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黄鸭叫的养殖方法(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视频加载中...

文/湖南日报记者 马俊达

实现增收脱贫,产业是基础支撑。近年来,湖南各贫困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发展壮大特色种养、优质果蔬、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等产业,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土地流转、分红、就业等多种形式,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湖南已累计投入380亿元,在51个贫困县建设扶贫产业园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382个,组织8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20850家农民合作社参与,带动了23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14日,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扶贫产业园生机盎然。该产业园占地2000余亩,联动了谭家寨乡楠木桥村、黄茶村等9个村的646户、2383名贫困村民,参与种植猕猴桃、葡萄、蓝莓等优质水果,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长和贫困户稳定增收。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28日,永顺县首车镇龙珠村残疾青年彭昭煌在照料小羊羔。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双残疾家庭。2018年,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发展养蜂、养羊等产业,2019年实现收入近5万元。2018年以来,工作队帮扶该村贫困户发展养殖业。2019年,参与的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增长到了8000多元。湖南日报记者 徐行 摄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29日,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草原村,谭万生(右)在查看辣椒苗的生长情况。他是村里的种植大户,2019年4月牵头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通过集中供种、保底收购,吸纳了20余户贫困户参加。今年,合作社种植辣椒、四季豆300多亩,贫困户栽种一季(3个月)蔬菜,户均可增收近万元。湖南日报记者 田超 通讯员 罗佳成 摄影报道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26日,洞口县长塘瑶族乡老艾坪村,村民沈芙蓉在村养鸡场喂鸡。该村采取“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委托洞口县士山农业与农户签订帮扶协议,通过技术指导、按市场价回购等措施,帮助36户农民发展养殖业,实现了稳定增收。滕治中 摄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27日,沅陵县明溪口镇胡家溪村,村民胡鹰在自己经营的“农家乐”接待客人。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27日,沅陵县明溪口镇胡家溪村,一群来自县城的游客在自拍留影。

近年,该村依托传统古村落资源,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昔日的荒山变美景,荒田变花园,成为沅陵生态、休闲、文化的旅游目的地。湖南日报记者 张京明 王立三 摄影报道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27日,桑植县红军村湘蓝农产品有限公司,工人在加工粽叶。近年,省军区驻村工作队联合康华公司和湘蓝公司,免费为群众发放粽叶种苗,引导村民种植粽叶500余亩,建成粽叶产业交易市场,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解决100余名易地搬迁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带动了全镇1600余人参与粽叶产业生产。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5月5日,溆浦县统溪河镇枫香瑶寨,游客在湖南省内海拔最高的恒温泳池游泳。近年,该县按照“开发一个景点、富裕一方百姓”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雪峰山旅游公司共安排景区农民6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村民180余人。雪峰山旅游扶贫被列入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湖南日报记者 辜鹏博 摄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16日,涟源市古塘乡申家村,龙健美在往稻田内放鱼苗。2019年,南华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为该村规划打造了100余亩稻田养鱼产业示范基地,聘请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进行指导。该项目惠及30多户村民,每亩稻田实现增收1500余元。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24日,新宁县崀山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在包装经过储存的脐橙,错季销售。该公司与合作社、贫困户抱团发展,带动了418户贫困村民户均每年增收1万元以上。近年,该县通过发展脐橙产业,带动了近10万户、40余万人稳定增收。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5月1日,新田县大坪塘镇大冲村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村民在分拣香菇外销。2018年,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支两委成立了合作社,发展香菇、烤烟、百香果种植和“黄鸭叫”养殖等产业,帮助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湖南日报首席记者 郭立亮 通讯员 刘贵雄 摄影报道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28日,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龙塘村,刚搭好棚架的百香果基地。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28日,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龙塘村,62岁的已脱贫户易金凤正在百香果基地搭棚架。该村利用独有的气候条件,种植百香果300余亩,种植户每亩可增加纯增收5000余元。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16日,邵阳县罗城乡保和村,村民在种植莲藕。当天,省政协办公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引进的产业项目——莲鱼共生产业扶贫基地种植第一批莲藕。该项目首批流转107亩土地种植莲藕、养殖荷花鱼,带动近50名村民增收。湖南日报记者田超 通讯员刘爱阳 摄影报道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28日,龙山县里耶镇云顶村,村民在山上放牛。近年,该村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养殖业增收。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先后注册了云顶仙猪、云顶雪鸡、云顶小神牛等地域商标,养殖产业逐步走上正轨。2019年全村养殖云顶黑猪1400余头、土鸡3000余只。曾祥辉 摄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29日,新化县曹家镇水竹村鑫盛手袋工艺有限责任公司,村民李娇云在对皮料游边,她每月工资达5000余元。该公司为当地村民返乡投资创办,年均生产手袋300万个,销往西欧30多个国家,可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近年设立了扶贫车间,解决70余名贫困户就近就业。湖南日报记者 傅聪 摄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26日,泸溪县武溪镇红岩村,养殖能手李云峰在查看饲养的鸡苗。2016年,李云峰联合同村村民9人(其中5人为贫困户)成立辛农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养殖肉鸡1.5万多羽,实现产值达100余万元,为贫困户开启了脱贫加速度。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5月7日,凤凰县千工坪镇胜花村茶叶产业基地,村民在茶园里忙碌。该基地种植祁门红茶500亩,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并成立了圣花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共有129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其中贫困户有44户,茶叶由农户自行管理,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预计3年后可每亩增收5000元以上。湖南日报首席记者 郭立亮 摄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26日,沅陵县凉水井镇王家岭养鸡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工作人员在检查蛋鸡。该合作社通过实施吸纳社员、资金互助、资本参股、就业带动和资产承租帮扶等5种方式,带动300余社员脱贫增收。目前,合作社建有现代化鸡苗育种场4处,笼养蛋鸡110万羽,年收入5000多万元。湖南日报记者 张京明 王立三 通讯员 郭海龙 摄影报道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4月29日,保靖县迁陵镇茶市村新栽种的260多亩油茶长势正好。茶市村历来有种植油茶的传统,土壤适宜种植油茶,后调整产业铲除油茶种植椪柑。近两年,村里因地制宜重新调整产业布局,鼓励村民发展油茶产业。陈敏捷摄

扶贫印记丨走进脱贫村:产业兴 增收稳

[责编:伍霞]

[来源: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