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天府肉鹅养殖(鹅业发展与发展新思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2-01|点击次数:
鹅业发展与发展新思路

本文对鹅业发展的基本概况,鹅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鹅常规育种和分子遗传标记育种与利用的基本思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全面系统分析指出:育种投入资金少,鹅季节性繁殖,产品深加工水平低,市场信息系统不健全,饲养方式落后,加工龙头企业分布不均匀等是我国鹅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在鹅的育种方面,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遗传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抗病育种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育种等技术,是鹅业未来育种的发展趋势。

鹅属于草食水禽,开展鹅的育种和产业化开发,符合我国发展节粮高效畜牧业的总战略,对充分发挥利用当地资源,如农作物副产品、荒山野草等,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种草业,增加绿色植被,有利于保护生态。另外,鹅为草食动物,抗病力很强,生长发育快,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繁殖,添加剂使用少,因而其产品为上等的绿色食品,对促进人类的健康非常有益。因而,我国鹅育种工作相对落后,不能满足产业化要求,严重制约了我国鹅产业化进程。因此,采用传统方法与生物技术育种技术相互结合进行我国鹅品种(系)的选育与改良,加快鹅的育种进程已迫在眉睫。

1 鹅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1.1 国内外鹅业发展状况

据统计,我国鹅的产量占世界鹅总产量的86%以上。2002年我国鹅的饲养量达到6.97亿只;2003年,世界鹅存栏量为24712.2万只,出栏量为53347.8万只,而我国的鹅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了21600万只和49416.8万只,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至2004年我国鹅的饲养量已近8亿只。我国鹅的主要生产地分布在江苏(年产约7000~9 000万只);山东(年产约5 500万只);四川、吉林、安徽、河南、黑龙江、福建(年产各约3 000~4 000万只)等省[1]。

1.2 国内外市场对鹅产品的需求

1.2.1 鹅肉

国际鹅肉需求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俄罗斯、中亚各国、中东伊斯兰教国家都喜食鹅肉,在德国一个圣诞节期间就需要近500万只鹅。欧洲鹅肉的价格高于鸡肉2-3倍,法国则高3.5倍。欧洲鹅肉进口量最多,年进口37625吨占世界总量的78.05%,其次是亚洲,进口量为9716吨,占世界总量的20.15%。国内鹅产品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省市。我国南方有5亿多人喜食鹅肉,市场非常广阔。在肉类市场消费份额中,鹅肉已从10年前的1%上升到5%,目前仍呈上升趋势。[2]

1.2.2 鹅绒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不断变化,对轻、软、美、暖的羽绒和毛皮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鹅羽毛、羽绒和鹅皮制品能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全世界每年总产优质鹅羽绒5万多吨,中国3万吨,占69%,其中大部分用于原料和制品出口,创汇10多亿美元。国际上1吨含绒70%的羽绒售价高达4.5万美元,活体拔绒1吨平均6-10万美元。世界上羽绒品质最好的是罗马尼亚白鹅,其次是中国的皖西白鹅。皖西白鹅以其绒朵大、弹性好而闻名中外,是发展鹅羽绒的良好品种。[2,3]

1.2.3 鹅肥肝

鹅肥肝的生产大国主要集中在欧洲,其中以法国和匈牙利产量最高,而法国则是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其肥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每年消费3400吨。近几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鹅肥肝消费热潮,如: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目前,国际市场上鹅肥肝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鹅肥肝的年需求量为9000吨,尚缺口4000吨,优质肥肝在国际上1公斤售价高达40美元,很多国家大量生产,出口创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的市场需求业开始旺盛起来,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和澳门等一些大中城市的宾馆、酒店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平均价格在每千克260-300元人民币左右。[3,4]

