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牛李斯特菌脑炎的症状 牛李斯特菌脑炎的治疗与预防【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牛李斯特菌脑炎的症状 牛李斯特菌脑炎的治疗与预防

李斯特菌脑膜炎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所引起的脑膜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的成人患者。本菌除引起脑膜炎外还可引起妊娠感染、新生儿败血性肉芽肿、败血症及病灶性感染.如皮肤脓疮、化脓性结膜炎、淋巴结炎、心内膜炎(左心损害较多)、骨髓炎等。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牛李斯特菌脑炎的症状 牛李斯特菌脑炎的治疗与预防。

1、病原学

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是一种微需氧、革兰氏阳性、有鞭毛的球杆菌,存在于湿度范围较大的环境中,可感染人和多种家畜。李斯特菌病在牛群中零呈散发,其中多数病例与在冬季饲喂质量较差的、发酵的青贮饲料有关。牛、羊的发病年龄基本一致,一般为2~3岁,但是牛的易感性比羊低。牛群很少暴发李斯特菌病。

2、病理学

该病的发病机制与机体自口腔黏膜低级神经支沿着三叉神经支的向心路径有关。颅内的初始病变是脑桥后部出现小点状的坏死,这与小星形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单核细胞和少量嗜中性粒细胞进入神经无有关。最初的坏死点可能是单侧的,但后来发生扩散,导致中脑和其下的延髓出现双侧性的小脓肿。

3、诊断依据

病牛的直肠温度在38.5~39.2℃,食欲差,机体消瘦。泌乳牛奶产量明显下降,体重减轻。唾液少引发瘤胃损伤,出现腹痛、弓背及频繁的磨牙。当脑干出现多数脑神经核时,说明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感染已经上升至三叉神经,以大量单侧脑神经缺陷为特征。此时,病牛表现为精神沉郁,某些病例向患侧转圈。也有同侧轻度偏瘫的症状,这时要注意与牛海绵状脑病时表现的共济失调相鉴别。

三叉神经核受感染后,颊肌麻痹,面部皮肤感受能力下降。面瘫时耳低垂,上眼睑下垂,唇松弛,偶然可见舌麻痹和下垂;当眼轮匝肌麻痹时,可导致暴露性角膜炎;颊肌和唇的功能失常会导致口部患侧流涎;损伤波及网状激活系统时,病牛精神沉郁。头倾斜向患侧的症状不典型。前庭蜗神经核受损后,病牛出现转圈运动。病牛经常有前冲倾向,可见头部向门里或饲槽下挤,甚至穿过隔间。奶牛会冲进挤奶室,前冲后突,造成混乱,经常闯入挤奶区域。当发现牛将头挤进饲槽下面等症状时,诊断要谨慎。因为有时会将面瘫归因于外伤,但后者不能解释单侧下颌功能异常和面部皮肤知觉丧失的原因。

第Ⅸ、X、Ⅻ对脑神经功能丧失后,病牛会出现鼾样呼吸和吞咽困难,如果在出现症状10~14d后仍没有进行治疗,病牛会发生昏迷。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引发脑膜脑炎时,脑脊液中蛋白质浓度有轻微升高,在0.8~2.0g/L范围内。

李斯特菌病常与饲喂青贮饲料有关,在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发现脑脊液蛋白质浓度升高,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增多,可怀疑发生李斯特菌病。同时要与耳前庭损伤、铅中毒、脑脓肿、牛海绵状脑病和神经性丙酮血症进行鉴别诊断。

