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养殖阳江鹅(昔日贫困村引来如织游人,残疾贫困户创业奔小康(2))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5|点击次数:
昔日贫困村引来如织游人,残疾贫困户创业奔小康(2)

■阳江市江城区埠场镇那蓬村肉鸽养殖基地2017年建立,2019年给有劳动力贫困户带来人均1000元分红。

白沙街道华陈村:

差异化养殖 狮头鹅带动本村辐射周边

驱车来到白沙街道华陈村,路不宽,但平整畅通,村里干干净净,朴素整洁的党建廉政文化广场后,就是现在的村委和党群服务中心,亮堂堂的,让人心情舒畅。

而5年前的华陈村有多穷?2016年被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检察院派来的第一书记张超雄说,他至今都记得驻村前看华陈村资料时的一个数字,“村集体年收入2800元,我一直以为是少了一个或者两个‘0’。”

脱贫还是要靠产业,既然华陈村没有工业,那就从农业下手。“鹅乸饭是白沙镇最有名的美食,销量大,那我们就养鹅。”但考虑到阳江本地鹅市场饱和,阳江鹅大批上市时才四五元一斤,张超雄和村干部考察后,决定养殖狮头鹅,“既要养鹅,又要寻求更大的市场空间,实现差异化发展。”

2016年9月,华陈村种鹅养殖循环农业基地启动建设,2017年元旦建成,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基地效益可观,规模年年增长,从最初的30亩扩大到300亩,种鹅栏存量从七八千只到3万只,去年年产鹅苗50万只。截至今年4月,种鹅基地评估资产1812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42万元。“2017年到2019年,基地三年归属华陈村的纯利润共57万元,80%分给贫困户,20%分给村集体。”张超雄说,基地今年又要扩大20亩,已经在建。

种鹅基地还为贫困户带来了就业,同时带动了周边村以及村民养鹅。贫困户曾沃河告诉新快报记者,他现在基地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扶贫单位还帮他申请到小额信用贷款,他买了鹅苗和猪苗;妻子也在务工;遇到扶贫的好政策,两个女儿都大学毕业工作了,儿子去年考上了大学,现在一家6口人一年收入近八万元,“感觉日子大有希望。”

因人施策 激发动力贫困家庭稳定脱贫

2017年末的村民大会上,看着大家都领走几千元的分红,贫困户曾吕江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2016年他没有工作,工资收入为零,所以产业分红也是零。

华陈村有9条自然村,贫困户45户120人,其中有劳动力35人。张超雄认为,有劳动力而贫困的人,部分原因就是懒,扶贫是帮扶,不能“养懒人”。因此,华陈村从2017年起就在产业分红中率先采取了“以奖代补”的做法,“年底分红按照当年工资的6%分配,多劳多得,去年最多的一个贫困户拿到了4500元分红。”

实际上,为了让曾吕江尽快外出就业,2017年2月,张超雄到他家走访,向他讲明产业分红的机制,3月,曾吕江就在阳江市找到一份水泥工的工作,如今已经稳定就业,2018年和2019年分别拿到分红3296元、4841元。

现在华陈村的35个有劳动力贫困户全都稳定就业,2019年人均月增收2600元。

对于学生,帮扶的办法则是供他们上学。“都说‘教育是最有价值的投资’,通过这几年的扶贫,我真的是深有体会。”张超雄说,自己参与扶贫五年,刚好见证一个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过程和变化,因此感触特别深。

贫困学子曾小海(化名)2016年考上了广东警官学院,但他家十分贫困,爸爸常年住在精神病院,妈妈靠卖菜挣生活费,还有一个妹妹上小学。“当时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帮扶政策还不明朗,我就把情况上报给了单位,单位号召大家捐款,一共捐了1.1万多元,给了他6000元。”张超雄说,后来除了政策上的教育补贴,珠海市人民检察院每年都给他三四千元补贴,“他非常争气,今年毕业了,前几天告诉我,他考上了深圳的一家派出所。”