1.3 鹅的品种

根据国家畜禽资源管理委员会调查,我国现有鹅品种27个,其中6个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鹅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从体型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型。大型有狮头鹅;中型有皖西白鹅、溆浦鹅、江山白鹅、浙东白鹅、四川白鹅、雁鹅、合浦鹅、道州灰鹅、钢鹅、长白鹅、永康灰鹅等;小型有五龙鹅、太湖鹅、乌鬃鹅、籽鹅、长乐鹅、伊犁鹅、阳江鹅、闽北白鹅、扬州鹅、南溪白鹅等。

从羽毛颜色分白色、灰色两大系列。白鹅有五龙鹅(豁眼鹅)、四川白鹅、浙东白鹅、扬州白鹅、闽北白鹅、舟山白鹅、河北白鹅、承德白鹅、上海白鹅、皖西白鹅、太湖鹅、籽鹅、长百鹅、南溪白鹅、浦城白鹅、江山白鹅、溆浦鹅、四季鹅等;灰鹅有雁鹅、狮头鹅、乌鬃鹅(清远鹅)、马岗鹅、阳江鹅、合浦鹅、长乐鹅、道州灰鹅、伊犁鹅、永康灰鹅、钢鹅等。

从生产性能分产肉、产蛋、产绒、产肥肝四类。产肉:我国大中型鹅种的生长速度很快,肉质较好,均可作肉用鹅,其中以狮头鹅、溆浦鹅、浙东白鹅、皖西白鹅较为突出;产蛋:我国产蛋量高的鹅种较多,有产蛋量堪称世界之最的五龙鹅,还有籽鹅、太湖鹅、扬州鹅、四川白鹅等;产绒:产绒以白鹅最好,主要有皖西白鹅、浙东白鹅、四川白鹅、承德白鹅等;产肥肝:国内狮头鹅、溆浦鹅、合浦鹅肥肝的性能很突出;而太湖鹅、浙东白鹅、长白鹅也有很大潜力。

目前我国还从国外引进了朗德鹅、莱茵鹅、丽佳鹅等世界著名鹅种:朗德鹅产于法国,是世界上产肥肝性能最好的鹅种;莱茵鹅产于德国,是世界著名的中型绒肉兼用型鹅种;丽佳鹅产于丹麦,是著名的肉蛋兼用型鹅种。

1.4 鹅的育种近况

我国鹅的育种工作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四川和吉林等省市高等院校进行,现介绍几个主要鹅品种的育种情况。

(1)莱阳农学院以王宝维教授为主的课题组20多年来对五龙鹅进行保种选育,育成了具有豁眼特征的白色小型鹅品种。经过选育的五龙鹅种产蛋量达到每年90-120个,蛋重平均为135克,种蛋受精率95%,受精蛋孵化率90%以上,种鹅产蛋期成活率95%以上。育成的快长系,商品代仔鹅56日龄体重3000g以上,成活率95%以上。

(2)扬州大学赵万里教授等人组成的鹅育种课题组,经十多年的研究,已培育成功具有优质肉和产蛋率较高的扬州白鹅,其仔鹅70日龄体重3500克左右,年产蛋70-75个。2002年通过了江苏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3)四川农业大学王继文教授等人利用引进鹅种和地方良种的优良基因库,十多年来采用现代遗传学理论和育种手段,选育出遗传性能稳定的天府肉鹅配套系。种鹅年产蛋量85-90个,种蛋受精率88%-92%。商品代肉鹅在放牧补饲饲养条件下,10周龄活重4200克左右,成活率97%。

(4)吉林农业大学吴伟教授等人的课题组承担了“吉林白鹅配套系选育”、“吉林白鹅配套系的扩繁与中试”项目,经过多年来潜心研究,培育出农大系列鹅高产新品系:农大Ⅰ号肉用新品系、农大Ⅱ号高绒新品系和农大Ⅲ号蛋多新品系。

