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平头红养殖(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尼西鸡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作者:杨亚晋 和云凤 陈学礼 刘莉莉 和贵文 郭爱伟

摘 要:尼西鸡是云南特有的家禽品种,因产于香格里拉市尼西乡而得名,当地藏语叫“龙巴下”,是云南20个地方家禽品种中典型的肉蛋兼用型品种,也是我国《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名录》中典型的地方家禽品种,是当地藏族经长期驯化饲养、选育而形成的优良品种,具有体型较小、产蛋高、肉质好、耐粗饲、灵活善飞等特点,在高海拔和气候寒冷的自然环境下适应性好,野外觅食能力强。特殊的养殖环境使尼西鸡成为肉质鲜嫩、风味独特的高原兼用型鸡种。随着这些年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畜禽产品的消费理念不断提升,尼西鸡成为当地人备受欢迎的禽类产品,并将成为云南地区高原生态特色农产品的典型代表。


尼西鸡属于高原兼用型地方品种,主产区位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海拔2 300~3 300 m的半山区和高寒地区,主要分布于尼西乡、东旺乡、格咱乡等乡镇。香格里拉属于高原盆地与河谷相间的山地高原地貌,境内雪山林立、河谷深切、气候寒冷、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水草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达85%。尼西鸡是当地藏族在金沙江高原河谷地区的气候环境下,经过长期选育驯化而形成的地方品种,较好的养殖环境和天然的生态屏障使得尼西鸡成为集肉、蛋品质鲜美香嫩的畜禽产品。上世纪70至8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外来家禽品种的引入,尼西鸡杂交混交使其遗传资源的纯度和基因保存受到了严重影响。在2001年迪庆藏族自治州尼西鸡存栏仅1.9万羽[1],云南省相关部门和香格里拉市畜牧局在2003年开始扶持建立尼西鸡规模养殖户,纯种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尼西鸡在养殖户数和养殖数量上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并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优质家禽产品。本文通过对香格里拉市尼西乡尼西鸡的养殖现状调查和分析,为尼西鸡作为高原生态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1 尼西鸡体型外貌及品种特征

尼西鸡体型小而紧凑、体质结实、身体灵活。头尾翘立,多为平头,少数为凤头。喙短粗略弯曲、呈黑色,微曲平直无钩,虹彩呈金黄色或橘红色。单冠直立,冠、肉髯、耳叶多呈红色。公鸡冠大,母鸡冠薄,颈细长,胸深前突,胫有黑、青、黄等色。皮肤多呈白色,少数为黑色。腿细长,趾黑色无毛,全身被毛紧密,绒毛较多,尾羽发达。公鸡羽色多为黑红色、黄红色,镰羽发达。黄红公鸡主翼羽、尾羽和镰羽黑色镶边,胫羽和鞍羽金黄色或红褐色。母鸡羽色多为黑色,少数为白、黄麻、白麻杂花色。雏鸡羽色多为黑色,少数麻色和斑点花色[1]。

尼西鸡经当地藏族长期选育形成了稳定的肉蛋兼用型品种。根据尼西乡养殖场调查统计,尼西鸡公鸡140~160日龄开啼,母鸡180~200日龄开产,年产蛋180~200枚,平均蛋重40~45 g。母鸡平均利用年限为3年左右。一般养殖公母比例为1∶8,种蛋受精率85%~90%,受精蛋自然孵化率为79%~85%。农户散养育雏期60日龄。雏鸡成活率较低、母鸡就巢性较弱。尼西鸡一般12~15月龄出栏,1岁以后公鸡体重可达1.2~1.6 kg,母鸡体重可达1.0~1.2 kg。屠宰率不高,半净膛率公鸡约75%、母鸡约70%,肉质香嫩,是当地松茸气煲鸡和酒蒸鸡的特定原料。

2 尼西鸡生产性能特征

选取香格里拉市尼西乡规模养殖户林下放养的12月龄尼西鸡60羽,公母各半,参照NY/T 823—2004标准[2]进行活体数据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生态放养状态下的尼西鸡生长速度较慢,12月龄以上才能达到1 kg以上,公母鸡体重差异显著。在相同的体重范围内,尼西鸡的体尺指标与同属高原型的阿坝州藏鸡和云南独龙鸡比较接近[3],从体型上均属高脚型鸡种,而体重和体斜长指标均低于黄羽杂交配套型鸡种[4]。刘永等[5]研究表明,笼养状态下公母尼西鸡在16周龄后体重即可达到1 kg以上。说明饲养方式和营养水平对尼西鸡的生长发育也有较大的影响。

