 mg/kg甲硫喹嘧胺,临用前配制成10%水悬液,用于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间隔1天1次,连续使用2-3次。也可按体重肌内注射或者皮下注射1 mg/kg盐酸吖啶黄注射液,如有需要可连续使用2-3天,且之后至少要有28天的休药期,注意泌乳期不能够使用。也可按体重使用4-5 mg/kg贝尼尔,添加适量经过灭菌的蒸馏水配制成5%溶液,在臀部进行深层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1-2天;如果症状严重,可经过2天的停药,再治疗1个疗程。也可按体重皮下注射0.2 mg/kg伊维菌素注射液,且之后要有35天的休药期,注意泌乳期不能够使用。还可按体重内服15 mgjkg阿苯达唑。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卫生良好,定期进行清扫消毒。舍内粪便要及时清理,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牛体经常进行刷拭,保持体表清洁,避免有害病虫的侵害。牛群要经常进行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疑似病牛,如果发现病牛要立即将其隔离,防止疾病进一步蔓延和扩散。对于容易流行该病的地区,可适时给牛群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常选择使用喹嘧胺预防盐,用药1次能够持续保护3-5个月;也可使用那加诺进行预防,用药1次能够持续保护1.5 -2个月;还可使用阿莫西林进行预防,能够持续保护长达4个月。

奶牛伊氏锥虫病诊治

1、发病情况

2001八月中旬,我市某个个体户在山西省引进奶牛奶13只,到九月上旬部分奶牛出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体温升高等症状。户主疑为感冒,经用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不见好转。到九月中旬,有一只较高产的奶牛发病症状严重,后腿无力,倒地不起,阵发性咳嗽,最后衰竭死亡!

2、临床症状

病牛病期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至40.5度,持续数日后下降,以后体温再度升高至间歇性发热,眼结膜潮红,以后苍白黄染,有出雪点。病牛采食,反刍减少,日渐消瘦,皮毛粗乱无光,精神萎靡,体躯下垂和四肢皮肤水肿或包块,后期四肢麻痹,卧地不起,衰竭死亡。病牛在病发后15天左右死亡。

3、诊断

病原体检查:病牛体温升高时从耳静脉采新鲜血滴,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璃片使之制成压片,镜检可见活动弯曲的纺垂状锥虫。当病牛体温升高时,在颈静脉采血,按4:1与3.8%的枸橡酸钠液混合,于离心机以1500—2000R/MIN速度离心15MIN,然后除去上层液,吸取白细胞层的沉淀物涂片。干燥,固定后用姬姆萨涂色进行检查,镜检可见弯曲的柳叶状锥虫。

根据临床,流行病学,病原体检查,诊断为奶牛伊氏锥虫病。

4、防治措施

4.1对症治疗

对发病的5头奶牛用10%安钠珈20ML,5%维生素C40ML,5%葡萄糖500ML充分混合,静脉缓慢滴注,以增强牛体抵抗力。

4.2杀灭病原虫: 对症治疗1天后,将拜耳205按每头用量力3克,用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进行静脉注射,隔一周后改用抗锥灵按3mg/kg用灭菌蒸馏水配成10%溶液一次皮下注射。

4.3增强机体免疫和促进病牛的康复。 在第一疗程用抗原虫药后,加服中药方:党参60g,白术(土炒)60g,茯苓60g,炙甘草30g,熟地黄河45g,白芍45g,当归45g,川弓30g,水煮去渣,候温灌服。

4.4加强饲养管理和预防性驱虫

对栏舍和运动地加强卫生整治,铲除栏舍周围的杂草和喷洒2%敌百虫溶液,减少传播媒介虻、蝇的侵袭,粪便及时清洁和处理,对未发病的7头牛用安锥赛预防盐进行预防注射。安锥预防盐的配方:甲基硫酸嘧胺1.5份,氯化奈嘧胺2份,用法是取安锥预防性盐35克装入150L容量瓶中,加灭菌蒸馏水至120L,充分振荡后再补加灭菌蒸馏水至150ML。混匀后皮下注射,用量为体重50KG以下动物0.05ML/KG,体重150—200KG,每头动物10ML,200—350KG用15ML,350KG以上用20ML。采取上述措施后病牛以全部康复,牛群食欲、精神、奶产量均恢复正常。

5. 小结讨论

5.1氏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于奶牛的血浆中,靠吸血昆虫蝇传播而引起的以高热,贫血,消瘦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学血液原虫病。本次奶牛发病,一方面由于牛群长途运输,加上天气炎热,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导至抵抗力降低而诱发本病,另一方面由于该地区是奶牛伊氏锥虫病流行发生的区域。据了解,奶牛场附近的耕牛曾多次爆发过该病。

5.2从外地引进奶牛时,要做好产地检疫,并要注意本地区疫病流行病史,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建议凡在外地新引进的奶牛,要用安锥预防盐进行皮下注射。并加强饲养管理和栏舍周围环境的消毒,避免昆虫传播疾病。

5.3伊氏锥虫在病牛的血浆中分裂繁殖,破坏了造血器官的功能,使红细胞携氧能力减弱,导致奶牛消瘦,贫血,心力衰竭而死亡。在治疗时除对症治疗外,结合中药的辅助治疗对促进病牛的康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