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肉羊

推行两个“30+1”开启养肉羊脱贫致富路_养殖方法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09|点击次数:

推行两个“30+1”开启养肉羊脱贫致富路

“我按照‘30+1’模式养羊两年多来,已卖羊152只,净收入12万元。”6月3日,在宁县九岘乡川口村养羊户王俊祥的羊场里,他边打扫羊舍边乐滋滋地对笔者说。王俊祥是全县“30+1”肉羊养殖优秀示范户,在川口村,像老王一样的100多农户,靠种全膜玉米、养肉羊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这一切都得益于宁县去年开始大规模推行的“30+1”精准扶贫新模式。

2013年,宁县将种全膜玉米、养优质肉羊确定为扶贫攻坚、农民增收的首位产业重点扶持、优先发展,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大禹宁州肉用羊种场的技术,大力实施两个“30+1”肉羊养殖模式:户养“30+1”,即30只基础能繁母羊+1只种公羊;村发展30个“30+1”养羊户+1个千只良种羊场。今年以来,县上筹集贴息资金1000万元,争取邮政银行等金融部门扶持贷款8500万元做强肉羊产业,帮助农民靠种优质饲草养优质肉羊实现小康梦想。

在两个“30+1”养殖模式驱动下,至5月底,全县涌现出像王俊祥这样的养羊户3910户,涌现出像川口村一样拥有1家龙头羊场和30户以上“30+1”养羊户的专业村82个,示范带动6.32万农户养羊,使肉羊产业成功实现了升级。今年前5个月,全县农民人均养羊纯收入1650元,比上年增加375元。

宁县畜牧局局长贾广合说:“近年来,宁县全膜玉米种植面积每年都在10万亩以上,用玉米秸秆做饲草、玉米做饲料,羊长得好;用羊粪种玉米,玉米又增产,一举两得。”

平子镇西堡村党支部书记赵永林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养羊,不同的是,前些年靠放养,养的羊身体瘦小,产羔率低,经济效益差;封山禁牧以后,他尝试用青贮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的玉米粒加饲料舍饲养羊,养成的肉羊个头足,产羔率高,经济收入翻了近3番,如今他的的羊场规模已达千只。他还给笔者算了一笔账,用自家出产的玉米养羊,每斤玉米通过羊的“过腹”增值,可以多赚两倍的钱。

不仅仅在千只羊场,养羊散户也已尝到了“30+1”的甜头。新庄镇丁任村养殖大户杨小昌,去年10月从宁州肉用羊种场购养的62只宁州肉羊,现在第一轮生产已经开始。他告诉笔者:“宁州肉羊就是比土种肉羊强,一胎最少生两只,一只羊羔至少卖500元。”

为了使群众发展肉羊产业的技术更加规范,今年宁县邀请专家研究制定了宁州肉羊饲养配方,聘请专家分赴乡镇指导建设青贮窖1162个,采取“专家走进村讲、学员走出去学”的办法,培训防疫、养殖人员3.85万人次。

标签: 肉羊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