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野鸡养殖围网(河南这里发现全球极危鸟类物种,叔侄俩为保护它们,挖断通往繁殖地的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2-02|点击次数: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吴智星/文 记者时硕 见习记者 刘鸿翔 图/视频

“爸爸,你在哪儿嘞?”

“我给湖里嘞。”

“你又去拍鸟了?”

“你咋知道我去拍鸟了?”

“天天就知道拍鸟。”

视频加载中...

以上是五岁的儿子与其父亲刘东洋的对话。他们提到的湖,指的是河南封丘县陈桥东湖湿地(以下简称“东湖湿地”)。1996年之前,那里还是当地居民随意倒放生活污水的东大荒,而在刘继恩和刘东洋叔侄20多年的保护下,东大荒已经变成鸟类的天堂。

河南这里发现全球极危鸟类物种,叔侄俩为保护它们,挖断通往繁殖地的路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东湖黄河湿地

【1】鸟是他的孩子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河南这里发现全球极危鸟类物种,叔侄俩为保护它们,挖断通往繁殖地的路

大雨洗礼过后,黄河边的天蓝得喜人。鵟立于高处,巡视着自己的领地,而在东湖湿地深处,“叽叽”“喳喳”“啾啾”,百鸟鸣叫声不断。运气好的话,能看到叼起鱼儿吃的鹭鸟。

湖面如镜,两只青头潜鸭在水面上游弋。虽说叫青头,但从远处看,它们的脑袋是黑色的,只有在阳光的反射下,才能看出那原本的色调。

河南这里发现全球极危鸟类物种,叔侄俩为保护它们,挖断通往繁殖地的路

突然间,另一只青头潜鸭扑腾起翅膀,在水面上滑行了几米后,飞向天空。它的翅膀扇动的频率很高,看起来笨笨的,但是很可爱,用时髦的话叫“丑萌”。前面的两只倒也自在,不为其所动。

在几千米开外的监控室,东湖湿地负责人刘东洋注视着这一切。

“5月,是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的繁殖季。这种珍稀的鸟类存世不足千只,属于全球极危物种。”他用手指着监控屏幕上的青头潜鸭说。

相比儿子,刘东洋陪青头潜鸭的时间可能更多。

每天早上不到7点,他就会抵达湿地。监控室是他的第一站。去年上半年,新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湿地安装了两个高清监控,覆盖了青头潜鸭经常的活动区域。

清楚了青头潜鸭的方位后,他会扛着相机,开着电船前往湿地深处的鸟棚进行实地观测。

河南这里发现全球极危鸟类物种,叔侄俩为保护它们,挖断通往繁殖地的路

船至中途,刘东洋关闭了电门,改用人工划桨的方式前行。他说,青头潜鸭是种敏感的鸟类,听到莫名的响动就会飞走,“这样做就是怕打扰到它们。”

看得出来,他经常划桨:划桨呈“七” 字,避免船身左右摆动的同时又增加了船速。到岸,用木桨作桩,他熟练地固定好了船。

棚外,随处可见泛白的鸟粪。墙上掏了好几个洞,伸出镜头,刘东洋寻找着游匿的青头潜鸭。在他身后的草地上,放着一张瑜伽垫,那是他拍累了后用来休憩的简易床。5年来,刘东洋像看孩子一样照看鸟儿。

河南这里发现全球极危鸟类物种,叔侄俩为保护它们,挖断通往繁殖地的路

因为还要管理度假区饭店的事情,刘东洋回到家,通常要等到晚上9点多了。那时候,刘东洋三个年幼的孩子都已入眠。

他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因为我起得早、回得晚,孩子们好几次问孩儿他妈,爸爸是不是又出差了?”

刘东洋又补充说:“这些年,孩儿她妈是真正受累了。”

在监控室,河南商报记者也见到了刘东洋的2岁多的小儿子。不过,刘东洋当时并未仔细介绍,他只是摸了摸孩子的脸,又去监控上看鸟了。

【2】呵护出来的天堂

回到办公室,刘东洋会把拍摄到的照片和数据汇集整理,并发给相关科研单位和河南省鸟类专家、郑州师范学院自然博物馆馆长李长看用作科学研究。

2012年,李长看在郑州中牟雁鸣湖发现了青头潜鸭的踪迹。第二年,他发现,5只青头潜鸭举家搬迁至40多公里外的东湖湿地。

“陈桥东湖湿地是青头潜鸭的繁殖地,如今种群规模已有40多只。”李长看说。

东湖湿地,是青头潜鸭和其他鸟类的天堂。

河南这里发现全球极危鸟类物种,叔侄俩为保护它们,挖断通往繁殖地的路

陈桥镇东湖黄河湿地里的青头潜鸭

该湿地园区占地约4600亩,其中芦苇地面积达1100亩。一年四季,东湖湿地中的鸟类可达156种,除了青头潜鸭,那里还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以及大鸨、中华秋沙鸭、黑鹳等珍稀鸟类。

