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畜禽养殖业问题(今年禽料“问题”频发,这六种状况养鸡户须高度警惕)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2|点击次数:

俄乌交战以来粮食行情波动剧烈,畜禽饲料的生产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冲击。国内畜牧业在经历2019年的“狂飙”之后,国内养殖龙头在2020年开始提高杠杆野蛮扩张。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国内经济形势面临巨大挑战、消费力显著下降的背景下,畜禽养殖产能面临严重过剩,致使近两年养殖业哀嚎一片。三黄鸡行情也因此持续低迷,直至今年7月底三黄鸡市场才出现较大力度的反弹,从严重亏损转为微利。

养殖成本是养鸡的核心要素,而疾病防控能力是决定养殖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加强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鸡群的发病率,但一些顽疾源于饲料或饮水,特别是饲料方面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则更容易让养殖户措手不及。若是以下这几种疾病成为养鸡顽疾,除了提升管理水平之外,还须考虑饲料是否出了“状况”。

今年禽料“问题”频发,这六种状况养鸡户须高度警惕

一、顽固肠炎、肠毒综合症

对于有经验的养殖户或专业技术人员,鸡肠炎和肠毒综合征的诊治难度并不大,对症用药后1~2天即可明显见效,一般3~5天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轻重而定)。如果肠道感染成为鸡场的顽疾,养殖户在能确定饮水卫生、安全的情况下,必须考虑饲料因素。饲料品质不佳或投喂不当均易引发肠炎或肠毒综合症。肠道反复受损,极易造成顽固性感染,球虫的发病率也会随之悄然上升,致使鸡群死淘率显著增加。

今年禽料“问题”频发,这六种状况养鸡户须高度警惕

二、肾炎

在相同种源和管理方式,投喂不同厂家饲料的情况下,其中一批鸡群常发生肾肿大、充血、出血或坏死等症状时,养殖户必须高度重视。临床表现为鸡群饮水量显著增加,出现排米汤样或水样粪便,鸡群逐渐出现脱水、消瘦、皮肤紧致、腿胫部干枯等症状,垫料变湿、发出恶臭,陆续出现死鸡。解剖可见的显著特征是鸡肾肿大、充血或出血,个别也会出现法氏囊和腺胃乳头轻微肿胀,其他脏器则可能无明显病变。

今年禽料“问题”频发,这六种状况养鸡户须高度警惕

三、严重的腺肌胃炎

近年腺肌胃炎问题较为普遍,有经验的养殖户会重视定期预防。若是鸡群频繁发生非常严重的腺肌胃炎,时常出现腺肌胃增生、糜烂,肠黏膜受损等症状。腺肌胃炎很难治愈,因此在鸡群发病时不要一味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须考虑饲料品质或投喂方式是否存在问题。

今年禽料“问题”频发,这六种状况养鸡户须高度警惕

四、鸡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颈麻痹软弱无力,鸡双翅、鸡喙垂落于地难以抬起,个别嘴微张,双腿瘫痪匍匐,羽毛蓬松易拔除,闭目嗜睡,任由群内鸡啄羽毛直至出血,如同死鸡,无任何反应。极度昏迷几小时后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障碍,病死鸡的鸡冠鲜红。鸡群敏感、易受惊吓,中毒较轻的接近时突然奋起尖叫,受惊后跑不多远便伏地,易捕捉。出现严重腹泻,肛门周边羽毛沾尿酸盐。

本病一般发病突然但康复缓慢。剖检病死鸡气管、心肝、腺胃、盲肠等无明显病变,肠道有出血、坏死。

本病夏秋季最为高发,苍蝇叮过病尸产生的蛆中存有大量的肉毒梭菌,鸡啄食后,因肉毒梭菌产生毒素进而引起中毒。在解剖过程中个别病死鸡嗉囊内可见蛆虫。此外,若饲料中添加的血粉、肉粉品质低劣或饲料生产环节把关不严,很容易因肉毒梭菌毒素导致鸡群中毒。

今年禽料“问题”频发,这六种状况养鸡户须高度警惕

五、呼吸道感染

霉菌感染易导致鸡群免疫系统出现免疫抑制,免疫应答失败,使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出现炎症和损伤(如气囊炎,炎症非常顽固难愈),并发或继发感染也较为严重(如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温和型禽流感、支原体、败血性大肠杆菌、坏死性肠炎等混合感染)。多数情况下,病鸡解剖可见气囊浑浊、附着有明显的霉菌菌团,肝脏和脾脏肿大、充血,甚至出血或坏死,胰腺、肾脏肿大、充血或出血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鸡群前期免疫接种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鸡群抗病力显著减弱,不仅会出现顽固的呼吸道感染,还会导致料肉比、死淘率显著上升。建议及时了解使用该厂家饲料的其他养殖户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今年禽料“问题”频发,这六种状况养鸡户须高度警惕

六、啄肛、啄羽、脱毛

鸡舍内光线太强、鸡群密度过大、营养不均衡、营养元素缺乏、消化系统反复受损等因素均可能导致鸡群啄肛、啄羽,甚至脱毛。若是环境、密度、疾病防控等均良好的情况下,时常添加复合多维、氨基酸等,甚至断喙处理后鸡群很快又反复啄肛、啄羽,此时不应排除饲料配方或饲料品质出问题的可能性。切勿盲目采取措施,建议及时了解使用该厂家饲料的其他养殖户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今年禽料“问题”频发,这六种状况养鸡户须高度警惕

以上六种情况在饲料原料价格高位运行时极易“遭遇”。一般技术人员在初期很难直接断定是因饲料品质导致的此类问题,甚至有时发现问题所在也不便直言(其中原因懂的都懂)。全价饲料为数十种原料成分的组合物质,厂家偶尔也会根据原料行情变化做出微调。建议养殖户平日多与同行交流,学会及时的自查自纠。在饲料运输、储存和投喂习惯等方面做到科学规范,避免在这些环节出问题导致饲料品质下降,尽量从细节方面规避风险。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