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黑羽番鸭的养殖(当前禽病流行情况,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一、禽流感灭活疫苗~刘金华

即使在疫苗免疫鸡后能够产生高效价抗体水平(HI=12log2),鸡只也能够被同居排毒鸡只水平接触传播感染,感染排毒时间长达 4~6d,病毒排放高达 104.25EID50/mL,并且可以在同样高水平抗体鸡只中形成连续传播。该实验证明了为什么我国养禽业一直在持续不断发生 H9N2 亚型禽流感;鸡群中只要存在鸡只感染,无论疫苗免疫抗体水平高低,都可以发生持续传播。因而,临床多年来H9N2 亚型禽流感的流行事实以及实验室研究数据表明,灭活疫苗在预防呼吸道疫病方面存在局限性,血清抗体难以阻止 H9N2 流感病毒对上呼吸道的感染。

二、水禽主要疫病流行现状与趋势~张大丙

2016 年以来,雏鹅痛风在我国养鹅业出现。至 2017 年,该病已在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四川、广东、辽宁、黑龙江等地发生和流行。疾病发生与品种无关,调整饲料配方也不能控制该病的发生。在部分受染鹅群, 1~2 周龄雏鹅死亡率高达 50%,病原学研究发现该病可能与一种新的鹅星状病毒有关。

由经典的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鹅和番鸭小鹅瘟以及由经典的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番鸭三周病仍在流行, 但近两三年来在我国水禽养殖业出现了由鹅细小病毒的变异株和番鸭细小病毒的变异株引起的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由鹅细小病毒的变异株引起的北京鸭和樱桃谷鸭的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备受关注。变异株与经典毒株的抗原性无明显变异。

两种基因型呼肠孤病毒在水禽养殖业流行。水禽呼肠孤病毒基因 1 型主要危害番鸭,引起番鸭白点病。基因 2 型毒株则对不同水禽均构成危害,既可导致鹅和番鸭发生出血性坏死性肝炎,也可导致北京鸭、 樱桃谷鸭和麻鸭发生鸭脾坏死病。 在实验室条件下, 多数分离株可导致北京鸭和樱桃谷鸭出现脾脏坏死病变, 但不会导致鸭只发病和死亡。因此,控制继发感染对于鸭脾坏死病的控制是有益的。

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是危害水禽养殖业的主要细菌病。在商品场,这三种细菌病引起的病变颇为相似,需经细菌分离和鉴定加以鉴别。在种鸭场和种鹅场,大肠杆菌病的影响更为突出,常引起关节炎,影响产蛋率,并导致死淘率上升。耐药性的产生影响药物防治效果。改善环境卫生对水禽细菌病的控制至关重要。

三、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曹永长

肉鸡感染后,饲料报酬降低,肉鸡品质下降,感染鸡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

蛋雏鸡感染后致死率高。感染对其生殖系统会造成永久非可逆损伤,表现为无产蛋高峰、产蛋数量与质量下降。

目前,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国内多种类型毒株并存,目前优势流行毒株仍为 QX 基因型毒株,但 TW 型毒株数目逐渐增加。目前国内对 IB 的防控除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外,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接种来预防和控制该病。在疫苗应用上,除广泛使用的 H120 等 Mass 血清型疫苗外, 4/91 血清型疫苗和 LDT3-A 株疫苗也被逐步使用。在临床上,多采用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的方法。此外,不同基因型 IBV 活疫苗的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对鸡只的免疫效果。

综上所述,严格按照免疫程序,采用不同基因型疫苗株联合免疫,适度增加灭活疫苗使用量,是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防控的关键,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对养禽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雏鹅痛风病~刁有祥

2017 年我国山东、江苏、广东、河南及安徽等地的雏鹅群中发生一种以内脏和关节痛风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给我国养鹅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该病主要发生于 5~20 日龄的雏鹅,死亡率最高可达 50%。患病雏鹅精神沉郁,卧地倦动,采食减少。剖检表现为内脏器官及关节腔的严重尿酸盐沉积,不同品种、使用不同饲料、不同药物的鹅群均有发生,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减少饲喂量均无效。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免疫预防,控制该病应加强对孵化室、孵化器和育雏舍的消毒,防止早期感染。一旦发病,可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以减少尿酸盐的产生,饮水中添加 0.2%~0.3%小苏打,连用 4~5d。

