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安徽养殖鹅是真的吗(安徽人工养殖扬子鳄,突破万条)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来源:大皖新闻

“打不过大鹅”“爱吃旺旺雪饼”“看老奶奶洗衣服被敲头”……在不少网友们的镜头下,扬子鳄总是一副“呆萌”的模样。

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扬子鳄,“战斗力”真的这么弱吗?

近日,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宣城市的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在规模化精养池边,尽管记者小心翼翼地靠近,在岸边休憩的扬子鳄还是有所察觉,并迅速“逃”入池中,只将头顶露出水面。

安徽人工养殖扬子鳄,突破万条!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扬子鳄养殖基地,目前,人工养殖的扬子鳄已超过一万条。从产卵,到孵化为幼鳄,再到喂养、繁育,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扬子鳄宝宝“伙食”真好

6月27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巡护繁殖区时,发现了今年首窝扬子鳄鳄卵,共计17枚。这意味着,保护区2023年鳄卵孵化工作正式开始了。

“扬子鳄的寿命和人差不多,根据个体差异不同,大约在8至10岁性成熟,最佳的繁殖期大概10年左右。”张雪松是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动物管理科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扬子鳄一年产一次卵,每次几枚到几十枚不等。发现扬子鳄卵之后,他们通常会带回“家”孵化,由于能够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也不会有被其它野生动物偷食的风险,整体的成活率会比野外高很多。

刚孵出的小鳄鱼腹内还有剩余卵黄,通常要等半个月左右,待卵黄被吸收后才能开始喂食。正式喂食前,工作人员还会用工具吊起小肉条、小鱼条,诱导幼鳄进行主动“捕食”。

“小鳄鱼的食物以黑鱼、鲤鱼等鱼类为主,还会添加兔肉、牛肉、鸡肉、鸭肉、田螺、河蚌等辅食。”张雪松说,这些食物可不能直接投喂,鱼类要去头、去尾、去骨,只留下鱼肉,再与其他的辅食、微量元素等进行配比、混合、打成泥。

据了解,幼鳄的成长需要充足的营养,一般一周只停喂一天。成年扬子鳄,三天左右喂食一次,每次吃饱即可。“以一条1.8米长的扬子鳄为例,一次喂2、3斤重的鱼就能吃得很饱了。”张雪松说,扬子鳄的成长很有意思:身长1米时,体重可能只有几斤,但之后每长长一些,体重就呈几倍的增长,一般身长2米的扬子鳄,体重能达到100斤左右。

“别看扬子鳄全身鳞甲、满嘴尖牙,他们的体型在世界鳄类中算是偏小型的,性格非常温顺,也怕人。”张雪松记得,每次进行野外放归之前,他们需要将符合条件的扬子鳄从池中“逮”出来,只要工作人员一进到池子里,扬子鳄们全都吓跑了。

“不过,在扬子鳄筑巢、产卵期间会有护巢行为,比平时看似凶猛一些,遇到异常情况会主动攻击。”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确保“优生优育”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鳄类,民间俗称“土龙”或“猪婆龙”,目前的野外种群几乎都分布在我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

据介绍,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两国科学工作者曾进行过一次联合调查,结果表明,当时扬子鳄的野外种群数量还不到500条。

为了对扬子鳄进行抢救性保护,1979年,安徽省扬子鳄养殖场在宣城创建,最早一批“入住”的是科研人员从野外救护的212条扬子鳄。在此基础上,1983年建立了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1982年,安徽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198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保护区人工养殖的扬子鳄数量已有一万余条。

“这里的扬子鳄主要分为繁殖鳄和普通存栏鳄两大类,最早一批212条扬子鳄被称作‘亲本鳄’,承担着最初的繁育任务。”张雪松表示,经过多年的繁育和探索,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批扬子鳄产卵、孵化出了“子一代”鳄鱼,此后,“子一代”又繁育出了“子二代”,标志着我国扬子鳄人工繁育由鳄到蛋、再由蛋到鳄的整个生物周期全部完成。

能够被选为繁殖鳄,条件可谓十分“苛刻”。以前,科研人员会在所有性成熟的适龄扬子鳄中,挑选生长较好、体型适中的扬子鳄作为繁殖鳄。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科研人员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种鳄的遗传背景进行检测分析,筛选出遗传距离较远的个体配对繁殖,避免“近亲衰退”现象的发生,确保扬子鳄繁育质量。

“每年的6月下旬到7月中旬,是扬子鳄的产卵期,大约经过60天左右的孵化,小扬子鳄会在9月孵出。”张雪松解释说,人工繁育的扬子鳄所产的鳄卵,都是由人工进行孵化的,对于放归的扬子鳄来说,如果出现了野外产卵,通常会就地自然孵化。

放归前要植入识别芯片并野化训练

2019年起,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开展规模化扬子鳄野外放归,5年累计放归扬子鳄1500条。目前,这些放归的扬子鳄大部分已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并开始繁育后代。

根据《2022年扬子鳄野外种群资源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22年5月,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在1074条左右,野外种群数量和繁殖能力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扬子鳄野外放归和物种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其实,安徽对扬子鳄的野外放归可以追溯到2001年。2001年11月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启动“扬子鳄保护与放归自然工程”,该工程为国家15个野生动植物重点拯救项目之一。

“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从2003年正式开始,第一年,我们试验性地放归了3条扬子鳄,之后的2006年到2018年,每年都进行了小规模的试验性放归,共计108条。”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保护科负责人蒋宣清说,最初,他们在放归扬子鳄的尾巴根部捆绑了无线电信标,不过,由于电池只能维持半年左右,信号搜寻也有一定的难度,之后改为卫星追踪器。

那么,这些放归的扬子鳄主要生活在哪里?活动规律如何呢?

“通过我们的监测平台,能够获取扬子鳄的位置、环境温度等信息。从目前搜集到的数据来看,大部分放归后的扬子鳄都在放归地点附近活动,也有一部分向外迁徙。”蒋宣清表示,向外迁徙的扬子鳄又分为两种情况,有的迁徙后在外定居,有的则会返回放归地冬眠,等天气回暖后再外出活动。

不仅如此,每一条扬子鳄的皮下都会注射一枚芯片,如同它们的“身份证”,包括性别、体重、体长、放归地等信息。“在今后的巡查或救助工作中,只需要用读码器扫一下,就能读取到这些信息,帮助科研人员判断扬子鳄放归后的生长情况、活动规律等。”

由于长时间人工养殖,怎样保证放归后的扬子鳄更好地适应野外环境?据了解,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宣城高井庙建立了扬子鳄野化训练区,模拟野外扬子鳄生存环境,放归前,扬子鳄都会在这里进行野外生存技能训练,让它们练习自主觅食、营造洞穴等。

一次,保护区的巡护人员发现了一只2021年野外放归的雌鳄,她刚产下一窝卵,这是她回归自然后,次年产出的第一窝卵。“这证明了扬子鳄经过科学的野化训练后,能够适应野外放归区的自然环境,也证明了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成功。”

安徽人工养殖扬子鳄,突破万条!安徽人工养殖扬子鳄,突破万条!

蒋宣清告诉记者,通过对放归扬子鳄的监测,科研人员发现,不同的野外种群之间交流并不多。在今后的扬子鳄保护工作中,它们将进一步扩大扬子鳄的野外生存空间,并建立起种群交流的“廊道”,为扬子鳄野外种群的稳定增长打下基础。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来源:大皖新闻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