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淡水鱼苗养殖场(谢鸡镇鱼苗孵化年产值约5亿元,每年超10亿尾鱼苗游向全国)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1|点击次数:
谢鸡镇鱼苗孵化年产值约5亿元,每年超10亿尾鱼苗游向全国

第92期《南方日报.高州视窗》A2版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暖暖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稻田,吹皱了静静流淌的小河,小鱼苗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瞅瞅生机勃勃的大地。

高州地处粤西南部,气候温和,自然环境优美,发展鱼苗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谢鸡镇不少农户开展淡水鱼苗养殖和孵化,鱼苗产业年产值接近5亿元,每年有超10亿尾鱼苗游向全国,其发展历史、从业人员、养殖面积在茂名市各镇中首屈一指。

由于目前谢鸡镇鱼苗养殖产业处于散、小、低的状态,未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现代化发展,如何更好发展壮大该产业值得思考。

耄耋老人回忆行业风云变化

“这批罗非鱼马上就要出苗了,大家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在高州市明梅水产种苗有限公司的鱼苗孵化养殖场内,公司总经理崔中明正在仔细察看鱼苗的孵化情况,反复叮嘱技术人员调整好温度、水质、氧气等参数,而87岁的崔焕斌也在旁边紧盯鱼池。

崔焕斌是崔中明的老师傅,两人同时在谢鸡镇鱼苗养殖场工作过,崔中明的鱼苗养殖技巧都是和崔焕斌学来的。虽然崔焕斌早已退休,但是还会经常到鱼苗场看看。

“我们的鱼苗卖到了新疆,那里很多老客户养鱼都是用我们的鱼苗,小鱼苗成了大家致富的宝贝。”当笔者问起他曾经从事鱼苗养殖的经历时,谢鸡镇低坑村87岁的崔焕斌满脸自豪。

谢鸡镇鱼苗孵化年产值约5亿元,每年超10亿尾鱼苗游向全国

崔中明在罗非鱼推介会上展示他的“作品“。受访者供图

据崔焕斌介绍,村里鱼苗孵化养殖的历史已有上百年。他的祖辈和父辈都是远近闻名的养鱼能人,在耳濡目染中他也学会了养殖种鱼和孵化鱼苗。看好鱼苗产业的发展前景,自十几岁开始他就投身这个行业,不仅壮大家族产业,还将养殖技术传授给全国各地的同行。

每年的清明和谷雨时节,成熟的种鱼正值盛产期,勤劳的低坑村人就会肩挑竹箩到西江口捕捞野生鱼苗。“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交通不便,我们都是走路去的,每次都要走四五天。为了第一时间拿到优质的鱼苗,在路上都不敢停歇。”崔焕斌说。

随着市场对鱼苗的需求不断增加,野生状态下的鱼苗是供不应求的,这样人工孵化鱼苗就很有市场。而人工孵化技术是关键。

“我们做了大量实验,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慢慢摸索出新的方法,掌握了人工低温孵化鱼苗技术。”崔焕斌说,因所育鱼苗生病少、长得快、耐运输,自新中国成立后,越来越多的客户向他购买鱼苗。

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大兴水利建成了高州水库,水利设施途经谢鸡镇,渔业养殖得到蓬勃发展。当时,低坑村的鱼苗养殖技术能手响应国家号召,建立了谢鸡镇鱼苗养殖场和低坑村养殖场,使谢鸡镇成了当时较早养殖鱼苗的专业镇。

谢鸡镇鱼苗孵化年产值约5亿元,每年超10亿尾鱼苗游向全国

20世纪80年代,谢鸡镇人民公社鱼苗场和谢鸡村大队鱼苗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每年上缴五六万元的承包费给政府,不仅壮大村集体经济,更创造了当时谢鸡镇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政府的经济支柱。

发展至1985年,受镇内养殖水面制约,低坑村的村民带着先进的技术向外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开始到珠三角等地推广鱼苗养殖技术,至今已经发展遍布整个广东省及广西、云南、四川、湖南、江西等部分地区,建有大量独资或合资的鱼苗养殖场。

时至今日,谢鸡镇鱼苗养殖基地已达300多亩,在外经营注册养殖户达200多家,若把外出经营户计算在内,所带动的产值高达20亿元。

小小鱼苗游出专业村致富路

民间素有“二三月,春水起”的说法,鱼苗孵化养殖基地也迎来了销售旺季,不少养殖户抢抓春投春放的时机,到鱼苗场采购各种鱼苗。

“看天吃饭”,受季节、天气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一网下去能捞到多少、捞到哪些谁也说不准……这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谢鸡鱼苗繁育的真实写照。当时鱼苗繁育主要依靠捕捞野生鱼苗,养大后再卖给养殖户,生产经营非常不稳定。

谢鸡镇鱼苗孵化年产值约5亿元,每年超10亿尾鱼苗游向全国

鱼苗即将被装车送到客户手中。受访者供图

只有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才能真正摆脱看天吃饭的困境。为了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崔中明建立了高州市明梅水产种苗有限公司,打造“亲鱼—鱼卵—鱼苗”生产链,一步一个脚印将工厂化培育鱼苗的模式发展壮大。

“很多地方只在春夏孵化鱼苗,我们这儿气候好,四季都可以开展孵化。尽管秋冬产量低一些,但收益仍比较可观。”崔中明说,由于鱼苗品质上乘,经常有外地客商慕名而来参观和订购。“如今我们正在申请创建示范性产业园,未来鱼苗会销往更多地方。”驻谢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陈盛絮说。

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是提高城市发展能级、增强集聚功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群众发展鱼苗养殖孵化积极性很高,产业发展效果日益显现。”谢鸡镇谢鸡村村委会主任崔晓波介绍。