五、蛋鸭常见疾病诊断与综合防控~张存

高致病性禽流感、大肠杆菌病、坦布苏病毒病、鸭瘟、禽霍乱是蛋鸭产蛋期最常见的传染病。

鸭坦布苏病毒病自 2010 年暴发以来,引起鸭和鹅出现严重产蛋下降和死淘率增加,至今已传播到我国所有主要水禽养殖地区。坦布苏病毒还可感染雏鸭和雏鹅引起脑炎,发病雏禽生长障碍,易出现继发感染,导致出栏率下降。 2012 年以来,本病以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为主,在蛋鸭养殖地区,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流行。本病主要发生在春末至秋季,临床表现和病变出现非典型变化,如产蛋下降幅度小、发病率低等。诊断需要依靠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目前已建立了坦布苏病毒 RT-PCR、定量 PCR 和 LAMP等方法。养殖场采用弱毒疫苗或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可以提高产蛋群免疫抗体合格率,具有良好的效果。

鸭瘟和禽霍乱是鸭急性烈性传染病,临床上时有发生,散发或者地方流行性。尽管鸭瘟病毒野毒株与经典毒株 UL2 等基因存在部分碱基突变,但同源性均在 99%以上,弱毒疫苗可以 100%保护野毒株攻击,做好疫苗免疫仍然是鸭瘟防控的关键措施。蛋鸭养殖场禽霍乱的暴发,呈现反复急性发病的特点,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效果不佳, 采用抗生素治疗结合疫苗紧急免疫防控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疫病的流行。

蛋鸭养殖方式粗放,饮水污染严重、粪-口循环持续存在,加上养殖密度高,肠炎和呼吸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季节交替、梅雨季节等天气变化期间频繁发生。蛋鸭大肠杆菌病以卵黄性腹膜炎和肠炎为主要临床病型,可以引起产蛋下降、蛋品劣化、死淘率增加;除了可以选择大肠杆菌病疫苗免疫以外,改善养殖场卫生条件,提升蛋鸭养殖场管理生物安全水平至关重要。建立疫病综合防控技术是蛋鸭养殖场安全生产的保证。一是发展现代化设施养殖模式,采用网上平养、蛋鸭笼养技术等舍饲养殖方式,提高蛋鸭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二是采取合适免疫预防方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坦布苏病毒病、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等进行疫苗免疫和抗体监测,确保产生主动免疫;三是结合实验室诊断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等,及时准确作出疾病诊断和采取高效治疗措施。。

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防控措施思考~磨美兰

提高现有疫苗的免疫滴度;雏鸡获得坚固免疫前的生物安全措施;多种血清型组合的活疫苗;慎用 4/91 疫苗以减少重组;多价油苗和新型疫苗研发。

七、番鸭的新发疫病~黄瑜

胰腺炎型鸭病毒性肝炎:自 2011 年 9 月起,福建、浙江、上海、江西、广东和广西等地 10~35 日龄番鸭和半番鸭陆续出现以胰腺泛黄和出血为特征的疫病,发病率 20%~50%、病死率 52%~80%。雏鹅也见发病。不同品种鸭对 DHAV-1a 的敏感性依次为:雏番鸭>雏半番鸭>樱桃谷雏鸭>雏麻鸭,其特征性肉眼病变为胰腺泛黄和出血,不同于经典肝炎型 DHAV-1 所致的肝脏出血,与经典肝炎型 DHAV-1的组织嗜性存在较大差异。

新型番鸭细小病毒病:感染鸭除部分死亡外主要表现明显生长不良(侏儒)、短喙、翅或(和)脚骨易折断、出栏时残次鸭高为特征。对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MDPV)基因组全长为 5073 nt,具有番鸭细小病毒(MDPV)基因组结构特征。在致病性和感染宿主上, N-MDPV 与经典 MDPV 存在较大差异,后者仅感染雏番鸭,除引起死亡外不引起感染番鸭侏儒、短喙、骨折等;而前者可感染番鸭和半番鸭,且除引起感染鸭死亡外,幸存鸭多表现侏儒、短喙、骨折等。

鸭 3 型腺病毒病:2015 年广东省内雏番鸭发生了一种以肝脏肿大、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疫病,主要见 12~40 日龄黑羽番鸭、白羽番鸭发病,发病率 30%~70%,病死率在 20%~50%。随后,安徽、福建、浙江等地均有发生。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