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万州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好人|养殖乌骨鸡带动村民增收……他因病致残却完美“逆袭”)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3-12-03|点击次数: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重庆好人|养殖乌骨鸡带动村民增收……他因病致残却完美“逆袭”

十三年前一场大病,他成了肢体残疾人和低保户,还欠下一身债。后来,他艰苦创业,开办乌骨鸡养殖场,不仅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还带动村民一起养殖,帮助村民增收。

他叫陈伟,是万州区罗田镇阳坪村4组村民。在其他村民眼中,陈伟是“身残志坚”的典范。截至目前,阳坪村共有148户加入陈伟的“乡卡卡乌骨鸡养殖合作社”,乌骨鸡养殖总量达1万多只,每年能为村民带来数十万元的收入。

近日,陈伟入选9、10月“重庆好人”榜,他身残志坚,帮助村民增收的故事,也随之揭晓。

22岁身患重病差点瘫痪

22岁,本应是梦想起航的年龄。可陈伟的22岁,却非常不幸。

2007年,22岁的陈伟和妻子赵柳英,一起到浙江打工。谁知在这一年里,他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和股骨头坏死。

为此,妻子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20多万元的外债。

“那年12月,求医无路的我,最终和妻子一起回到家乡。回家后,我们一家因生活困难,被评定为低保户。”说起往事,陈伟有些伤感。

他在病床上躺了三年,生活不能自理,还差点瘫痪。年迈的父母,不能享天伦之乐,只能照顾他的起居。妻子赵柳英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四处打短工。看着千疮百孔的家,陈伟暗下决心,一定要战胜生活的黑暗和自身的颓废。

就这样,过了不久,他在自己刚刚能坐起来的时候,开始干些手工活。

“挑杂粮、糊鞋垫、织毛衣、做小工艺品……我想着残疾不等于残废了,于是便力所能及做些事,好让自己重拾对生活的信心。”陈伟表示,那时劳动力很廉价,做这些手工,挣不了多少钱,但他仍很高兴,家人也不断鼓励他。

随着身体状况逐步好转,陈伟开始通过电视、网络接触一些创业信息。

通过实地考察,陈伟发现自己的家乡山多地广,适合发展种养殖业。

开办家庭养殖场还清债务

2011年,陈伟终于向妻子提出了自己的创业想法。

“我虽然干不了重体力活,但至少还能动。家乡适合发展种养殖业,于是我打算养鸡,为家庭增收。”陈伟表示,妻子很支持自己的想法,于是,夫妻俩找亲戚借来2万块钱,买了400只鸡苗,办起了家庭养殖场。

养殖场办起来以后,陈伟丝毫不敢松懈。他一边自主学习养鸡方法,一边实际管理,忙得时候,晚上最多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在饲养乌骨鸡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采取散养、放养的方式,这样产的鸡蛋品质好,销路才会好。”陈伟说,饲养第一年,他赚了近2万元的纯收入。尝到甜头后,他决定扩大养殖规模。

通过滚动式发展,2014年,陈伟的家庭养殖场乌骨鸡数量已经达到4000多只。鸡蛋通过各种渠道,远销浙江、广东等地,年纯收入超过了10万元。不仅还清了债务,也退出了低保户行列。

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增收

看着陈伟通过发展养殖业过上了幸福生活,村民纷纷上门“取经”。见大家热情高涨,陈伟也不“吝啬”,决定用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带动村民一起增收。

“当年我困难的时候,乡里人没少帮助我,现在我找到商机了,理应要分享给大家。”陈伟说,做人要知感恩。

就这样,怀着一颗感恩之心,陈伟将自己的鸡苗按成本价,提供给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如遇上经济有困难的贫困户,陈伟就让其先赊账,等鸡蛋出售后再还本钱。

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陈伟成立了“乡卡卡乌骨鸡养殖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模式,进一步帮助村民增收。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养殖行业中,截至目前,阳坪村共有148户加入合作社,乌骨鸡养殖总量达1万多只,年产蛋量10万公斤,每年为村民带来超过40万元的收入。

不仅如此,陈伟还流转了160亩土地发展烤烟,每年仅土地流转费和务工就能给周边上百户村民增收。

“残疾不等于残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勉励更多人!“陈伟告诉记者。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范圣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