1. 5 初步探索种草养鹅模式

种草集约化养鹅技术可以提高养鹅生产效益和农业整体效益,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传统种养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我国科研工作者在种草养鹅模式领域已作了大量研究工作,赵立等研究了吉林农大I号白鹅(肉用品系)对以草木樨、籽粒苋和玉米秸作为三种纤维源的日粮的代谢利用情况[5];王健已扬州鹅为试验素材,选用五种不同苜蓿草粉添加日粮进行了鹅的早期饲养试验[6];王宝维等对五龙鹅对黑麦草、墨西哥玉米、苜蓿草等优质牧草的消化代谢规律及饲养标准也进行了大量研究[7,8],为促进种草养鹅模式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鹅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育种工作滞后产业化要求

中国具有丰富的鹅种资源,但长期以来,各地方品种多采用闭锁繁育,没有形成科学的选育制度和培育方法,投入资金少而且分算。品种(系)选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刚刚开始,传统品种已不能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要。虽然,经过育种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近几年来我国已经培育出了五龙鹅、扬州白鹅、天府肉鹅和吉林白鹅等一系列优质高产的新品种(系),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鹅种的选育程度还比较低;同一个品种内的个体,在遗传结构、核心群数量、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因素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鹅产业化的进程。

2.2难以保障全年均衡生产

鹅多具有季节性繁殖习性,产蛋性能低、周期短,休产期长;夏季炎热季节与北方的冬季鹅几乎停产,难以保证全年连续饲养加工。通过调整日粮营养水平、缩短就巢期和控制光照等措施来进行反季节生产有一些研究报道,但是,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鹅的反季节繁殖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3产品深加工水平亟待提高

我国鹅产品屠宰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相对滞后,深加工品种单一,附加值低,遏制了鹅业产业化发展。鹅的产品深加工意义十分重大,首先鹅产品深加工可以增加产品品种,使鹅产品不再局限于整胴体、羽绒、肥肝、蛋等的简单产品,而且能扩大产品市场,增加产品销售渠道,从而增加产品的销量;鹅产品深加工还可延长产品保存期,有利于产品销售和保持产品市场价格稳定。

2.4 市场信息系统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水禽信息体系尚未形成,农户和小规模生产者获得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难以准确判断评估市场的供求关系、风险、生产成本和收益,往往造成盲目生产、销售困难重重、经济损失惨重。市场信息体系能够帮助生产者了解国内外鹅产品的供求关系、贸易水平、价格变动趋势、产品品质要求、相关产业动态,以指导生产经营者制订生产计划,避免盲目生产造成损失。因此,信息技术在养鹅业中的充分利用,是解决我国养鹅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5 饲养方式落后

我国是养鹅大国,但是大规模的养鹅龙头企业不多,商品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程度较低。鹅的饲养以农户散养居多,导致鹅的生长缓慢,饲养周期长,缺乏市场竞争力。加上农民对鹅配套饲养技术的系统知识缺乏了解,信息不灵,生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对养鹅生产防疫意识淡薄,饲养的环境条件差,造成鹅的死亡率较高,严重的影响了养鹅的经济效益,从而限制了养鹅业的发展。

2.6加工龙头企业分布不均匀

目前,我国鹅的屠宰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南方少数几个地区,北方龙头企业很少,导致南方鹅源缺乏,北方养鹅户却找不到收购厂家,或者被中间商贩低价收购,大大挫伤了农户养鹅的积极性。山东、河北等北方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河流水库丰富,交通方便,气候适宜,疫病发生率较少,是发展养鹅业良好地域。为此,建议企业家们加强投资,各地政府给予宏观调控,在该地区创建鹅饲养、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以带动该地区养鹅业的快速发展。

3 鹅的育种与利用新思路

3.1 鹅常规育种与利用的基本思路

我国现阶段鹅的常规育种与利用工作重点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地方良种的世代选育、不同地方品种间的杂交改良、国外优良鹅种对地方品种的改良和品系(种)配套生产。

3.1.1地方良种的世代选育

莱阳农学院运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育种理论,采用群体继代选育、BLUP育种技术及分子遗传标记等手段,在原来蛋用系的基础上,对五龙鹅开展了早期生长速度的选育,提高其肉用性能,育成了五龙鹅快长系。各个选择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快长系的早期体重与成年体重,体重与半潜水长、喙宽、自然胸围、胫围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对五龙鹅快长系早期选种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3.1.2地方品种间的杂交改良

