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肉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肉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牛焦虫也叫做血孢子虫病,是由于牛淋巴球、红血球等处寄生有多种无色素血孢子虫而引起,这类虫体体型非常小,需要借助蜱虫传播,因此也叫做蜱热。病牛的典型症状是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停止反当,往往卧地不起,且后期体温急剧升高,体质逐渐消瘦,呈现高热稽留,最终发生死亡,应加以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肉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焦虫病的防治措施。

1、病原体

肉牛焦虫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和牛巴贝斯焦虫导致,这两种虫体相比较,牛双芽巴贝斯焦虫具有更大的体型,且其呈现多种形态,如环形、有犁形、椭圆形等,且两个梨形虫体往往以尖端相连形成锐角,这也是虫体典型形态,通常处于红细胞的中部,且虫体直径要明显比红细胞半径大;牛巴贝斯焦虫也呈现多种形态,通常处于红细胞边缘,且两个虫体呈尖端或者锐角相连,个别处于红细胞中央。该病可通过多种蜱虫进行传播。焦虫通常寄生在牛、羊的红细胞内,有些猪、犬以及马属动物也能够感染焦虫,但主要是对牛、羊造成较大危害。红细胞内寄生的焦虫,能够经由血液循环侵入到牛体各处,并大量繁殖。在病牛体内,以虫卵的形式在唾液细胞中发育,并具有感染性。

2、临床症状

该病一般具有8~15天的潜伏期。成年肉牛通常呈急性经过,发病初期体温明显升高,达到40~42℃,呈现稽留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反刍减少或者彻底停止,呼吸加速,鼻镜过于干燥且发生出血,肌肉震颤。经过3~4天,病牛开始排出血红蛋白尿,尿液颜色从浅色逐渐变成深红色,且尿液中所含的蛋白质水平不断提高,这也是该病的典型性临床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牛逐渐表现出更加严重的贫血,可视黏膜呈苍白色或者白色,呼吸急促,甚至出现喘息。体质衰弱、消瘦,起卧和行走都比较困难,或者只能够卧地不起,并伴有黄疸、水肿,且先便秘后腹泻或者二者交替出现,往往排出混杂黏液及血液的粪便,部分甚至会排出覆盖有黑褐色黏液膜的粪便,并散发恶臭味,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病牛最终往往由于严重缺氧、缺乏营养或者肝脏功能障碍而发生死亡,妊娠母牛患病后通常会发生流产。

3、实验室检查

无菌条件下在病牛耳缘静脉处采血,制作血抹片,经过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发现红细胞大小不同,且细胞内存在呈逗点状、环状、杆状的虫体,一般同一个细胞中存在1~4个虫体,染虫率一般能够达到70%左右。

在诊断过程中,还要对虫体形态进行细致鉴别,并仔细观察虫体大小、数目、位置以及排列状态,尤其要注意查找典型虫体所具有的特异性构造,从而准确判断是由何种虫体引起发病。牛瑟氏泰勒焦虫,虫体呈竹芽状或者杆状,长度要比红细胞的半径小;牛双芽巴贝斯焦虫,虫体呈双梨子状,且其尖端相连形成锐角,长度要比红细胞的半径大,具有团块状的染色质;牛巴贝斯焦虫,虫体呈双梨子状,虫体尖端相连形成钝角,长度要比红细胞的半径小,往往处于红细胞的边缘,有时处于偏中部。另外,如果焦虫正处在感染高峰期,在镜检时也能够发现红细胞外存在少数的虫体,此时就需要对逐个视野、逐个细胞进行检查,并注意对其他虫体、杂质、边虫、附红体细胞等进行鉴别,禁止随意做出结论,防止发生漏诊、误诊。边虫,虫体呈圆形,边缘整齐,体型较小,通常处于红细胞的边缘,一个红细胞内能够同时附着有1~16个虫体,进入繁殖阶段,虫体则具有多种形状,如三角形或者圆形等,成虫通常呈圆形。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症状较轻或者发病初期,可按体重使用3.5~7 mg/kg三氮脒,配制成5%~7%的注射液,并将其置于50℃温水中进行至少10 min的水浴,待温度适宜后在臀部进行肌肉注射,通常用药1次就能够见效。如果病牛症状严重,也只能够采取少于3次用药治疗,且每次需要间隔48 h,治疗效果较好。病牛也可使用锥黄素进行治疗,每次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配制成0.5%~1%的注射剂,按体重注射3~4 mL/kg,通常用药1~2次就能够见效,每次具有24~48 h间隔时间,治疗效果也较好。但要注意的是,注射锥黄素时,注射速度不能过快。病牛也可使用锥蓝素进行治疗,添加适量的0.4%的生理盐水配制成1%的注射剂,按体重肌肉注射5 mL/kg,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要确保缓慢注射。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牛,可将1次用量分成2次注射,每次具有24~48 h的间隔。在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还要根据临床病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如发生贫血等体弱症状时,可静脉注射由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B12、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如果心脏衰弱,可注射适量的强心剂;如果食欲减退,可投服适量的健胃剂。

