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滨海养殖土地出租(林带养鸭“飞”出致富梦 海边劳作“扛”出脱贫路)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9|点击次数:
林带养鸭“飞”出致富梦 海边劳作“扛”出脱贫路

■茂名市滨海新区西葛村的妇女两人一组,提着扁担去扛螺。

林带养鸭“飞”出致富梦 海边劳作“扛”出脱贫路

■挑完海螺后,村里的妇女还要帮忙筛螺。

林带养鸭“飞”出致富梦 海边劳作“扛”出脱贫路

■贫困户在卢鸭基地打工,负责给鸭子喂料、铲鸭屎等。

林带养鸭“飞”出致富梦 海边劳作“扛”出脱贫路

珠海九洲控股集团多措并举帮扶茂名市滨海新区西葛村

在茂名市滨海新区博贺镇西葛村,迎着海风,沿着一条小路走到海边,一路不时传来鸭群的叫声。忙碌的海边,不少村妇正围坐着聊天,渔船一靠岸,她们即两人一组前去扛螺,快步运到收货点。

经过珠海九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九洲控股”)四年多因地制宜精准的帮扶,这个滨海村庄变得更加宜居、美丽、充满希望。去年,西葛村贫困人口已达到脱贫标准,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四年多的帮扶,帮扶单位是如何精准施策的?日前,驻村第一书记郭德进带着新快报记者一路走访,并详细作了介绍。

规模养殖 海边林带养卢鸭致富

西葛村属于海边坝田村庄,全村有4000多人口,但耕地只有1100多亩,村民以种植花生、番薯、稻谷为主。经过精准识别和动态变化,西葛村有贫困户62户187人。

“我们发现村民有养卢鸭的习惯,但都是散养,成不了规模。”郭德进说,帮扶单位投入60万元帮扶资金,成立了合作社,利用海边林带,慢慢建起了占地22亩的西葛卢鸭基地。至今,已卖出了八九批,今年预计可出栏5万只,发展目标是年出栏15万只。

“这种卢鸭长期吸收海风咸气,是最好吃的鸭种之一,水东鸭粥就是用这种鸭肉做成的。”郭德进说,合作社成立后,通过致富带头人为其他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再帮忙收购、销售,带动养殖。现在,生卢鸭一斤能卖到7元多,宰杀好的则能卖到十三四元。根据合作协议,卢鸭基地将每年为全村的贫困户带来6万元分红。

今年5月,帮扶单位投入45万元发展帮扶到户养鸡项目。“我们买了鸡苗给贫困户,但五黑鸡这种高档品种不容易养,因此我们委托了附近的专业养鸡基地代养。”郭德进说,这个项目将持续三年,今年10月底开始有收益了,保守估计贫困户每人每年平均可增加1000元收入。

此外,帮扶单位利用省开发资金,投入237万元到滨海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购买房地产物业用来出租,一年可为贫困户增加20多万元的收益分红。

内外合力 用消费巩固扶贫产业

产业要发展,消费是关键。今年疫情期间,西葛村的卢鸭等农产品一度滞销。九洲控股非常重视,通过公司工会并发动员工购买西葛村的扶贫产品,今年来已消费西葛卢鸭1600多只、五黑鸡蛋两百多箱。

另外,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同珠海农控菜篮子工程、茂名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万讯七子等企业签订产品销售协议,扩展扶贫产品的销路。

近年来,无论在广州还是珠海的展销会上,经常能看到西葛卢鸭和西葛番薯等特色产品。

因地制宜 贫困户就业全覆盖

“我们村有劳动力贫困人口78人,其中40人在当地务工,35人在珠三角务工,3人在外省务工。”说起就业扶贫,郭德进对村里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如数家珍。

为了提高当地村民就业机会,驻村扶贫干部经常鼓励村民参加就业培训,还组织他们到珠海参加粤菜师傅工程等培训。同时,利用帮扶资金,为6名贫困户提供了保洁员的公益岗位,人均月收入1600元。

而西葛村的海边则成了贫困户和其他普通村民灵活就业的天地。每天,三三两两的农村妇女聚集在这里,一等渔船靠边,即两人一组,提着扁担前去扛螺,挑一次有5元收入。如果帮收螺老板筛螺,一小时能挣20元。

郭德进说,西葛村附近海域盛产沙白螺、花甲螺等海螺,而辖内一两公里都有渔船靠边,因此只要肯努力,村民都能灵活就业。据他观察,一天工作几小时,多时有一百多元的收入,少时也有几十元。

此外,村里的卢鸭生产基地也提供了就业机会。贫困户梁小梅家中有三个小孩在读书,除了扛螺外,她也到卢鸭基地打工,一个月也有两千多元收入。目前,她的三个孩子都出来工作,家里也建起了新房。

扶智鼓劲 打通长效脱贫思想关

在西葛村一面靠近村道的墙上,几条红色横幅格外显眼,这是对今年考上大学学子的贺词。今年,西葛村高考学子迎来“丰收”,有20人考上了本科。这其中有他们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帮扶单位潜移默化的鼓劲支持。

“我们平时开贫困户会议都会强调:产业扶持效果有长有短,要根本脱贫,还得靠教育。”郭德进说,对于一些贫困学子,他也不忘多念叨一番:“你们的长辈扛螺好辛苦,如果读好了书,一个月赚一两万元,就再也不用干苦力活了……”

而在硬件上,面对有着两百多名在校生的西葛小学,帮扶单位也是鼎力支持。就在新快报记者采访前不久,帮扶单位刚投入5万多元,为学校装广播系统、电风扇并换了一批课桌。

退休的他带着情怀 扎根扶贫一线

●扶贫好故事

在采访中,让记者有点意外的是,驻村第一书记郭德进已经退休几年。“我一直觉得扶贫是在做善事,而且我出身农村,家离这里近,熟悉这里的语言和风土人情。”郭德进说,他是带着情怀,被返聘来到扶贫一线的。从一些小事中,足以印证了这份情怀和善心。

去年5月,小虎(化名)突然不再去学校。小虎父亲早逝,母亲不在一起生活,长期住在大伯和外婆家,性格变得有些孤僻。

郭德进了解情况后,多次到他外婆家和大伯家找他谈心。郭德进耐心地对他说:“你这时候如果不读书,人生基本就毁了,现在还不到打工的年龄,能干什么?如果继续读书,一年还有3000元的补贴……”一番推心置腹的谈心后,小虎终于同意继续学业。如今,小虎不但完成了初三学业,还考上了茂名的职业学校。

贫困户阿清老公走得早,自己身体也不大好,大儿子阿弟属一级残障,两条腿都走不动,娶了个媳妇也是残障人士。因为要帮忙带孙女,阿清本身也没办法劳动。一家人靠低保和二儿子打工生活。

去年,阿弟突然找郭德进说:“我想干点活!我想贷款买辆残障人士三轮车拉点货出去卖。”

于是,郭德进带着他到银行贷款2.5万元,买了三轮车。今年,阿弟如愿摆起了摊,卖些水果和家庭用品,虽然赚得不算多,但他自信地说:“我一定要去试,不去试怎么知道我不行呢?”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图片: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林里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