虽然我国具有丰富的品种资源,但各地方品种间长期进行闭锁繁育,遗传基础狭窄,使得各地方品种间的生产性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育种工作者对不同地方品种进行杂交,充分利用后代的杂种优势来改良鹅的生产性能。陈兵等利用四川白鹅(公)、皖西白鹅(公)与太湖鹅(母)杂交,结果表明:杂交组仔鹅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肉质均显著的高于太湖鹅[9]。骆国胜等用四川白鹅(公)与四季鹅(母)杂交,结果表明:杂交鹅生长速度极显著高于四季鹅[10]。由于通过不同地方品种间杂交能够有效的改良鹅的生产性能,因此研究者需要寻求最优的杂交组合。

3.1.3 国外鹅种对地方品种的改良

我国的多数地方品种繁殖性能较好,而早期生长速度和产肉产肝性能则相对较差,因此研究引进了一些具有高产肉产肝性能的优良品种(如朗德鹅、莱茵鹅等)与本地鹅进行杂交,来改良本地鹅的生产性能。有研究报道,用郎德鹅与隆昌鹅(称郎隆鹅)和莱茵鹅与隆昌鹅(称莱隆鹅)进行杂交,结果表明,80日龄体重郎隆鹅极显著的高于莱隆鹅,而莱隆鹅又显著高于隆昌鹅,肥肝重郎隆鹅极显著的高于莱隆鹅和隆昌鹅。周孝峰等报道用郎德鹅、莱茵鹅为父本来改良四季鹅,杂交后代生产速度、饲料转化率明显高于四季鹅纯繁组及四川白鹅与四季鹅的杂交后代,而且屠体质量较好[11]。因此利用国外的一些优良品种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能够有效地提高地方品种的生产性能。

3.1.4 实施品系(种)配套生产

国内外鹅产业化生产中普遍存在着种鹅产蛋量、受精率和孵化率低的问题,每只种鹅所提供的鹅苗较少,实施鹅的产业化生产较为困难。利用我国小型鹅种良好的繁殖性能,同重型或中型鹅进行配套杂交,建立具有特色的商用配套品系,能够表现出良好的配套杂交效果,既可提高商品鹅的增重速度,又可以增加种鹅鹅苗繁殖数量,有利于实施肉鹅良种产业化。如中国鹅中的豁眼鹅、四川白鹅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是配套系中理想的母系。皖西白鹅、溆浦鹅、浙东白鹅具有较好的产肉、产毛和肥肝性能,如果加以系统选育,提高早期生长速度及其一致性,则可以培育成配套系中的优良父系。同时可用中国鹅与引进的优良鹅种进行配套生产。郎德鹅和莱茵鹅均能有效地提高中国鹅早期生长速度。如要培育生产肥肝的品系,则可用郎德鹅与本地品种配套。如要求能够生产纯白色的羽毛、羽绒,则可用莱茵鹅与中国白鹅配套。

3.2 分子遗传标记育种的基本思路

目前育种专家采用现代测试手段对鹅血液中酶和蛋白多肽、酶的活性、DNA指纹等进行测试,统计分析并探索其规律性,进行标记,提供育种、选种、选配信息进行早选,亦可摸索某些指标与性能间的相关性,作为一种选择的依据。

3.2.1 DNA标记技术

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DNA标记技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DNA标记技术,包括基因组DNA限制性酶切、电泳分离、southen转移与异性探针杂交检测基因组的PRLPS。另一类是以PCR为基础的DNA标记技术,包括RAPD、ALFP、DNA扩增指纹(DNA)、SSCP、SSR、SNP、引物判别PCR(AP-PCR)等。还有一类是卫星DNA、小卫星DNA、微卫星DNA。

