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牛气肿疽的流行、诊断和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牛气肿疽的流行、诊断和防治方法

1 流行病学

该病的病原为气肿疽梭菌。该病原主要侵害黄牛、水牛,绵羊少见,猪也可感染,马、骡、驴、犬、猫一般不会被感染。气肿疽梭菌芽孢由伤口或口腔侵入组织,较多见于夏季,洪水后易发生。如果对尸体处理不当(在沟河洗肉,甚至将尸体抛人河中)则疫情会循市集、公路、沟河蔓延,形成地方性流行。

2. 临床症状

患病牛体温升高,可达41~42℃。肩、臀部肌肉肿胀,初期热痛,后来变冷无痛。患部皮肤干硬、色暗,按压有捻发音,叩之鼓音,如针刺流出带气泡的酸臭暗红液体,有的病牛跛行,食欲、反刍废绝,呼吸困难,一般24~63小时内死亡。疫病流行后期病程可能延长[养殖网:www.novmv.com/]。

3 病理变化

因皮下组织气肿和瘤胃臌胀,致尸体膨胀。鼻子流出血样的泡沫,肛门、阴道流血样液体。股、肩、腰部捻发音肿胀扩展到邻近部位,也有仅限于骨骼肌。患部皮肤正常或坏死,皮下组织呈红色或金黄色胶样浸润,有的部位有出血或小气泡。肿胀部肌肉潮湿或特殊干燥,呈海绵状,有刺激性酪酸样气味,触之有捻发音,切面一致呈污棕色,或有灰红色、淡黄色和黑色条纹。如患牛病程较长,肌肉坏死性病变明显。这种捻发音性肿胀也偶见于舌肌、喉肌、咽肌、膈肌、肋间肌等。

胸腹腔常有微红色或暗红色液,心包液暗红而增多。心内外自有出血斑,心肌变性、色淡而脆。肺小叶间水肿,淋巴结急性肿胀和出血性浆液浸润。脾脏常无变化或被小气泡所胀大,血液呈暗红色且凝结完全。肝脏切面有大小不同的棕色干燥病灶(死后仍继续扩大),因产气形成多孔的海绵状态。肾脏也有类似变化,胃肠有轻微出血性炎症。

4 诊断要点

发病牛突发高温,四肢上部多内部肿胀,初有热痛,后变冷无痛,按压有捻发音,叩之呈鼓音,有的跛行,病程较短,常在4小时内死亡。胸液培养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极为细小的多形性菌体。

5 类症鉴别

与恶性水肿的鉴别。类似处:二者都有传染性,体温高(40~41℃),弥漫性肿胀,初热痛,后变冷无痛,按压有捻发音。不同处:病畜肿胀部位多在颈部,后期无捻发音,不显跛行。针剌肿胀部流出淡黄色腥臭液,含气泡少。病灶水肿液镜检,可见长丝状菌体。

与炭疽的鉴别。类似处:二者都有传染性,体温高(40~42℃),皮肤发生肿胀,先有热痛后变冷,死亡快。病畜死后于肛门、口、鼻流血沫,臌胀。不同处:肿胀多发生在喉、颈、胸前、腹下、肩胛、乳房等处。不出现跛行,按压肿胀无捻发音,病程较长。血液镜检,可见炭疽杆菌。

与蜂巢织炎的鉴别。类似处:二者均表现体温高(39~40℃),发生大面积肿胀,有热痛、有跛行(肿在筋膜下)。不同处:无传染性。病牛体温较低,肿胀扩大迅速,无捻发音,叩之无鼓音,一般无跛行,肿张初按压捏粉样,后变硬。病程较长。

与巴氏杆菌病(浮肿型)的鉴别。类似处:二者都表现出传染性,体温高( 41—42℃),肿胀初热痛,后变冷痛减轻,病程短。不同处:病牛肿胀多在颈部咽喉及胸前,按压无捻发音,呼吸高度困难,不出现跛行。血液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小杆菌。

6 防治措施

平时注意疫情。如毗邻地区发现气肿疽,应立即用气肿疽菌苗对本地区的牛进行预防接种,对当时因病、怀孕、哺乳未能预防接种的牛,必须及时补充免疫。如已发现该病,应隔离治疗,并对畜舍及牛活动区域进行消毒,对周围村庄的牛群及时进行紧急预防注射。但在预防注射后,必须组织兽医随后观察,如有潜伏牛出现症状,立即进行抢救治疗,方可保证疫区防疫不发生死亡。死亡的病牛应深埋,防止病原菌扩散。

方案1:根据实践经验,在病牛出现症状(跛行、肿胀、高温)的12小时内,用青霉素200万IU(1951年仅用40万IU)肌肉注射,6~8小时1次,有很好疗效。如发病已超过12小时,第一次用青霉素200万IU、含糖盐水500~lOOOmL先进行静脉滴注,使青霉素提早发挥作用,注完之后再肌肉注射青霉素200万IU,隔12小时1次。

方案2:对肿胀局部,用青霉素(先稀释)加普鲁卡因分点注入肿胀部位,每天1次,有助于提高治愈效果。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