河南这里发现全球极危鸟类物种,叔侄俩为保护它们,挖断通往繁殖地的路

天堂,是呵护出来。

今年31岁的刘东洋脸部棱角分明、皮肤黝黑。每天,他和护鸟巡逻队的同事都会通过步行或者走路的形式绕湿地巡逻。一圈下来就是五公里,一天要转三四圈。

巡逻队员检查湿地围网破损情况,因为偶尔有人会破网进去钓鱼。一旦发现来者,巡逻队员将其厉声驱离,并快速修补围网。有时候,巡逻队员还要干起保洁的活儿,替来者清理垃圾。

天气渐暖、光照渐强,巡逻队员们被晒得一个比一个黑。他们开玩笑得以黑度进行了排名:大黑、二黑、三黑……

河南这里发现全球极危鸟类物种,叔侄俩为保护它们,挖断通往繁殖地的路

刘东洋和他的护鸟队成员

刘东洋是三黑,小元是大黑。大黑佩服三黑,尤其是在脚力上:小元虽然腿比刘东洋长,但是走路却没后者快,两人一起巡逻时,经常是撵他不上。

小元说:“东洋是我们这里面干活最麻利的人,干啥都很干脆。”

【3】东大荒变成了鸟类的天堂

天蒙蒙亮,刘继恩绕着东湖湿地走了一圈。他是陈桥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第一批护鸟巡逻队员。

现东湖湿地所在地,位于陈桥村东头,因此也叫“东大荒”。小时候,刘继恩和小伙伴儿经常去那里摸鱼、掏鸟蛋、玩捉迷藏。

“那时候藏进芦苇里,想找我得费半天功夫。”刘继恩回忆说。

可是,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是不长庄稼的盐碱地,东大荒变成了当地居民倒放生活污水的大坑。

刘继恩记得,当时芦苇地的面积一度缩减至一两百亩,水越来越浑,鸟越来越少……

1996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为了保护儿时的记忆,刘继恩以每亩30元的价格把东大荒承包了下来。包了不能打粮的荒地,刘继恩被当地居民嘲笑为傻。

后来,新乡来了一个姓徐的专家告诉刘继恩,“东大荒”其实是湿地,是“地球之肾”,能涵养水源、净化生态,此外,它还是国家黄河湿地鸟类保护区的一部分,是为珍稀的鸟类提供食物的栖息地。

河南这里发现全球极危鸟类物种,叔侄俩为保护它们,挖断通往繁殖地的路

陈桥镇东湖黄河湿地里的青头潜鸭

从那以后,刘继恩购买了关于湿地的书进行学习,也是从那时起,他养成了去湿地巡逻的习惯。看到有人捕鸟,刘继恩都会上前阻止并为他们讲解护鸟、保护环境的知识。刚开始,没多少人理解他。

有一次,刘继恩和一个朋友发现四五个人在狩猎野鸡,就上前阻止。来人看他们只有两个人,就把他俩围了起来,并用木棍敲了刘继恩肩头一棒。

多年来,在刘继恩等人的影响下,当地居民保护湿地、保护鸟类的意识逐渐提高。发现有人捕鸟,村民会立刻给刘继恩打电话,看到有鸟受伤,也会主动把它送到管护站。

2005年,刘继恩决定投资保护“东大荒”。向上级政府部门递交请示报告后,很快,他就收到了政府肯定的批复,昔日的“东大荒”被正式命名为东湖湿地公园。

【4】守护传承

多年下来,刘继恩共投资100多万元,对东湖内的环境进行保护。

良禽择地而栖,随着环境的变化,东湖湿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前去过冬、繁衍、生活。与此同时,陈桥镇也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刘继恩被选为陈桥镇党委委员,主抓相关工作。

工作变动,分身乏术,保护湿地的具体工作谁去干呢?刘继恩想到了在外地打工的侄子刘东洋。

大学毕业后,刘东洋在苏州一家新能源公司担任市场主管。每次回老家,刘东洋都能感受到村里湿地的变化,而刘继恩也会给他讲一些关于湿地、鸟类、乡村旅游的事情。

河南这里发现全球极危鸟类物种,叔侄俩为保护它们,挖断通往繁殖地的路

封丘县陈桥镇陈桥村党支部书记刘继恩和他的侄子陈桥东湖湿地负责人刘东洋

2015年春节前后,正当刘继恩的度假村筹备开业之际,刘继恩找来刘东洋,问后者是否愿意回乡帮自己管理饭店、保护湿地?

