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牛养殖中防治放线菌病的探讨【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牛养殖中防治放线菌病的探讨

姜文茹

(黑龙江省泰来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齐齐哈尔162400)

牛放线菌病是牛的一种慢性化脓性传染病,病原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多发生在牛的头、颈、上下颌和舌等部位,当牛有换牙、口腔黏膜或皮肤发生损伤时最易感染发病。此病在感染初期并不易被察觉,等后期病变时,牛会出现进食困难、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的现象,严重影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1 病理

该病主要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导致发病的。其他细菌,例如衣氏放线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杆菌等细菌也参与致病作用,也可由多种细菌混合导致发病,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不能仅凭一点进行病理分析研究。

侵害骨骼。通过前期实验室化验观察,牛放线菌在培养基上呈现杆状或者棒状,病变后肉眼即可观察,牛放线菌大小如别针头、颜色是黄白色、外观类似于硫磺颗粒的菌块,质地分为软、硬两种。其涂片在显微镜下,病变后的牛放线菌的菌种呈菊花状,中间部位是菌丝体,呈丝球状,革兰氏染色体是阳性,外围放射状的棒状体,染色体为阴性。对于此菌主要侵害牛的骨骼,产生硬结或硬物,无法站立或者行走,严重时最终导致牛丧失行动能力。

侵害软组织器官。在前期实验室培养基中观察,呈现出在组织中菌块的结构和牛放线菌相似,但中心不呈丝球状,而是许多细小的短杆菌,大小和巴氏杆菌接近;周围也有放射状的棒状体,但比牛放线菌的短,革兰氏染色均为阴性。此细菌主要侵害牛的软组织,使软组织逐渐的硬化,软关节的活动能力逐渐丧失,最终威胁牛的生命。

上述两种细菌虽在形态学和生物学方面有所不同,但在动物体内引起的病变相似,部分的临床表现也较为相似,但是要有区别性的对待,多方面的进行考究。

2. 流行病学

此病多发生在犊牛时期,在牛换牙、口腔黏膜或皮肤发生损伤时,最为容易感染此病毒,进而引发病变。放线菌的分布十分广泛,在被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用水中都可以长时间的存在,也可以寄生在牛的口腔和上呼吸道黏膜上,有的时候也可以寄生在植物上,例如小麦、大麦、青稞等麦穗上,在牛进行进食时,含有病毒的植物组织扎破口腔黏膜即被感染。从上述的情况来看,放线菌多发病在与口腔及周围组织上,且在低洼潮湿的环境中最为容易感染[养殖网:www.novmv.com/]。

3 临床症状

在牛养殖中,放线菌病的病变常见于颌骨、口腔、头部皮肤与皮下等。牛颌骨病变:多在牛颌骨的第三、四臼齿处,出现硬固的、界限明显的、不能移动的肿胀,发病的初期会有发热和疼痛现象,后期此现象消失,无特殊感觉。肿胀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一般很难被发现,通常是牛颌骨无法移动时才被发现。随着病变的发现,此时病牛的牙齿开始脱落,无法正常进食,身体也因为营养不良而逐渐消瘦。软组织病变:牛的颌下、头、颈等部位多为软组织,会产生不痛不痒硬结。当牛的舌头等部位出现硬结时,牛无法进食,多流口水。牛乳房患病时,多有肿大的硬瘤出现,且乳汁黏稠混有脓液。

4治疗方法

切除病患:若牛身体发生病变时,即硬结较大时,要及时的切除,若痿管也形成,就连同痿管一同切除,并用磺胺粉进行消毒处理,用碘酊纱布包裹,每隔1天更换1次。在伤口的周围肌肉注射10%碘仿醚,同时将碘化钾混合饲料让牛服下,成年牛服用4~6g,牛犊服用1~2g,每日服用2次,直至伤口肿胀消失。病情严重的病牛,可以静脉注射10%碘化钠,每天50~lOOmL,每隔1天注射1次,总共注射3~5d为止。根据药物情况把控: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皮肤发疹、脱毛、流泪、消瘦和食欲不振等现象,这些都是碘中毒的表现,这时可以暂停用药1星期,根据后期病情变化,酌量只用碘元素治疗。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生素,是提高此病治愈率的方法之一,牛放线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敏感,林氏放线杆菌对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敏感,青霉素链霉素合用是在无法确切区分病原菌时非常有效的办法。

5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放线菌病的发生,主要做到以下几点。在进行牛畜放牧时,应多选择干燥的环境进行放牧,避免低洼的湿地进行放牧。在饲料的选择上,多选用精细的饲料,即使是坚硬的饲料,也应做软化处理,避免伤害牛的胃部和口腔黏膜。一旦在预防无效出现病情时,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尽快隔离病牛,严重的及时进行处理,深度掩埋或者焚烧。

6 结语

文中只是探索性的对牛养殖中放线菌病进行讨论,未能深入地了解其多方面的发展,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