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禽类养殖

鸭子养殖环境(好的环境才能养好鸭,鸭场的环境控制要点 鸭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4-03-09|点击次数:

养鸭使我国传统的家禽项目,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国家对畜禽养殖环境管控越来越严格规范,消费者对养殖环境要求也日益突出,要想提升鸭场养殖效果和鸭产品质量,必然需要对鸭场进行环境控制。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鸭场的环境控制要点 鸭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好的环境才能养好鸭,鸭场的环境控制要点 鸭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一、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温热环境主要影响鸭体的热调节机能,鸭为恒温动物,在不断变化的温热环境中,其体温可保持相对恒定是靠其具有发达的热调节机能,即鸭体进行产热和散热而实现的。鸭体内的代谢产热必须及时散发至体外,保持产热、散热相平衡以维持体热动态的平衡。如果鸭体所产生的热能不能全部散发则蓄积体内,如热量多、时间长会使体温升高;反之,如果散失的热量大于所产的热量,体温则会下降,而散热的难易以及产热和散热能否达到平衡,主要取决于环境的温热状况,特别是温度。

1.温度。温度对鸭的生长、产蛋、蛋重、蛋壳品质、受精率与饲料转化率都有明显的影响,给鸭创设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认为鸭能在一定环境温度范围内,按本身的需要调整采食量,以保证摄取一定量的代谢能。低温环境中,鸭体维持体温所需的能量多,因而采食量大;高温环境时,采食减少。一般环境温度每升高1℃,采食量约下降1.1%。因此,高温时,鸭采食不到维持高产所需足够量的饲粮,需供给含蛋白质、能量及维生素等较高浓度的饲粮,以保持高产。

适宜温度范围(13~17℃),肉鸭能够达到理想生产指标,肉鸭在超出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时饲料转化率降低。雏鸭第一周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鸭舍温度要达到30~32℃,否则雏鸭就会扎堆,影响采食和饮水,造成死亡率上升。因为雏鸭在最初几周内调节体温机制发育不健全,所以控制好育雏温度至关重要。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常喝水表示育雏温度过高;雏鸭尖叫、集聚成堆取暖或靠近热源表示温度过低;如育雏室内见到雏鸭躺卧、伸腿、伸颈呈舒展状,食后静卧无声,分布均匀则说明雏鸭处于最适宜温度。1日龄雏鸭的育雏温度为33℃,以后每天下降1℃,至5日龄为29℃,6~10日龄内每天下降2℃,至10日龄为19℃,11~15日龄为18℃,16~21℃日龄为17℃,21日龄以后在17℃以下或达一般室温即可。此外,还须注意鸭舍测温的正确位置应是:地面放养的,应在离地面6~10厘米处;网上育雏的可在网周处测温,离网底的距离也为6~10厘米。

2.湿度。在养鸭生产中较常用的是相对湿度。空气中湿度的变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温度高时其所容纳的水汽量大,因而饱和水汽量大,所以相对湿度反而降低;反之,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升高。一般情况下,鸭舍内水汽含量经常高于舍外,鸭舍内很少有过于干燥的情况。

不同年龄阶段的鸭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不尽相同。雏鸭适应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5%~70%。育成鸭和成年鸭舍内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65%~75%和70%~80%。湿度对鸭的影响只有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才明显,在适宜温度下无大的影响。如温度适宜,相对湿度低至40%或高至85%,对鸭均无显著影响。鸭舍内相对湿度如低于40%,幼鸭羽毛生长不良,成鸭羽毛凌乱,皮肤干燥,空气中尘埃飞扬,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在较高环境温度下,蒸发散热是散热的主要形式,此时相对湿度也很大,对鸭体的散热大为不利,高温高湿的环境还利于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导致疾病的发生。在低温环境下湿度过大,空气中的容热量较大,易于使鸭因失热过多而受寒,严重时还会使鸭只产生冻伤。

对普通鸭舍来说,位置向阳,地热较高;采用水泥地面,通风良好,舍内湿度偏高。只要舍内能够保持较为合适的温度,可以通过加大通风量来排湿。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用水,及时清扫粪便,保持舍内通风良好。如平养,勤换干燥垫草也能吸收大量水分。

