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湘乡土鸡养殖(湘乡市山枣村:驻村帮扶工作队来了,村子富了,日子甜了)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湘潭在线7月22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容容)“现在我们房前有鱼池,屋后有果园,送鱼有鱼罐车,出门有小汽车,一儿一女大学毕业都找到了合适工作,日子甜得很!”每每身边有人问起自己的生活近况,湘乡市山枣镇山枣村村民吴立洪总是一脸灿烂。

5年前,吴立洪还是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贫困户,每日愁容满面,如今他们夫妻二人全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步入小康水平。因为驻村帮扶工作队来了,山枣村富了,吴立洪家的日子也甜了……

做足“水”品牌

山枣村原是省定贫困村,全村山地多、池塘多,村民养鱼历史久远。

2006年,山枣村8位村民自发成立渔业协会,谋求共同致富。但直至2008年渔业协会升级为江花养鱼合作社、成员增加至102人,村民仍然保留自养自销的习惯,没有形成规模发展。2015年起,湘乡市、山枣镇向山枣村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立足该村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江花养鱼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全力落实“一镇一品、一村一业”产业发展规划。

如何将山枣村百年渔业做强做大做出品牌?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协调,动员江花养鱼专业合作社再将60户散户纳入合作社,为全村养殖户统一进购鱼苗,统一组织村民参加养鱼专业技术培训,统一销售渠道,真正带领村民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同时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不断修缮或开挖新的高标准鱼池,将连接每个鱼池的800多米路面修好,助推渔业养殖软硬件设施同步提升。

资源整合,为开启山枣村渔业腾飞找到了“金钥匙”。原先,村民单打独斗养鱼苗,全村养鱼面积为100多亩,年产值不超过400万元,平均每户每年也就挣得1万多元。经逐年发展壮大,2019年,江花养鱼专业合作社合计:500多亩水面,全年产值1500万元,平均每户增收8-10万元!该合作社积极反哺社会,不仅吸收了10户贫困户就近就业,全年发放人工工资15万元,还为村上18户贫困户免费提供鱼苗、技术、帮销等服务,帮助他们平均每户增收3万元。

村民吴立洪便是借力渔业壮大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2014年,吴立洪一家六口被评为贫困户,他母亲双目失明,大儿子肢体残疾,女儿读大学,小儿子念高中,生活重担全部压在吴立洪夫妇身上。2015年,工作队鼓励吴立洪承包了3亩多水面养殖鱼苗。

夫妻俩起早贪黑,收益不错,当年便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有了固定销售渠道后,工作队再引导吴立洪扩大养殖规模,探索增加桂鱼、银鱼等珍稀品种,购入鱼罐车送货提高效率。如今,吴立洪不仅与邻居合作养鱼15亩有可观收益,他还用养鱼收入在自家屋后荒地建了一个3亩多地的果园,栽种柚子、黄桃等水果,放养300多只土鸡,走家庭立体式经营模式,收入又将再添一笔。

写好“山”文章

“扶贫扶志,抱团发展”的理念,驻村帮扶工作队将它应用在壮大村级产业上,也融入了扶贫帮困中。早年,村民刘延林在机械厂打工出了事故,左手被机器轧伤,失去整个手掌。伤愈后,刘延林仍然四处打零工,但因劳动能力大打折扣,收入大幅缩减,一家人生活拮据。

2015年,工作队入户与刘延林两口子商量:“你们家有山有水有田,搞种植是最适合的门路。” 就这样,刘延林在村“两委”和工作队的指导下,扩大自家原有板栗树的种植规模,精心选育优良品种。板栗树3到5年就能结果,一棵茶杯粗、两米多高的板栗树,9月摘了100多斤果子以后,10月又结一批小果子。为了种好有机板栗,他还专门养了几十头猪,用猪粪给板栗树施肥,发展绿色种植,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靠着养猪、种板栗,2016年,刘延林成功脱贫。他仔细盘算2019年的收入:卖50头猪3万多元,卖板栗2万多元,打零工1万多元,一年挣了7万多元,收入一年比一年多!

“脱贫户中的致富带头人树起来了,接下来就搞连片发展,共同致富!”去年冬季,工作队再找刘延林商量,由村上解决部分生产资金,让其带领附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山种树,抱团发展,打造特色果木产业基地。刘延林二话没说,一个冬天,他帮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山30多亩,种上了板栗、黄桃、柚子、李子、油茶等多类果苗。

如今,山枣村14、15、16组的山坡上,100多亩板栗基地里,成片的板栗树在骄阳下闪耀着鲜翠欲滴的光泽,它们都将成为山枣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