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孟祥龙

(辽宁省海城市王石镇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所 114203)

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新生幼犊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排灰白色稀便或呈急性败血症为特征,严重者因衰竭、脱水和酸中毒而死亡。该病发生较为普遍,常与病毒性腹泻合并发生。

1 病原

该病病原体为某些血清型埃希氏大肠杆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两端钝圆,有周鞭毛,能运动。一般消毒药能将其杀死。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被动物粪便污染的草料、水源、地面及其他物品中。新生幼犊可通过乳汁或其他食物进入胃肠道而成为常在菌。

2. 流行

当因某种原因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消化道障碍时,即可引起发病。该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少数可经脐带或产道感染。不喂初乳、饲喂太晚、初乳不足或质量太差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其次,哺乳母牛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差、牛舍拥挤、缺乏运动、气候多变等因素,也可诱发该病。因此,多发于冬季舍饲期间,以1~2周龄的新生犊牛多发,呈地方性流行[养殖网:www.novmv.com/]。

3 主症

病猪临床表现可分为败血型和白痢型两种类型。败血型:潜伏期很短,病程也很短,有的未出现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病初体温升高达40℃,精神委顿,食欲减少或废绝。数小时后发生腹泻,初排淡黄色粥样恶臭稀粪,继则呈水样,腹痛,后期严重脱水,酸中毒,衰竭死亡。白痢型(肠型):病猪体温一般无变化,主要表现为腹泻,以排灰白色稀便为特征,粪便水样或糊状,酸臭。轻者可自愈,但以后发育不良;严重者因自体中毒虚脱而死。

4剖检

剖检可见尸体极度消瘦,黏膜苍白,胃肠黏膜呈出血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肾苍白,包膜下可见出血点,胆囊充满黏稠暗绿色胆汁,心内膜有出血点。慢性者,关节和肺有炎症病变。

根据临床症状、年龄、剖检变化和细菌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才能确诊。因该菌为胃肠的常在菌,所以不能只凭细菌学检查作出判定,必须综合分析。

5 预防

对怀孕母牛和初生幼犊要加强饲养管理,犊牛出生12h内喂给初乳,保持乳房和牛舍清洁,防止牛接触粪便;怀孕母牛应予以足够营养,有条件时,于产前接种大肠杆菌菌苗。犊牛自由饮用0. 1%~0.3%的高锰酸钾溶液,均可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6治疗

治疗主要是抗菌、补液和保护胃肠黏膜,促进毒素排出。应采取中西结合疗法,可选用以下方法。

抗菌消炎可选用土霉素、庆大霉素或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甲氧嘧啶等。内服土霉素的初次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0~50mg(12h后剂量可减半),连服3~5d;或用每千克体重10~30mg剂量肌内注射,每天2次。庆大霉素内服1次量5.O~7. 5mg/kg.w,或肌肉注射1次量2.2mg/kg.w,每日2~3次,连续3d。若用诺氟沙星按每千克体重1Omg口服,每天2次。环丙沙星内服1次量1Omg/kg.w,或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1次量2.2~5mg/kg.w,每日2次,连续3d。

为补液防脱水可以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OOOmL,也可在其中加入5%碳酸氢钠30~60mL、10%磺胺嘧啶钠液10~20mL、10%安钠咖3~5mL,一次注射,每天1~2次。

保护胃肠黏膜可用次硝酸铋5~lOg或用鞣酸蛋白5~lOg,口服,以保护肠道黏膜、减少毒素吸收。病初时可用0.1%高锰酸钾液1000~1500mL口服,或用500mL灌肠,以促使肠内毒素被氧化而排出体外。

中药治疗。方1:无热腹泻或黏白粪便者,应燥脾止泻。方用白术散加减焦白术75g、白头翁50g、车前子25g、怀山药75g、炙甘草25g、广陈皮15g、白茯苓50g、杭白芍25g,水煎,分2~3次,口服。气虚者加党参50g;泻甚加炒乌梅15g、诃子肉15g;有寒者去白头翁,加肉桂5g、米壳5g、炮姜15g;伤食者去白头翁,加焦三仙15g、枳实5g;肠鸣者去白头翁,加广木香lOg。方2:发热、粪腥臭,或下脓血痢,里急后重,应清湿热、解毒导滞,方用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lOOg、秦皮25g、炒黄芩25g、黄柏50g、甘草50g、木香lOg、广皮5g,水煎,分2~3次,口服。湿热盛者,加炒栀子15g、连翘15g、红藤25g或蒲公英50g、冬瓜子25g;口亦脱水者,加元参50g、生地75g;下脓血痢者,加赤芍25g、生地榆50g;急剧荡泻者,加生地炭75g、地榆炭40g、山楂炭50g、炒乌梅15g、葛根15g。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