表1 12月龄尼西鸡体重和体尺指标(n=30)


性别

体重/kg

体斜长/cm

胸围/cm

胸宽/cm

龙骨长/cm

胫长/cm

胫围/cm


公鸡

1.17±0.35

19.20±0.58

22.60±1.08

7.92±0.68

12.7±0.66

12.40±0.24

4.60±0.40


母鸡

1.01±0.36*

18.40±0.68

19.80±0.58

8.31±0.13

11.2±0.37

10.90±0.49*

4.80±0.25

注:*表示差异显着(P<0.05)

对12月龄尼西鸡蛋品质相关指标分析表明,尼西鸡平均蛋重(40.58±0.56)g,蛋形指数(1.38±0.01),蛋壳厚度(0.33±0.02)mm,蛋黄色泽(8.21±0.47)级,哈氏单位(82.42±0.65),蛋黄比率(31.99±0.39)%,蛋壳颜色为粉白色。与平均蛋重为55~65 g的海兰褐蛋鸡和罗曼蛋鸡相比[6,7],尼西鸡蛋的平均蛋重均低于商品鸡蛋重,蛋形指数大于1.35,大多呈椭圆形,而蛋黄比率和色泽均较好,无泄黄等现象。除了遗传力和环境的影响,还可通过饲养管理来改善尼西鸡营养水平来提高其生长和产蛋性能。

3 高原特色尼西鸡的品种形成及养殖现状

尼西乡是尼西鸡的主要产区,约占全州笼养量60%~80%,其余零散分布于格咱乡、东旺乡等地农户家中。其外貌、生态特征与家鸡的祖先红然原鸡非常相似,具有耐受性强、耐粗饲、野外觅食能力强等特点,适宜高海拔地区养殖。1983年香格里拉尼西鸡存栏仅2.5万羽,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尼西鸡由传统自给模式转向经济养殖模式。

尽管农民养殖积极性高,但受到上世纪80年代肉类消费需求不断上涨的影响,外来良种家禽扩张饲养,使得尼西鸡的养殖规模急剧下降,无序杂交引起遗传资源流失。2002年香格里拉市畜牧局曾编写《尼西鸡保种开发利用项目建议书》,提出尼西鸡遗传资源的保护建议,开发高原尼西鸡养殖业。香格里拉市畜牧局和云南省相关部门在2003 年开始扶持建立第一个尼西鸡规模养殖户,存栏种母鸡918羽,种公鸡260羽,年育成雏鸡近万羽[1]。随着养殖户和纯种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从早期的年存栏不足5 000羽到2017年存栏超过12万羽[8],有5 000羽以上存栏养殖户14户[9],除少数专业养殖场以外,其余大部分为农户散养。目前尚未进行系统选育,无规范的保种场。

4 高原特色尼西鸡遗传资源保护的建议

通过微卫星表型分析,尼西鸡是一类具有独特群体遗传特性的高原地方鸡种[10],于1987年录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1],1989年录入《中国家禽品种志》[12],2011年录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13],2020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14]。在2015年的云省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中,共收录20个云南地方家禽(鸡)品种,其中目前尚未建立保种场或保护区且当地存栏量较少的家禽有6种,分别为:独龙鸡、德宏鸡、蒙自斗鸡、尼西鸡、坡芽山鸡和威信鸡[1]。因此,作为我国珍贵的家禽遗传资源品种和优质的高原农产品,需要对尼西鸡品种资源加以保护和扩繁。尼西鸡遗传资源的保护当务之急是建立保种场,保种场的保种效果要优于保护区,因为保种场可以较好地保持原有品种的固有遗传特性,避免群体在长期的生产中受到杂交污染。采取保种场与保护区相结合的方式,以保种场集中保种为主,建立以全同胞系谱为基础的家系,各家系等量留种、随机交配。但保种场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员工的积极性和保种措施需要以经济效益为动力来推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鼓励推进区域性保护区进行生产扩繁并实现养殖效益。

