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绍兴鸭养殖技术(稻鸭共生:一田双收的新“稻”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1-26|点击次数: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谭红)报道:“哔哔哔……”,随着一阵阵短促的哨声响起,活动在稻田下的鸭子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成群结队的上岸吃食,不断发出“嘎嘎嘎”的欢快叫声。

“稻在水中摇,鸭在稻间游。” 8月25日上午,瑞昌市稻鸭共生示范基地现场,正是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在这里,瑞昌市碧盛农业专业合作联合社,通过“稻鸭共生”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双收。

稻鸭共生:一田双收的新“稻”路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江西农业大学等相关人员合影

一田双收每亩增收592.5

“采用稻鸭共生技术模式,可以少打农药、少施肥、水稻产量增加、加上鸭子的收入,每亩增收592.5元。”瑞昌市碧盛农业专业合作联合社理事长范海南介绍。

自稻鸭共生技术模式推广以来,瑞昌市横港镇稻鸭共生养殖从最初的农户3户,面积不到百亩,发展到如今的农户60多户,面积2万多亩,蛋鸭20多万羽。

稻鸭共生:一田双收的新“稻”路

养在稻田中的绍兴白脖鸭

据测算,一只鸭子在稻田放养期间能产生10kg鸭粪,每放养10只鸭子,排泄的粪便所含的养分相当于尿素3.8~4.2kg、过磷酸钙16~17 kg、氯化钾1.3~1.9 kg。鸭子在稻田中产生的粪便随排泄、随搅拌、随吸收,肥料利用率高、肥效显著,可提高土壤肥力18%以上,使水稻生长更好。同时,鸭子浑水松土,通气增氧,减低土壤有害物质危害水稻,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深扎,现场看到养鸭稻田长势喜人,表现为叶片增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成穗率增大、抗病抗倒性强。最后测产,每亩田要高出20kg以上。

范海南介绍,采用稻鸭共生技术模式,每亩可节约农药成本(含人工)149元、化肥成本平均节省52.5元;水稻产量增加20 kg,稻鸭谷市场价每公斤高出0.44元,两相叠加每亩增收291元;稻鸭共生示范区每亩10只鸭子创纯收入100元,以上4项合计每亩增收592.5元。另外,稻鸭共生还可增加土壤肥力18%以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生态模式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柴桑区岷山乡另一稻鸭共生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基地,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一片生机勃勃景色。

“数年前,这里良田抛荒、池塘干涸,是无数倒在城市化进程下的‘空心村’之一。”该基地负责人李升彬告诉记者。自己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开始思考能否将这些荒废的土地流转过来,按照生态农业的标准开展生产,让家乡的土地恢复往日的生机,也为市场供应真正健康有机的食品。

稻鸭共生:一田双收的新“稻”路

稻鸭共生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基地

2016,国家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于是在家乡乡亲们大力支持下,迅速流转了自己原生产队连片400余亩抛荒地。采用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虫、除草,鸭稻共作技术新模式,生产出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大米。

“稻鸭共生确实是一个相当好的生产模式。”一见面,李升彬就不自觉地夸起来了稻鸭共生模式。他告诉记者,鸭子一方面有旺盛的杂食性,能直接取食或捕食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另一方面鸭子在稻丛间不停地行走使得稻田杂草被踩踏而长不起来。所以整个基地没有使用一滴农药,没有使用化肥,这样生产出来的大米不但有机,还含有富硒。

同时,还能达到增产的效果。通过3年的产量报告,自己实验基地的水稻亩产量年年攀升,由第一年的400多公斤/亩,第二年500多公斤/亩,第三年600多公斤/亩。

稻鸭共生不仅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稻、鸭品质,有利于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业;还能达到减药、省工节本高效的要求,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种粮大户的经济效益增加了,种粮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粮食安全也就真正可能确保了,社会效益显著。

江西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翁贞林表示,稻鸭共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技术上适用、经济上合理、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接受的传统农业技术,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生态模式。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