莱阳农学院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五龙鹅及杂交后代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进化关系,从1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条多态性丰富、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引物,对五龙鹅及杂交种(脑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分析。共扩增出近150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9条带,其中90多条带存在多态性,占60%。杂交后代豁眼鹅及非豁眼鹅种的等位基因条带出现差异变化,为从分子水平探讨五龙鹅分子标记及其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3.2.2 数量性状位点和标记辅助选择

数量性状位点(QTL)是一特定染色体片断,是对某一数量性状有一定决定作用的单个基因或微效多基因簇。分析动物主要经济性状的QTL在基因组中的位置及其对表型的贡献,主要依赖于遗传连锁图谱。目前一些主基因,如猪的氟烷敏感基因、牛的双肌基因、鸡的矮小基因等的定位均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公认,并已开始在育种实践中应用。

标记辅助选择是在基因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DNA标记技术来对动物数量性状座位进行直接选择,或通过标记辅助渗入有利基因,以达到更有效的改良动物的目的。标记辅助选择由于充分利用了表型、系谱和遗传标记的信息,与只利用表型和系谱信息的常规选种方法相比,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同时由于标记辅助选择不易受环境的影响,且没有性别、年龄的限制,因而允许进行早期选种,可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选择强度,从而提高选种的效率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限性性状、低遗传力性状及难以测量的性状,其优越性就更为明显。

莱阳农学院以著名的地方特色品种五龙鹅和隆昌鹅组合杂交,采用(SDS)PAGE技术对五龙鹅及杂交后代的血液蛋白质进行多态分析。结果表明:在还原条件下,全血样品更能显示出蛋白质的多态变化,优化杂交后代鹅的蛋白质结构出现新的亚基组分S1~S5,清蛋白(Alb)和转铁蛋白(Tf)受多等位基因支配,其差异变化的频率直接或间接与生产性能相关。

另外,用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对五龙鹅及杂交后代血液酯酶(Est)进行了遗传变异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五龙鹅及杂交后代在Est~1区中C1,C2,C3带的表型、基因型和基因频率较高,而且与五龙鹅豁眼性状特征一致相关,可作为构成五龙鹅品种豁眼性状特征的Est生化分子标记。

3.2.3 转基因育种

转基因技术操作自1980年首先在小鼠上获得成功后,迅速被转移到其它动物生产上,在动物育种、医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已得到了多种转基因动物,突破了常规育种的限制,实现了基因在动物间的交流,使育种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建立给动物生长速度、胴体品质和饲料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肉质的改善带来了希望。

3.2.4 抗病育种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已逐渐将畜禽育种的目标转向适应性、抗病性和繁殖力上面,培育出一些家禽抗病品种和品系。在鹅育种过程中对抗病基因型的遗传选择,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提高免疫力可以改善疫苗接种效果和减少细菌感染,从而减少药物残留;可减少大量的疫苗和药物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然而,由于抗病性这一类性状遗传力较低,按照传统的育种方法,即使有目的地选择,每代所获得的遗传也极其有限。转基因工程和反义核酸技术等的应用,将会对鹅育种工作发挥巨大影响。

目前,莱阳农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等研究单位的专家正在进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和热休克蛋白(HSP)在鹅抗病育种中的基础研究,期望在此领域有所突破。

3.2.5 计算机信息技术育种

21世纪是高新技术畜牧业应用大发展的时期,以基因工程为主的生物技术将会为我国畜牧业发展开辟广阔前景,也是使畜牧业生产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期间,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鹅育种,可以建立资源数据库、进行遗传评估、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图像分析、参考网络信息和智能专家系统,使鹅育种工作得以高效、快捷、准确的进行,让有关的新信息技术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总之,在未来的鹅育种中,不同技术、学科间的交叉将更加紧密,鹅育种工作将是遗传学理论、生物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育种学家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从目前鹅育种的整个发展趋势来可以预见,伴随着分子遗传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免疫遗传与抗病育种、计算机信息技术育种等技术的应用,中国鹅业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请收藏或到朋友圈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