建立尼西鸡保种场需要科学合理的保种方法:一是要控制尼西鸡群体数量,保证足够数量的混合家系,实行家系保种的公鸡家系数不少于60羽,配种母鸡总数不少于300羽,群体保种公鸡数不少于100羽,与配母鸡数不少于300羽。活体基因库公鸡数可减半。二是在保种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尼西鸡种群群体结构,制定家系等量留种随机交配的方法[15]。每个家系选留1羽公鸡后代,每羽母鸡选留1羽母鸡后代作为留种个体。每次家系留种需要做好详细的系谱记录。三是在品种选配的过程中,要采取系谱间随机交配的方式,避免人工选择和近交,明确区分保种个体和混种个体。四是保种场中尼西鸡的公母比例以1∶1较理想,而实际保种工作中可以为1∶5[16]。最后,在保种工作中需要做好每一代表型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定期进行遗传多样性分子监测,保证保种效果和保种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尼西鸡的保种工作需要当地相关部门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展资源调查、遗传多样性检测、制定科学合理的保种方法和开发利用,建立资源基因库,为尼西鸡保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5 高原特色尼西鸡养殖发展前景

尼西鸡体型轻小灵活,产蛋量较高,抗病力强,不足之处为生长周期较长,但肉蛋品质鲜美香嫩,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是当今人们所追求的绿色、生态、健康的农产品。当地以尼西鸡为主要原料的松茸炖鸡、酒蒸鸡和药膳鸡汤也是外地游客来到香格里拉喜食的烹饪佳品。随着当地政府和企业对高原特色农产品的不断推广,大中型城市对安全优质禽肉蛋的需求增加,尼西鸡产品的对外输出也不断增加。尽管目前尼西鸡的单户养殖量和总存栏量有大幅度提升,而在缺乏保种场且仅有少数为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模式情况下,随着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和高原优质家禽产品的不断输出,尼西鸡的肉蛋供应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尼西鸡在香格里拉的市场售价为80~100元/kg,而在大中型城市超市及网络销售平台售价可达350~400元/kg;尼西鸡蛋1.5~2元/枚,而市场上笼养土杂鸡售价25~30元/kg,鸡蛋0.7~1.0元/枚。由于尼西鸡养殖量不大,偶尔有农民带到市场卖,大部分要到农民家中购买或被外销机构定向销售,货源不固定。因此,尼西鸡养殖业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纯种饲养的尼西鸡作为商品鸡属于高端农产品,上市总体效益有限,可借鉴黄羽肉鸡的养殖模式,将商品鸡和尼西鸡通过杂交配套,保留尼西鸡大部分品种特性,以地方品种和生态养殖为亮点作为中端农产品来提升总体效益,以新品种的开发和销售来反哺尼西鸡的品种资源保护。但需要注意的是杂交配套的商品鸡和尼西纯种鸡需要分区域饲养,避免长期混养造成遗传资源流失。因此,尼西鸡养殖业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在建立好保种繁育场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品种资源和养殖技术,将养殖保种场和保护区结合起来,保种场提供种源,利用政府鼓励、企业带头、以点带面、农户参与、统一收购的模式促进养殖生产,以尼西乡及周边乡镇为商品鸡主要养殖区域,放养、粗饲为主,带动地方家禽品种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在养殖环境方面,充分利用香格里拉丰富的山地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殖,相关科研院所和当地养殖技术推广单位,定期向养殖户开展繁育养殖管理技术培训,提高当地养殖户的回报收入和养殖积极性,把尼西鸡养殖打造成一个具有的香格里拉特色的规模养殖业,以生态、绿色食品的特点成为云贵高原特色农产品。

6 结论

尼西鸡是我国稀有的优良小型地方鸡种,其特有的遗传资源对香格里拉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建立专业的尼西鸡保种场和保护区是稳定发展当地特色尼西鸡养殖业的重要前提。建立保种场不仅能可以保护地方品种的优良基因,还能促进当地尼西鸡的分散养殖。尼西鸡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能飞善跑的特点,将其与香格里拉丰富的灌木丛、林地资源相结合推广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将成为西南山地特色的生态畜牧业优势项目。在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扩大尼西鸡饲养量,以保种场+公司+农户,以点带面的协作生产养殖模式,使尼西鸡在香格里拉地区的存栏量不断增加。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可以促进香格里拉生态畜牧业发展,形成优质特色的高原尼西鸡养殖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杨亚晋,女,硕士,实验师;*郭爱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家禽营养与肠道健康,

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2015FD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60650,31460609);

作者:杨亚晋 和云凤 陈学礼 刘莉莉 和贵文 郭爱伟 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高原生物研究所

来源:《畜牧与兽医》期刊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