2016年的1.1万元捐款中,另外5000元的帮扶对象曾小玲(化名)也于2018年毕业了,现在广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讲到这些孩子的努力和成绩,张超雄非常感慨:“你看,这两个家庭就有希望了呀。”

岗列街道对岸村:

党建先行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岗列街道对岸村曾是阳江赫赫有名的“小香港”。上世纪80年代,因渔业发达,对岸村经济迅速发展,然而,精神文明建设没跟上,赌博和吸毒等恶习让部分村民变得一穷二白,还落下身体残疾,村里经济停滞,治安混乱。2016年,对岸村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263人,其中无劳动力贫困户208人。

现在的对岸村,成为“后进”变“先进”的典型,“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名村”“阳江市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拿了个遍。因为治理成绩突出,对岸村党委书记梁鼓劲还被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改变从何而起?党建先行。梁鼓劲介绍,他在岗列街道党工委的动员下,2011年从外地回村担任村支书,村两委一致认为,要把组织建设放在首位,要转变风气;党员要起带头作用,要为群众服务。监控覆盖全村,加强治安管理;成立党员和干部参加的联防工作队,深夜巡逻;深入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村民诉求和问题,渐渐地,对岸村治安稳定,村民对村委和党员也更加信任。

阳江供电局驻对岸村第一书记蔡华营告诉新快报记者,他驻村以后,对岸村每个月都要开一次党员大会,开展第一书记讲党课及党支部联建等活动。“扶贫以后,对岸村的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更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梁鼓劲补充说。

对岸村四层楼的党群服务中心端庄大气,内部装修朴素,但政务、党建、宣传等工作以及阅览、画画、唱歌等文体活动全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我们的党群服务中心占地1万平方米,除了村委会自有土地,还有村民的土地。村民们愿意把土地让出来建这个楼,就是因为相信村党组织。”梁鼓劲说。

精准扶贫为发展按下“加速键”

经过大力整顿,对岸村的硬件和软件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2014年初,村两委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结合临海资源优势,走以海致富的路子,对岸村的经济蒸蒸日上,精准扶贫的开展,则为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2016年5月以来,帮扶单位、政府等多方筹资279万元,在对岸村打造了渔围养殖、绿萝种植、光伏发电、渔产品交易中心等4个产业项目,贫困户每年增收22.38万元。不过,蔡华营认为,更重要的是,帮扶单位阳江供电局发挥自身优势,投入600多万元,围绕“国家一级渔港新型富美渔村”“融入和美人居环境”及“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等主题开展了电网规划建设,为对岸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电力保障。“现在以及以后,对岸村的工业、养殖业等各种用电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电网改造对我们村的发展大有好处。”梁鼓劲举例说,“比如因为电网升级了,我们去年的渔围租金就多拍了20多万元。”

为解决就业问题,对岸村不仅大力发展渔业,还鼓励村民发展海产品养殖和渔网纺织等产业,发展了3000多亩的渔围、鱼塘及5家渔网纺织厂。贫困户曾少红是残疾人,但她自强不息,在扶贫干部和村委会的帮助下,开起了渔网纺织厂,厂子规模越做越大,目前已带动了3名贫困人员就业。

贫困户李晚妹的丈夫已去世多年,两个儿子都在上学,婆婆年事已高,一家四口的生活都压在她一人身上,曾让她不堪重负。扶贫干部来了以后,不仅落实了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政策,大大减轻了她家的生活压力,还给她在家门口安排了渔网纺织的工作,两分钟就能上岗,非常方便。走访时,她婆婆很高兴地说:“现在生活非常好,村里变化也很大,很感谢你们。”

令人兴奋的是,已脱胎换骨的对岸村正在酝酿着一个大项目。“就是这里,已经申请了国家一级渔港,正在有序推进渔港建设,我敢说,五年以后,对岸村的村民收入又将翻一番。”站在宽阔的入海口处,梁鼓劲信心满满地说。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