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蛋鸡养殖实践报告(冲刺“小巨人”丨田瑞集团:一个人养15万只鸡,数字技术助力养殖大企逆势稳增)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7|点击次数:

▇开栏语

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越要创新突破。即日起,大众报业·风口财经与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联合推出“冲刺‘小巨人’”专题报道,聚焦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的丰富实践和典型做法,为青岛全力做到经济运行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激扬士气,凝聚合力,助力青岛踩下“大油门”,以开局首胜奠定全年大胜。

风口财经记者 王好

“企业产值预计同比增长36.97%,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12%。一季度开门红,已经胜券在握。”眼下,位于青岛即墨区金口镇的青岛田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园区内,做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订单生产和项目建设正在同步有序推进。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田瑞集团正立足于畜禽装备研发与生产,努力打造提供畜禽产业先进模式及畜禽产业解决方案的创新型综合企业。

事实上,田瑞集团一季度业绩高增长,可谓给整个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因为受新冠疫情和饲料原料高位影响,近年来蛋鸡养殖陷入低谷,微利甚至亏损已成常态。下游养殖业不景气,上游的养殖设备制造业承压明显,不少企业纷纷关停。

是什么让企业实现逆势稳增?“不创新,就没出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青岛田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曲田桂如是表示。

技术创新

填补国内空白 养15万只鸡只需1人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大势所趋。对于养殖大省山东而言,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根据国家发改委3月16日发布数据,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生猪、肉鸡、蛋鸡三大养殖行业全部转入微利甚至亏损状态。其中,生猪养殖头均亏损为323.47元,肉鸡养殖预期亏损为1.33元/只,蛋鸡养殖盈利为每只8.97元。与此同时,饲料成本继续走高。以蛋鸡饲料为例,平均价格3.45元/公斤,较去年同期高11.29%,比往年同期高40%以上,处于近五年来的历史同期高位。

“下游养殖行业低迷,对上游设备制造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需求量下降。”曲田桂告诉记者,去年整个行业订单下滑将近50%,田瑞集团也同样受到波及,营收下滑。但与此同时,企业也敏锐的察觉到,养殖业户对于成本控制的渴望更加强烈,而这恰恰是搏击新增长空间的巨大机遇。

2020年,田瑞集团成功研发出12层集约化数字养殖装备,解决了传统设备养殖效率低,用工成本、土地成本、基建成本高的行业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国内首栋6列12层鸡舍已经在我们公司投入使用,与传统的4层蛋鸡养殖模式相比,每平方米饲养数量由27只增加到85只,以饲养100万只蛋鸡规模为例,仅占地25—30亩,土地利用率提高60%以上,建筑投资降低30%以上。”田瑞集团事业部总监于友利告诉记者。

冲刺“小巨人”丨田瑞集团:一个人养15万只鸡,数字技术助力养殖大企逆势稳增

田瑞集团6列12层单栋存栏15万羽高标准化鸡舍

据了解,不仅节省建设用地成本,这栋鸡舍的整个运作过程更是“全程高能”。这处6列12层的蛋鸡养殖舍,创造了目前国内最先进、层数最高、单栋养殖最大三项纪录。鸡舍存栏规模可达15万只,实现了从蛋鸡喂料、饮水、调温到拾蛋、装箱、入库全程智能化、自动化操作。而通过这些智能化技术应用,过去要十几人一起才能完成的养殖工作,现在仅需一名技术工人。

不止如此,鸡舍常年温度控制在21—25摄氏度之间,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低于0.2mg/立方米。同时,建设24小时循环通风饲料塔,饲料中则添加自主研发的专利甲壳素配方以及中药苜蓿粉配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蛋鸡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从而从根本上节省养殖成本。”于友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经过实际养殖检验,企业研发的这套智能化蛋鸡养殖模式相较传统模式,除了节省人工成本,全程料蛋比可降低0.2左右,按照每个产蛋周期20公斤计算,可节约饲料4公斤以上。此外,封闭式管理减少了与外界接触,降低动物疫病发生,死淘率降低5%—10%。

思维创新

推进10万吨有机肥项目 抢抓绿色农业“红利”