考虑了一两天,刘东洋答应了叔叔的邀约。同一年,在东湖湿地,3只青头潜鸭的鸟巢被人发现。东湖湿地成为青头潜鸭在河南的第一个繁殖地。

当时,李长看建议刘东洋等人在青头潜鸭的孵化期封闭湿地。他没想到,刘继恩、刘东洋叔侄商量过后,经上级相关部门批准后,彻底截断了通往繁殖地的木栈道。

“游客进不来,盈利上很受影响,这个保护力度太大了,他们叔侄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李长看说。

如今,站在木栈道上放眼望去,白鹭分列两排站在木桩上,悠闲地休憩。

“湿地保护核心区,游客止步、禁止垂钓”。在木栈道截断处外围,已经被人设置起了铁门,上面的标语在向外人说不。

其实,东湖湿地属于“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而非核心区。而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允许一定程度上的开发。

“对鸟儿们来说,这里就是它们的核心区!”刘东洋说。

河南这里发现全球极危鸟类物种,叔侄俩为保护它们,挖断通往繁殖地的路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东湖黄河湿地

5年下来,刘东洋已然变成了当地的鸟类专家,哪只是苍鹭、哪只是斑鸠、哪只是黑水鸡,只要听声便可分辨。现如今,刘东洋已经成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也是河南观鸟会的常任理事之一。

在其影响下,5岁的大儿子也能分辨出十几种鸟类。看到父亲拍的照片,他也能说上几句。

【5】鸟鸣不绝,后浪不歇

在刘姓叔侄的保护下,东大荒变成了鸟类的天堂,东湖湿地成了黄河边上的生态明珠。

在河南省内长达711公里的母亲河岸边,明珠闪闪。黄河流经河南28个县(市、区),沿线湿地面积213万亩,占河南省湿地总面积的22.67%。天地之中的气候,吸引了大批过境鸟、候鸟前来。在2016年河南33个水鸟同步调查地中,水鸟数量排名前5位的调查地,黄河沿岸占据4席。

河南这里发现全球极危鸟类物种,叔侄俩为保护它们,挖断通往繁殖地的路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2019年9月18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并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迎来了高光时刻和新的方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今年1月3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目前,河南省在沿黄区域已建立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财政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先后在沿黄各市新建湿地公园8处,保护湿地面积17.2万亩。通过推进湿地保护立法、打击破坏湿地资源行动、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工程,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提升。

人水和谐、水鸟和谐,人鸟和谐。李长看介绍,青头潜鸭在河南有150多只,栖息地有8处,其中有5处便是在黄河和黄河故道湿地。

“经过研究发现,在东湖湿地,青头潜鸭从过境鸟变成冬候鸟,又变成了留鸟。”李长看说,鸟类用脚投票,是最公正的生态环境评价师,而青头潜鸭的上述变化也能间接反映出河南黄河湿地环境质量的改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月11日,河南召开文化旅游大会,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的意见(讨论稿)》,提出要坚持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市绿芯一体推动,以郑州花园口示范段、开封新区示范段、开封黄河大堤示范段、洛阳孟津示范段、新乡平原示范段、三门峡百里示范段为样板,打造文化自然融合、沿线全景贯通的沿黄河生态廊道。

“环境好了,人们的心情也好,现在真能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意义。”刘继恩说,目前陈桥也在以鸟类文化、湿地文化、赵源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让当地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河南这里发现全球极危鸟类物种,叔侄俩为保护它们,挖断通往繁殖地的路

陈桥东湖湿地负责人刘东洋在介绍研学基地

刘东洋也说,他们已经打造了陈桥东湖研学基地,能同时容纳500名中小学生学习历史文化、观测鸟类、进行拓展训练,“让孩子们认识鸟类、认识湿地、认识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将近结束,研学基地的运营也将步入正轨。鸟鸣不绝,后浪不歇。(首席编辑 华丽娟 编辑 吉倩倩)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