整个谢鸡村养殖水面约300亩,可以改造、升级、规范化的鱼塘面积约有200多亩。上世纪末,谢鸡村鱼苗养殖辐射带动周边的新联、罗迪坑、甘园等行政村,约5000人投身这个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谢鸡村及附近村大部分的育苗户都普遍奔康致富。

在谢鸡村,可以看到很多两层半、三层半的小洋楼,石米或马赛克的外墙、渐变色瓷片装饰的护栏,带有明显的20世纪90年代富裕家庭崇尚的装修风格。

目前,数以千万计的罗非苗、加州鲈苗、金草鱼、金大头、土塘鲺、白鲳等各种淡水鱼苗在这里繁殖、生长,被销往全国各地。如今高州正以谢鸡镇为核心,向周边乡镇拓展,推动全市鱼苗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互联网带来发展机遇与挑战

“Hello老铁们,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养殖的小鱼苗……”在谢鸡鱼苗直播间,主播崔建东正在向网友们推介各类鱼苗。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鱼苗产业的网络销售渠道逐步被打开。

20年前,购物平台还没有那么完善,当时低坑村里的年轻人组成网络销售团队,通过百度发帖的形式助力鱼苗销售。“我线上第一单来自深圳,客户在百度贴吧看到我的鱼苗,就马上联系我预订了2000万尾。”崔中明回想起来脸上充满笑容,互联网为他打开了新世界。

谢鸡镇鱼苗孵化年产值约5亿元,每年超10亿尾鱼苗游向全国

到了2013年,村里的年轻人紧跟时代潮流纷纷在淘宝开设网店,网上销量占到七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如今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为鱼苗销售搭建了“近距离、高效率、广范围”的产销对接平台,让销售变得更加立体、便捷。

即使鱼苗的养殖技术、销售渠道都走在同行前列,鱼苗养殖想要成为谢鸡镇的龙头产业,道路还十分漫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谢鸡镇近一半的池塘老化、年久失修、淤积严重,鱼池水质监测系统、增氧机、投饵机、注排水、道路和生产用电用房等养殖设施不配套,渔业发展扶持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鱼苗产业的发展。

受地理环境制约,谢鸡镇没有形成固定相对集中的销售市场,产销对接不畅,没有建立起品牌效应,本地水产品批量进入省外市场还存在一定困难。网上销售同样受限于地理位置,由于谢鸡镇地处粤西边远山区,离机场、高铁站都有一定的距离,对鱼苗的运输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在技术上也比较落后,鱼苗养殖各个环节过度依赖人工,没有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在水质、水温、日照、采光、气温等方面的控制程度还比较粗糙,仍需进一步提高鱼苗生产技术。

互联网让信息传播得更快,资源得到共享,搭上销售快车,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由于目前全国各地鱼苗养殖技术不断成熟,在互联网时代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虽然谢鸡镇鱼苗产业有一定的定价权,但价格浮动较大,市场指导价难以形成统一,无法完胜其他地方的鱼苗。

“下一步,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运营企业通过科学的生产流程、先进的管理模式、丰富多样的营销方式,将谢鸡鱼苗养殖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鱼苗集散地。”陈盛絮说,他十分看好鱼苗产业的发展,也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一线实践

云浮新兴新城:鲶鱼产业 “跃”出新高度

发展镇域经济是希望通过扎实推进一批项目建设,促进中心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充分发挥中心镇联结城乡、辐射农村的重要作用。而其中,产业发展是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城镇拥有广东省最大的胡子鲶育苗孵化基地,鱼苗孵化年产量很高。凭借便利的交通和优质的水源,新城镇大力发展塘鲺鱼苗育种产业,如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技术成熟,市场认可。

壮大镇域经济,推动鱼苗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城镇是谢鸡镇学习的样本。

据统计,该镇鲶鱼苗孵化年产量达几十亿尾(主要为胡子鲶、生鱼、鲶鱼),供应到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的养殖户,村民人均年收入约20万元,致力建成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给地。

胡子鲶就是市民熟悉的本地塘鲺鱼,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一种河鲜,过去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鱼塘、溪流,肉质鲜美。1984年新城镇坡边都吉村一村民数次试验,探索出成功的塘鲺鱼育苗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村民纷纷学习他的技术,都吉村逐渐成为鱼苗育种专业村。

上世纪末,都吉村鱼苗育种辐射带动周边的布龙、三挺、下坪、布坪、庞村等村。经30多年的发展,都吉村及附近村大部分的育苗户都普遍奔康致富。“几十年来都吉村人都是从事这个副业,总体上整个村收入水平还可以,成熟的产业链让大部分村民生活都比较富裕。”村民纷纷说。

该镇着力打造“一镇一业”特色产业——鱼苗养殖基地,并确定“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杂交大口鲶鱼苗孵化技术普及到全镇,为广大村民提供鱼苗、饲料及养殖技术指导,推动鱼苗育种向特色乡村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延伸。

“谢鸡发展鱼苗养殖的历史更悠久,从业人员也更多,但是目前发展后劲明显逊色于新城。”崔中明说,新城镇自上而下都十分重视产业的传承与发展,政府牵头引进了很多扶持资金,当地的鱼苗养殖老板也十分乐于分享最新的技术,这些都是谢鸡欠缺的地方。

好风凭借力,他山之石可攻玉。无论是新兴镇还是谢鸡镇,都要牢牢握住产业这块发展的压舱石,发展高质高效农业,激发农村发展活力。通过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将鱼苗养殖产业发展成水产养殖界知名的育苗育种镇。

【撰文】邓美芸

【通讯员】陈盛絮

【作者】 邓美芸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