从脑组织分离细菌需要冷聚集一段时间,但是应用神经组织病理学方法通常足以对疾病进行分类确诊。

4、治疗与预防

青霉素和磺胺三甲氧苄氨嘧啶是治疗的首选抗生素。应用青霉素进行治疗,最小剂量为4.4×104IU/kg,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应用至少10天。另外,第一天采用静脉注射青霉素4.4×104IU/kg,每天2次。建议第一天注射青霉素的剂量应高于3×105IU/kg,因为超过最小抑菌浓度的10~30倍,才会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唾液缺乏,会导致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在投胃管输送液体时必须特别谨慎,因为数天食欲不振使瘤胃收缩,从而可能导致胃管内的液体被动回流。通过这种方法给予的液体量应控制在15~25L,每天4~6次。将健康牛瘤胃液转移至病牛的瘤胃中,可以提高病牛的瘤胃功能,有助于恢复。

该病在牛群中零星散发,预防措施主要是确保制作和储存高质量的青贮饲料。达到完全的发酵效果需要在牧草生长早期(消化率>72%),含有较高的可发酵糖分时收割,在发酵时使用各种青贮饲料添加剂,青贮饲料的封窖要将空气完全排空、密封,以免需氧菌繁殖。质量差的或腐败的青贮饲料应该舍弃。

牛李斯特菌脑炎的病因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病为革兰阳性杆菌兼性厌氧,无芽孢。长1~3μm,有鞭毛及动力。在多种培养基中生长耐碱不耐酸。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5~37℃,低于4℃生长较差,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过氧化氢酶阳性,甲基红及V-P反应阳性。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胨水中能形成粘多糖荚膜。在血琼脂平板上可产生溶血环。在脑脊液标本中成对排列,形如球菌,可误为肺炎球菌。当革兰染色过度脱色其形状又如流感杆菌,有时与类白喉杆菌也极易混淆,则需按其生化特性等作鉴别。

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显然与宿主免疫状态有关该菌感染早期,非免疫巨噬细胞缺乏杀灭该细胞的活力,但可以限制它在淋巴网状系统的增生。感染2~3天后,在T细胞激活下,更多的巨噬细胞被吸引到炎症部位,导致炎症清除。体液免疫对该菌感染无保护作用,故在细胞免疫低下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该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临床表现

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大多在39℃以上。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h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炎而呈复视、发音和吞咽困难、面神经瘫痪和偏瘫等。

并发症

并发脑脓肿、心内膜炎及流产。

诊断

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并不增多。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至数百或数千以多核细胞为主,少数为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发现小的革兰阳性杆菌。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可确诊。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升可协助诊断,但该菌抗原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有共同抗原可发生交叉反应,故其诊断价值有限。PCR检测脑脊液中该菌有助于辅助诊断。

鉴别

本病应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鉴别。脑脊液细胞分类以单核为主者。需注意与结核性脑膜炎或真菌性脑膜炎鉴别。病情轻,脑脊液细胞数不太多者应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并不增多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至数百或数千,以多核细胞为主少数为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降低。脑脊液涂片可发现小的革兰阳性杆菌。血和脑脊液培养阳性。

其它辅助检查: 并发脑脓肿患者,脑电图可见异常。

相关检查:

> 单核细胞

> 白细胞计数

> 脑脊液

治疗

李斯特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喹诺酮类、利福平、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等均敏感。青霉素或氨苄西林为其治疗药物,但体外均不具有杀菌作用,如病情较重,常用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氨苄西林或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氨苄西林150~200mg/(kg·d),分次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疗程4~6周。妥布霉素与庆大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不易单独使用。妥布霉素5mg/(kg·d),庆大霉素1.5~5mg/(kg·d)。李福平易透过血脑屏障,且对该菌作用强;复方磺胺甲唑对李斯特菌有体外杀菌作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菌素对李斯特菌脑膜炎无效。

预后及预防

预后:有基础疾病存在或全身抽搐和昏迷者,病死率高。后遗症有肢体瘫痪,共济失调、失语、眼球运动麻痹、面肌麻痹和括约肌功能紊乱等。

预防:凡是免疫功能障碍的人群应避免与李斯特菌病患者接触,高危易感者免喝生奶重视饮食卫生不吃生蔬菜及未经煮透的肉类食品。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