灭蜱。牛体可使用按1∶(200~250)倍稀释的2.5%敌杀死油乳剂进行喷雾,每半个月进行1次。圈舍墙面、缝隙等要定期喷洒灭蜱药物。同时,可配合采取人工种草、深翻土地或者改良土壤改良等方式来破坏蜱虫的生存条件。另外,还可对肉牛配合注射大环内醋类抗生素,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以及多拉菌素等用于控制或者消灭蜱虫。

牛焦虫病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简介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此病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有病区当地牛发病率较低,死亡率约为40%;由无病区运进有病区的牛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60%—92%。

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

引起牛焦虫病的焦虫可分为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两种。

(一)牛巴贝西焦虫病该病潜伏期为9—15天,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呈稽留热。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停止,呼吸和心跳增快,可视黏膜黄染,有点状出血,初期拉稀,后期便秘,尿呈红色乃至酱油色。红细胞减少,血红素指数下降,急性病例可在2—6天内死亡。轻症病畜几天后体温下降,恢复较慢。

(二)牛泰勒焦虫病该病潜伏期14—20天,病初体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到40.5—41.7℃,呈稽留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萎顿,结膜潮红。中期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为正常的2—5倍。反刍停止,先便秘后腹泻,粪中带血丝。可视黏膜有出血斑点。步态蹒跚,起立困难。后期结膜苍白,黄染,在眼睑和尾部皮肤较薄的部位出现粟粒至扁豆大的深红色出血斑点,病牛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患病牛要及早治疗,扑灭体表的蜱。良好的饲养管理和护理对愈后有良好的效果。

防治方法如下

治疗

(1)贝尼尔,每公斤体重用3.5-3.8毫克,配成5%—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轻症1次即可,必要时每天1次,连注2—3次。水牛对此药较敏感,一般用药1次较安全,连续使用,易出现毒性反应,甚至死亡;黄牛偶尔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等副作用,可很快消失。

(2)黄色素,每公斤体重3—4毫克,配成0.5%—1%溶液静脉注射,症状未减轻时,24小时后再注射1次。病牛在治疗后的数日内须避免烈日照射。注射时,切忌将药液漏到血管外。

(3)阿卡普林,每公斤体重用0.6—1毫克,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有时注射后数分钟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出汗、呼吸困难等副作用(孕牛可能流产),一般于1—4小时后自行消失。若不消失,可皮下注射阿托品,每公斤体重10毫克,能迅速解除副作用。

(4)咪唑苯脲,每公斤体重2毫克,配成10%溶液,分2次肌肉注射。

(5)在选用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采用对症疗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用维生素B12治疗贫血,中等个体的牛1次皮下注射1—1.5毫升(80—120毫克),有条件的,可应用输血疗法,效果更好。

预防

(1)有蜱的地区应定期灭蜱,牛舍内1米以下的墙壁,要用杀虫药涂抹,杀灭残留蜱。

(2)对牛体表的蜱要定期喷药或药浴,以便杀灭之。

(3)不要到有蜱的牧场放牧,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于发病季节前,定期药物预防,以防发病。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