好的环境才能养好鸭,鸭场的环境控制要点 鸭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二、通风换气

为了补充氧气、排出水分和有害气体,并保持适宜温度,必须使鸭舍内的空气流通。舍内通风换气的效果直接影响舍温、湿度及空气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等。通风换气不仅可起到排污的作用,还可保持舍内一定的气流速度,使舍内呈现静止状态的空气加速流动,这样可保证舍内环境状况的均匀一致。此外,通风换气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舍内温、湿度状况,通过控制通风量的大小及通风时间的长短,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舍内外温差越大,通风效果越明显。在外界气温平均值达27℃以上时,通风系统中应采用冷却或降温措施,才能起到控制舍温的作用。鸭舍通风按通风的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混合通风三种。机械通风又分为正压通风、负压通风和零压通风三种。根据鸭舍内空气流动方向,鸭舍通风分为横向和纵向通风。

三、光照

光照是养鸭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它不仅是鸭采食、饮水等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且对鸭的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照还可以影响鸭生产中休产、换羽、就巢等,对各种疾病的发生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光源,严格光照管理制度,规范光照管理技术,是增加鸭生产数量、提高鸭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

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类。自然光源是指以太阳作为光源,阳光可增强家禽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使禽体的红细胞和血红素的含量增加,增加家禽体内的含钙量,促进家禽体内的钙、磷代谢;太阳光还能提高舍温,保持舍内干燥,消毒杀菌,预防各种疾病。人工光源主要来自电源,分白炽灯和荧光灯两种,多数养殖者常选用白炽灯作为人工光照的补充光源,这样比较经济实惠。

光照过强或过弱都会给鸭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光照过强时,鸭则出现活动量增大,东奔西跑,烦躁不安,相互争斗,鸭群出现啄羽、啄肛、啄趾等。产蛋期间,薄壳蛋、破壳蛋、软壳蛋、畸形蛋显著增多,猝死率增加。光照过弱,会使鸭的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减少,生长发育受阻。

光照对肉鸭来讲主要是看清饲料和饮水,增加采食时间和采食量,熟悉周围环境,因此,肉鸭的光照强度不需要很强。光照太强不仅浪费电能,而且鸭显得神经质,易惊群,活动量大,消耗能量多,易发生斗殴和啄癖;光照过弱,会影响采食和饮水,对肉鸭的增重不利。为了保持较长的采食时间,一般光照时间整个饲养期每天均保持23小时,肉鸭种鸭的光照除了看清饲料和饮水之外,还有刺激种鸭性成熟的作用,因此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不同于肉鸭。肉鸭对光照强度的需求见下表。

肉鸭对光照强度的需求

好的环境才能养好鸭,鸭场的环境控制要点 鸭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四、粪便和污水的处理

1.固体粪污的处理。

(1)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有脱水干燥、掩埋和焚烧等。脱水干燥:脱水干燥分机械干燥和热力脱水。机械干燥设备可用固液分离机,含水率可降至50%以下。热力脱水的方法有晾晒、烘干、热喷、膨化、微波处理等,可使含水率降到12%~13%。掩埋:该处理方法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一般不宜采用。焚烧: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物质,故可用焚烧处理使其无害化、减量化并获得能量,但应做好排放气体的污染控制,防止造成大气污染。

(2)生物处理法。是采用自然的或人工的方法,利用微生物降解粪中的有机物,使其腐熟和无害化。土地直接处理法:即直接向农田施用固体粪污,属于自然处理法。如前所述,在一般情况下不宜施用生粪,但在播种前作为基肥施用生粪,并使其有足够时间在土壤中自然降解和净化,还是可行的。堆肥化处理:是一种好氧发酵处理粪便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将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稳定的腐殖土,使其不再产生大量的热能和臭味。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中可产生50~70℃的高温,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虫卵和草籽等。腐熟后的物料无臭。复杂有机物被降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简单化合物,形成高效有机肥料。

2.污水处理。鸭场污水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与其收益回报相比,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它的资源化利用比固体粪污困难。用以灌溉或养鱼常受季节性制约,制作浓缩液肥投资较大。因此,应尽量采用干清粪方式,以减少排污量和降低污水有机污染浓度。在处理工艺上,应尽量利用自然生物处理方法;在利用上应尽量采用低成本的土地消纳法,并结合发展生态畜牧业,采取灌溉农田、果树、蔬菜、草地及养鱼等多形式、多环节利用。在没有上述利用条件和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可做深度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再经严格消毒后作为畜舍清洗用水。

好的环境才能养好鸭,鸭场的环境控制要点 鸭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亲爱的养殖朋友们,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生猪报价/dfj878),有什么养殖方面的问题,行情分析,养殖疑惑,疾病防治,政策解读我们会有专业老师第一时间给你回复!

标签: 禽类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