除了通过对设备智能化升级,助力降低养殖成本,深挖产业链“附加值”,敢于“破圈”发展,则是田瑞集团逆势稳增的另一大法宝。

随着畜禽养殖迈向规模化、专业化,环境污染成为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难关。2020年,田瑞集团投资600万元建设了即墨区嘉禾丰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充分利用公司自身养殖粪便及种植秸秆等废弃物,通过生物技术进行发酵、除臭处理,加工成富含多种营养分的有机肥,用于苗木种植和农田施肥,农作物再加工为蛋鸡饲料,打造出一条“饲料-鸡粪-有机肥-农作物-饲料”的闭合生态链。与此同时,配套粪污集中收集车辆,与养殖户签订粪污收集处理服务合同,通过废弃物再利用,将原本困扰行业发展的顽疾,转化为推动产业链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冲刺“小巨人”丨田瑞集团:一个人养15万只鸡,数字技术助力养殖大企逆势稳增

工人正在进行饲养管理

“以粪污资源利用模式为例,将统一收集到的养殖粪污及种植废弃物,在处理中心内,利用先进的有机肥生产线,通过杀菌、植菌发酵、烘干、筛分、加入功能菌种等,经过40-50天高温发酵,30-50天再腐熟,陈化加工成优质的生物有机肥。整个加工过程中均在室内完成,无任何污染排放。”于友利坦言,虽然目前有机肥项目仍然处于“烧钱”阶段,但是其对于绿色农业发展的推动效应已经显现,“2021年公司累计处理粪污1.6万立方,服务种植业1.3万亩,施用生物有机肥2万余吨,农田有机肥使用量同比提升165%,化肥使用量减少12%,土壤有机质提升3%。”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满足服务需求,同时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田瑞集团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目前生产线建设进度已完成75%,计划4月初投产。

让创新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不止要拓宽产业链,作为一家设备制造企业,依托蛋鸡养殖设备的研发优势以及蛋鸡养殖实践经验,改变传统畜牧产业模式,更多自带“创新基因”的新项目正在田瑞集团的业务版图上跃跃欲试。

例如,整合蛋鸡育种、饲养、设备制造、田瑞鸡蛋等资源,田瑞集团计划进一步利用周边200余亩土地,建设田瑞生态采摘观光园、鸡品种大全观光园和儿童水上娱乐项目,结合场区鸡蛋知识科普、蛋鸡养殖观摩、鸡蛋品尝、休闲观光公园,打造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体验、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逐步打造一条畜牧设备研发生产-无抗养殖-旅游观光体验的全产业链模式。

模式创新

企业“出题”农科专家“出智”产研联合破创新瓶颈

从青岛一个鸡笼加工、蛋鸡养殖作坊起步,到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始于1986年的田瑞集团,用36年的发展历程,完美诠释了山东企业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强大发展韧性和活力。然而与此同时,跟众多农业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农业企业一样,资金和人才难题始终如鲠在喉,堪称企业快速成长的“隐形敌人”。而这两者又常常互为因果,缺钱就请不来高精尖人才,而缺乏人才又会导致企业产品难以始终保持竞争优势,从而最终影响企业效益。

冲刺“小巨人”丨田瑞集团:一个人养15万只鸡,数字技术助力养殖大企逆势稳增

鸡舍实现了全程智能化、自动化操作

如何解决自身研发力量不足,缺乏高精尖人才?在田瑞集团的实践中,创新仍旧是不变的答案。为解决企业自身研发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田瑞集团打破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山东省农科院联合成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田瑞)蛋鸡智慧养殖产业技术研究院”,农业科指派院长,企业指派副院长,由企业提出课题、提供经费、提供场地,由农科院根据课题抽调专家及技术团队进行攻关,科研成果由企业进行转化。

而事实也证明,通过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有效的解决了传统产研学形式主义强,成果转化效率低的弊端,帮助企业成果研发出了12层集约化数字养殖装备这一“拳头产品”。“目前这款数字化养殖装备已经成为我们的主推产品,销售占比逐年提升,主要客户已经覆盖山东、安徽、江苏、新疆等全国主要养殖区。”

筑巢引凤。田瑞集团另辟蹊径的产研联合模式不仅成功在行业内部打出了名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行业人才流入企业,形成集聚效应。“目前企业研发人员占比11.7%,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4.8%,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39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参与修订行业标准3项,发布地方标准2项。”曲田桂表示,在创新加持下,企业将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产品技术水平,增强智能化程度,降低养殖场运行成本,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国际市场推广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集团2022年经营目标主要以稳业绩保增长,我们有信心实现产值营收增长10%的既定目标。”

冲刺“小巨人”丨田瑞集团:一个人养15万只鸡,数字技术助力养殖大企逆势稳增冲刺“小巨人”丨田瑞集团:一个人养15万只鸡,数字技术助力养殖大企逆势稳增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