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肉鸭

群养肉鸭发生病毒性肝炎的诊疗_养殖方法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09|点击次数:

群养肉鸭发生病毒性肝炎的诊疗

群养肉鸭发生病毒性肝炎的诊疗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成鸭亦可感染,但不表现症状而成为隐性带毒者。2005年9月份,我站接诊该病病例达60余起,发病鸭群死亡率一般在5%~50%之间,最严重者2500只肉鸭在发病4天内全群覆灭,死亡率高达100%。可以说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但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极大挫伤了养殖者的积极性。为了让广大的肉鸭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防患于未然,同时对该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笔者特将接诊病例的发病及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1发病及流行特点

2005年9月,山东省费县探沂、大田庄、城北等乡镇许多肉鸭养殖户分别从不同的孵化场购入2000~4000只肉鸭进行饲养,4日龄前生长发育一直正常,从5日龄开始鸭群陆续出现异常变化。在一个养殖村或是养殖小区先是一棚或数棚鸭群同时发病,后在2~8天内迅速波及其他鸭群;发病鸭群先是数只鸭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倒地死亡,然后在数小时或1~2天内全群发病,发病后每棚肉鸭每天死亡50~200只不等。鸭群发病后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后不见明显效果,在未发病鸭群继续发病和发病鸭群死亡数量不减的情况下,许多养殖户带发病和病死鸭来我站就诊。

2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委顿,体质衰弱,食欲废绝,缩颈,翅下垂,呆立瞌睡,强行驱赶则行走迟缓。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歪向一侧,全身抽搐,头向后仰,背部着地,转圈下蹲,两脚痉挛性踢蹬,呈角弓反张姿势,常在出现神经症状数小时或数分钟后死亡。死后喙端和爪尖瘀血,呈暗紫色,少数病雏死前出现腹泻,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

3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鸭,特征性病变在肝脏。所有剖检病例肝脏均肿大、质脆,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色暗淡或发黄,呈斑驳状,有的肝脏呈土黄色或红黄色;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胆汁草青色或淡红色;脾脏肿大,呈斑驳状花纹样;大多数病例肾脏肿胀,呈树枝状充血;胰脏充血呈粉红色;心肌质软,脑充血及软化。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其间有大量红细胞,肝小叶之间的血管和胆管的纤维组织内有单核细胞聚集,胆管和结缔组织增生;月串组织呈退行性变性和坏死等病理变化。

4实验室检验

4.1细菌检查与培养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鸭肝脏组织涂片镜检,没有发现细菌;取土~述组织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置37℃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结果没有细菌生长。

4.2接种雏鸭用病鸭肝脏组织磨碎做成待检肝乳剂,加青霉素和链霉素作用后,经皮下接种于10只5日龄无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的易感雏鸭,每只注射0.5ml,结果接种12~24小时后出现典型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症状,并在48小时内全部死亡,病理变化与自然病例相同。

4.3鸭胚接种取10枚12日龄敏感鸭胚(未接种过鸭病毒性肝炎疫苗的当地母鸭所产的蛋进行孵化),经尿囊腔接种0.2ml/枚上述制备的病鸭肝乳剂,接种后24~72小时内全部死亡,胚体皮下出血和水肿,肝脏多肿胀呈灰绿色且有坏死灶。

4.4血清学鉴定把20只10日龄雏鸭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其中A组作为试验组,B组作为对照组。A组经皮下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1ml进行被动免疫,24小时后给A、B两组雏鸭肌肉注射上述肝乳剂0.5ml/只。24小时后观察,结果A组雏鸭未见发病症状出现,而B组雏鸭相继发病,在24~72小时内共死亡8只,且死亡雏鸭的病理变化与接诊病例的病变相同。

5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在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的同时,经过实验室检验最终得到了确诊。

6治疗

6.1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及时隔离与消毒鸭群发病后立即与其他假定健康鸭群严格隔离,并实行专人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或接近,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向周围扩散。饲养人员出入养殖大棚要严格遵守消毒制度。淘汰的病重鸭与死鸭,经过焚烧或在远离水源的地方深埋处理。污染的垫料、粪便和饲料用具等未经消毒处理不能随便运出场外。对发病鸭棚的周围环境,用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每天1次,直至鸭群出栏。对发病鸭群,用百毒杀带鸭消毒,每天1次,直至病情完全康复,带鸭消毒时要预先提高育雏室的温度2~3℃,以避免应激而造成鸭群病情加重。

6.2中和病毒,紧急注射高免血清或蛋黄抗体对发病初期死亡较少的鸭群,立即逐只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每只0.5ml,对有发病症状的鸭只,可注射0.8ml;没有高免血清时,可注射高免蛋黄抗体,根据体重分别注射1~2ml。在注射血清和蛋黄抗体的同时,应用干扰素治疗。

6.3辅助治疗全群使用中西结合抗病毒药物,发病鸭群,无论病情轻重,都应及时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抗病毒药物,以增强鸭群的抗病能力,促进病情的尽快康复。

6.4防并发、继发感染鸭群发病后会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特别容易发生肠炎、大肠杆菌病和传染性浆膜炎等并发或继发病。所以,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要配合应用抗菌药物。

6.5增加饲料营养,改善饲养环境鸭群发病后,要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在晴朗的中午要加强通风,以及时排出舍内污浊的有害气体;鸭群密度大时,要适当分群;为防止鸭舍过度潮湿,要及时更换垫草;为避免因应激因素造成病情加重,要保持鸭棚内外环境的相对安静。

经过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发病鸭群大多在10天左右恢复了健康。在治疗过程中因发病鸭群较多,我们采取了多种治疗方案,上述措施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治疗实践证明,该病发病初期紧急注射高免血清再配合使用药物,鸭群的死亡率一般能控制在10%以内,而一旦鸭群的发病症状较重再采取相应措施时,效果不理想,死亡率大多在30%以上,严重者甚至达到100%。

7小结

7.1因无特效治疗药物,所以本病重在预防。凡在开产前接种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的种鸭,其所产的鸭蛋孵出的雏鸭,一般在15天左右发病;而开产前没有免疫的种鸭,其所产的鸭蛋孵出的雏鸭则在4~5天发病。这个结果说明在母鸭开产前2~4周接种适量的病毒性肝炎疫苗可使雏鸭在10天内保持一定的免疫力。所以,要想预防鸭病毒性肝炎病的发生,除种鸭场积极做好接种工作外,养殖户在购入雏鸭后要根据种鸭的免疫情况分别在1日龄或10日龄给雏鸭接种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接种方法可采取肌肉注射,也可采用足蹼内刺种。

7.2本病发病急、死亡快,病初容易被怀疑为药物中毒或一氧化碳中毒。所以,雏鸭一旦在20日龄前发生突然死亡,养殖户应尽快带病死鸭到当地的正规兽医门诊进行诊断,防止因延误病情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7.3一旦购入雏鸭,养殖户一定要切实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标签: 肉鸭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