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新化养殖鸡(老支书眼里的新变化④冷水江市光明村党支部原书记刘登照:光明新村大放光明)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视频加载中...

老支书眼里的新变化④冷水江市光明村党支部原书记刘登照:光明新村大放光明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小平 邹娜妮

通讯员 李亮 王美慧

【村庄介绍】

冷水江市三尖镇光明村,位于冷水江市、新化县、新邵县三地交界处,地处偏远、山路崎岖,全村林地8000多亩,“八山一水一分田”。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贫困村,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

2013年,一边修路架桥引水大搞基础建设,一边大力发展黄桃产业。10年间,光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云峰”黄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名录,种植规模达4000亩。村集体收入从2013年的0元增至2022年的40万元,人均年收入从800多元增至23500元。

老支书眼里的新变化④冷水江市光明村党支部原书记刘登照:光明新村大放光明

冷水江市三尖镇光明村的黄桃林开花了。 通讯员 摄

【蜕变故事】

秋雨过后,山里的空气格外清新。这座被“藏在”山里的村庄,就是冷水江市三尖镇光明村。

10月26日,记者越过群山,寻访“光明”。

路两旁,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小洋楼依山而建。“这10年大伙儿腰包鼓了,生活大变样!我当支书那会儿,行路难、引水难,家家户户背井离乡讨生活,如今生活变了样。”同行的光明村老支书刘登照说,自2013年全村发展黄桃产业以来,许多人靠种桃发了财,建起新房。

从1993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至2005年卸任,刘登照把美好年华献给了光明村。退休后,他没有跟子女住到城里去享福,而是留下来,继续参与、见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老支书眼里的新变化④冷水江市光明村党支部原书记刘登照:光明新村大放光明

桃林与民居相得益彰,通村通组公路成为产业发展的“黄金路”。 通讯员 摄

修通了路、引来了水,搬开落后“绊脚石”

曾几何时,路是光明村人的心头痛——从进村口到村里最高处光明顶,高差达到480米,丘壑纵横,山路崎岖。“坡上喊话坡下听,走路走得腿抽筋”,道出了心酸过往。

“必须改变落后的交通面貌,否则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在一次村民代表会上,刘登照等老党员掷地有声地说。

村支两委争资金、跑项目,筹工筹劳一年年推进,拉通、拓宽、提质,修通第一条2.18公里的进村炒砂路,成为连接山上山下的“黄金路”。

10年来,光明村修建一条条出山路、民心路,通组到户的水泥路达32公里,产业路超14公里,不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宽敞的水泥路上,村民刘明武赶着几头牛迎面而来。他说:“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我才敢放心搞养殖。今年养了100多只鸡、20多只羊、6头牛,预计收入6万多元。”

抬脚坐上客班车,蔬果都往城里卖。如今,光明村通了公交车,半小时一班,33路到禾青镇,34路直达冷水江城区。

“有路,才有出路;有水,才有生机。”刘登照回忆,10年前,水是光明村的“奢侈品”,村民经常需要翻山越岭找水、挑水。10年来,冷水江市税务局、工会、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相继帮扶支持,娄底市政协接棒乡村振兴,重点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难题。

村干部带领村民跋山涉水找水源,邀请专家现场“把脉问诊”,制订光明村的水利发展规划。村里的水利设施从无到有,建成大小20座蓄水池、1万多米灌溉管道,自来水入户率达97%,村民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

老支书眼里的新变化④冷水江市光明村党支部原书记刘登照:光明新村大放光明

光明村种植的水云峰黄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目前全村种植规模达4000亩,不少村民在基地上务工增收。 李亮 摄

种下黄桃、搞活产业,荒山变成“花果山”

金秋染丛林。山坡上,桃林里,村民忙着给黄桃树剪枝、施肥。

“刚来那一年,山上荆棘齐人高,还挂烂了省里来考察的专家的衣服。”水云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蒋红云说。2013年她返乡创业,虽然专家说这里日照充足、土壤富硒含铁,特别适合黄桃生长,但见到山陡岭峭、荒芜驳杂,她打起退堂鼓。

村民的真诚,将她留了下来。

“企业家支持光明村发展,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刘登照说,村干部带着村民上山帮忙,开荒山、除杂草,架电线、挖水渠,硬是栽下了700亩黄桃林。

2016年,“水云峰”黄桃首度挂果,最高含糖量18%,远超10%的国标,口感香甜,售价最高每公斤178元,还供不应求。村里抓住机遇,成立风清种养合作社,家家栽下“产业树”。2020年,“水云峰”黄桃被认证为全省首个黄桃类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并制订“水云峰”黄桃栽培技术标准。为提升产品附加值,黄桃酒、黄桃罐头等深加工产业链已启动建设。

“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有60万元?”刘登照问同行的村党总支书记刘海军。

“只多不少。”刘海军笑呵呵地介绍,全村种植突破4000亩,其中水云峰公司流转3000亩种植黄桃,本村的合作社种了1000亩,去年村集体收入30万元,今年预计50万元;还有光伏发电站的10万元收益。

“村民入股有股金,流转土地有租金,就近务工有薪金,荒山变成‘花果山’,村民生活好甜蜜!”刘登照感慨。

书记领跑、干群同心,光明村更加“光明”

从一穷二白到村强民富,邻村人总问,光明村为何能发展得这么好?

“我们有一个好带头人,时时刻刻都把乡亲们的事放在心上。”刘登照对“徒弟”刘海军赞不绝口。

2005年换届选举,老支书用一份“家乡需要你,速回”的电报召回正在建设三峡的刘海军。

当时,刘海军事业正旺,月入近2000元。“我的父亲曾经也是村支书,两位老人一起让我回来,我必须回来。”

自接棒后,为了修路引水,刘海军带领村民挖土修路、翻山找水,一锤一钎、肩挑背扛,磨破了肩膀……做人端正、做事勤恳的刘海军很快获得了全村人的认可,在党员和群众中威望高、人气也高。

有了“主心骨”,光明村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党员主动作为,干群团结一心,乡贤积极反哺,文明乡风涤荡,“面子”美,“里子”实。

在村支书岗位一干18年,刘海军两鬓爬满了白发。精准扶贫期间,发生了让他铭记一生的一幕:2016年换届选举时,他主动让贤提出辞职,村民得知后堵在了他家门口不准他走,许多村民难过得掉了眼泪。

“老支书的信任,村民的挽留,坚定了我留下来的决心。”刘海军说,村集体收入要向100万元冲刺,光明村会更加“光明”!

【村民感言】

老党员刘放开:

我们农村并不比城市差,住的是小洋楼,出门有公交,喝的是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快递还能送到村里,尤其是能在家门口务工,我非常知足。

村民刘道坚:

过去,我住在又矮又烂的老房子里,雨季潮湿冰冷,冬季寒风刺骨。易地扶贫搬迁,我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如今,白天在合作社上班,晚上到安置点和老朋友玩棋牌,生活无忧无虑。

返乡创业老板蒋红云:

以前的路不好走,尤其是下雨天,车常常陷在烂泥里,每次都是热心的村民帮我推车解困。10年来,村支两委带领全村人支持我们发展产业,大伙儿真诚留客、甘于奉献,深深地打动了我。

(原载于10月30日湖南日报10版)光明新村大放光明-----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