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海南白莲鹅养殖(峨蔓镇王坡村委会贫困户刘圣加:“养鹅,让我插上致富的翅膀”)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0|点击次数:


峨蔓镇王坡村委会贫困户刘圣加:“养鹅,让我插上致富的翅膀”

基地工人正在给白莲鹅喂食。 记者 罗鑫 摄

据《今日儋州》消息 在峨蔓镇王坡村委会新刘村有一个白莲鹅养殖基地,基地主人刘圣加通过养殖白莲鹅成功脱贫致富的故事远近皆知。7月18日,记者慕名走进刘圣加的白莲鹅养殖基地,采访他的养鹅心得,体会他的养鹅艰辛,探听他的养鹅故事,分享他的养鹅经验。

穷则思变 脱贫养鹅

刚走进基地,记者就被狠狠的“惊了”眼球,上千只白莲鹅在打闹嬉戏,在林木中不时奔走觅食。

洁白的羽毛不掺一点杂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耀眼。见到有陌生人来,这些白莲鹅伸长了脖子嘎嘎嘎嘎不停地叫唤着,主动想要靠近,但是当记者走上前去触摸它们时,它们又一股脑的散开了,最后在刘圣加的帮助下,记者终于触碰到了这群可爱的家伙。

刘圣加告诉记者,因为没有文化且没有特长技能,他最早是在三亚养猪,收入一直不乐观,微薄的经济收入难于维持家庭开支,回到家乡后因生活困难成了贫困户。随着孩子上学,家庭负担逐年加重。眼瞅着周边的不少村民都奔上了小康路,他也下定决心创业,立志做出一番事业,改变家庭拮据的生活状况。

可是,创业资金从哪里来?刘圣加为此犯愁,毕竟,几万元的启动资金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就是天文数字,这让他一度的退缩了。

“幸好有扶贫产业贷款好政策!”刘圣加说,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7年,当时,峨蔓镇政府携手市信用社和海南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全镇大力推广白莲鹅养殖,采取“公司+产业+农信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由市信用社给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贫困户分散养殖白莲鹅,公司负责对所有养殖户开展“五统一”全程服务,即统一配送鹅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成鹅和鹅蛋、统一销售。

2017年8月,刘圣加在他的帮扶责任人朱光镇长的鼓励引导下向市信用社贷款7万元搭建棚舍、引通水源、平整地面、铺水泥,并购进了660只鹅苗。自此,刘圣加开始踏上养鹅的道路,养殖白莲鹅,为他插上了致富的翅膀。

辛勤耕耘 事业红火

喂食、放养、检查基地设施、打扫卫生…… 盛夏的中午,伴着此起彼伏的鹅叫声,刘圣加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养鹅工作。刘圣加把刚割下来的野草放进打磨机切碎后作为饲料倒入白莲鹅的进食槽,只见雪白健壮的成鹅和活泼机灵的仔鹅争先恐后地拼抢起来,不时伸伸修长的脖子,十分逗人。

“别看它们现在小,长肉快着哩。”刘圣加指着一群仔鹅说。记者随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头顶鹅黄的小家伙们正舒展翅膀,在水池里嬉戏。

通过将近一年的养殖实践,目前刘圣加成了养鹅的行家里手。目前,刘圣加根据鹅的生活习性,专门为他的“致富鹅”搭建了规范的鹅舍,为它们定制“营养餐”,配备“游泳池”。鹅住得舒适,吃的东西有营养,产蛋自然也多。刘圣加说,一只母鹅一年能产70多枚蛋,一枚蛋按保底价算4.5元一个,能收入300多块钱,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雏鹅到成鹅出栏大概70天左右,一年能养多批,每批养殖1500只左右,成鹅有8至10斤重。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公司收购价12.5元每斤,除去饲养成本,每批卖成鹅利润可达8000元,加上出售鹅蛋的利润,年纯收入有望达到5万元,”谈起养鹅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刘圣加喜笑颜开。

如今,刘圣加的养鹅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当问及他下一步有何打算时,刘圣加表示,想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吸引一些伙伴加入,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致富的同时形成更大的产业规模效益。(记者罗鑫 实习生李家梦 编辑李晓晖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