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汶上芦花鸡养殖(栽好“科技树” 济宁汶上的芦花鸡亿元产业链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9|点击次数:

来源:【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辛振东 济宁报道

走进汶上县芦花鸡生态养殖基地,一群群羽毛丰满、体貌俊俏的芦花鸡正伴随着莫扎特的古典音乐在林间悠闲觅食,听音乐、晒太阳、吃活食、饮净水,在这里,芦花鸡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过去没有技术,只是零散的养殖户进行芦花鸡饲养,模式比较单一,收入比较低、不稳定。现在,我们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条集芦花鸡育种、种鸡扩繁、鸡苗销售、生态饲养、肉蛋产品深加工以及芦花鸡养殖技术研发等为一体的芦花鸡产业链。这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又在不断发力,辐射带动着更多产业、更多群体,让更多农民依靠芦花鸡富起来了。这个过程的转变,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各级科协组织的积极牵线和大力推动。”汶上县芦花鸡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山东金秋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正国告诉记者。

科技支撑 芦花鸡“舞”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芦花鸡濒临灭绝。1998年,正当汶上县委、县政府为芦花鸡鸡种保种犯愁时,贾正国发动亲戚朋友和本村村民,在汶上农村走街串巷广泛收购芦花鸡,先后收集到180余只羽色相对纯正的芦花鸡。他依据国家品种资源库的汶上芦花鸡标准严格把关,分系笼养、人工授精、提纯繁育,到2003年,共提纯芦花鸡约2000只,也正是这一年,汶上芦花鸡协会正式成立。经过县科协牵线搭桥,请来了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给每一只芦花鸡做了DNA检测,从基因生物学的角度进一步提纯,最终只留下了800只纯种汶上芦花鸡。经过5年多努力,汶上县拥有了纯正的汶上芦花鸡核心种群,保留了纯繁芦花鸡原种1.2万套。

汶上县芦花鸡协会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设立了“科普专家工作室”,建设“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与就业实践基地”,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新成果转化和指导企业生产。

栽好“科技树” 济宁汶上的芦花鸡亿元产业链是这样炼成的

芦花鸡养殖基地

产业基础夯牢了,市场优势自然显现。汶上芦花鸡产业发展迅速,建成了汶上芦花鸡国家级原种繁育中心,年孵化雏鸡6000余万只,出栏成鸡1000万只,芦花鸡鸡苗及相关深加工产品远销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山东省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国家级汶上芦花鸡保种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随着一项项荣誉的加身,汶上县科协扶持并见证着芦花鸡协会的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汶上芦花鸡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2011年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评为“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集体”,2022年入选“中国农技协百强农技协”。

协会带动 第一书记蹚出产业兴旺新路子

走进汶上县南站街道漕流村熙乐经典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将一枚枚晶莹剔透的绿壳芦花鸡蛋装箱。“多亏了县科协的牵线搭桥,我们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指导下,在原有粉壳芦花蛋鸡产蛋量高的基础上,又给其植入了绿壳蛋鸡的基因,成功培育出绿壳芦花蛋鸡,不仅使鸡蛋的附加值提高了20%,产量也随之提高了近30%。”驻村第一书记张明介绍道。

2021年,张明来到漕流村后,看到驻村的企业专业从事芦花鸡鸡苗孵化,每年的出苗量能达到将近3000万只,但是附加值一直不太高,挣的都是些辛苦钱。为了让群众尝到科学致富的甜头,张明联系到了县科协,通过县科协的搭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曲鲁江第一时间带领研究生团队来到了公司。有着丰富养殖经验的公司总经理徐杰将自己的实践体会与专家团队进行了分享,团队根据一线数据,很快就给出了绿壳芦花蛋鸡的育种配套方案。“想不到我这个‘土专家’遇到‘真秀才’之后,还真碰出了化学反应,有了张书记和各级科协部门的支持,我对公司下步发展充满了信心!”徐杰笑着感叹。

“党建红”引领“科技蓝”,让发展的信心更足。为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持续化、科技经济化的有机融合,汶上县充分发挥芦花鸡协会带动作用,在以前“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模式上,又创新探索了消费领养、社会认养、区域联养、分户散养和托管代养的“五养”新模式,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带动基层劳动力就业以及全面科普养殖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截至目前,协会已设立10个分会,现有会员3680名,遍布全国各地。2018年,通过鲁渝(济万)协作平台,鲁渝农牧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引进汶上芦花鸡,协会与重庆万州当地企业合作,共建芦花鸡西南片区繁育中心,种鸡车间、孵化车间、育雏车间、蛋鸡车间和有机肥加工车间等应有尽有,实现了芦花鸡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芦花鸡产业也在各地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目前年总产值已突破3亿元,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科学普及 品牌优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家人们,老铁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我的芦花鸡,喝纯净水、吃虫子,放养长大的,300天慢生长,180天产蛋,今天给大家体验价福利……”走进汶上县次邱镇河里村立体养殖基地,“新农人”马海涛正在直播间与天南海北的粉丝互动,生动的讲解与看得见的养殖基地,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汶上特产芦花鸡的魅力,纷纷下单购买。

直播带货吸引了大批量的网友在直播间停留观看,互动下单,这让次邱镇第一书记吕全高兴不已:“之前芦花鸡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主要是通过批发商收购,销售模式很传统。通过第一书记平台资源,搭建与助农电商直播带货合作后,让更多消费者认识了芦花鸡系列农产品,进一步打响了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在网络中对汶上芦花鸡的特殊性进行了科普推广。”

栽好“科技树” 济宁汶上的芦花鸡亿元产业链是这样炼成的

新农人直播销售芦花鸡

今年以来,汶上县科协聚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突出“党建带科建”政治引领,通过“科普惠农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牵手驻村第一书记,集合科协优势资源,开展科技培训、科普讲座、科普汇演等活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举办“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走进芦花鸡协会,通过学习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激励扎根基层一线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树立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价值导向,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而努力奔跑,让农业科技知识照亮农民致富之路。

在科普惠农的道路上,汶上县芦花鸡协会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主动承担起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责任,加强与大中专院校方面的合作,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提高了会员的整体水平和科学素养。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开展农技培训25期,参训2000余人,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答题2000余人次。汶上县芦花鸡协会党支部着力打造“汶上芦花鸡”品牌,将党建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打造同呼吸、共命运的“生态党建共同体”,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了科技创新“新动能”。

“下一步,汶上县科协将继续利用组织优势,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支持芦花鸡协会及各类农技协的发展,组织动员涉农专家、农技人员、乡土人才等,紧密结合汶上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科技服务,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科协力量。”汶上县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慧说。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